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黎锦晖:他有多种身份,但他却痴迷于儿童歌曲!又有着不解之缘!

编辑:csm351
2018-05-31来源:百家号

       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有关“白话文”、“新诗”、“推广国语”等改革影响的逐步深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除了一般的习练歌脉外,还出现了有关儿童歌舞表演及儿童歌舞剧的演出热潮。其中以习演黎锦呼此类作品的活动,给当时的学校音乐教育以最突出的影响。除此之外,像沈秉廉(又名“沈醉了”)、邱望湘、陈啸空等著名音乐家,也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黎锦晖(1892-1967),字均茎,笔名“金玉谷”等,湖南湘潭人。黎锦晖早年在家乡私塾就学,十五岁时(1906年)转入当地的湘潭高等小学堂,翌年入湘潭初级中学。民国初年,毕业于长沙高等师范后,即在湖南“单级师范传习所”任乐歌课教师。1913-1919年间,他先后在北京和长沙任机关职员、报刊编辑、学校教师等多种职务。在其长兄、我国第一代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的影响下,他也热情投入以“白话文”及“国语”(即现在的“普通话”)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并对推广“平民文化”运动赋予极大兴趣,曾担任了进步刊物《平民周报》的主编。1921年春,黎锦晖应聘为上海中华书局编写小学国语教本,后又兼任其教育部“国语读音统一会”所办的“国语专修学校”的教务主任、校长等职。这一系列活动,对他后来长期关心儿童文艺的发展和积极采取儿童歌舞音乐形式进行的创作和演出,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1922年,黎锦晖创办了我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儿童文化周刊《小朋友》,亲任其主编。同年,他又创办了以演出儿童歌舞音乐为主的表演团体“明月音乐会”和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并为此创编了大量儿童歌舞音乐,对我国当时的普通音乐教育有极大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的爆发,全国性救亡抗日运动日趋高涨,黎氏歌舞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和指责,“明月歌舞剧社”逐渐走向分崩离析,黎锦晖本人遂正式转入电影界,主要从事电影配音的工作(还兼着进行一些戏剧配乐的工作,如他曾为郭沫若的话剧《虎符》做了配乐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一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挂职,1967年,他默默病逝于上海。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主要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的形式为儿童歌舞表演和儿童歌舞剧两种。前者的特点是篇幅比较短小,情节比较简单,完全没有说白的歌舞表演;后者是篇幅稍大,有人物、有情节,歌舞与说白相结合的小型歌舞剧。此外,他在当时还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学校歌曲。黎锦晖当时积极从事儿童歌舞艺术形式的动机,开始还不完全是出于艺术的目的,而是为了配合当时“推广国语”的教育运动。黎锦晖曾在正式出版其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的“卷头语”中,做了全面、明确的说明。


       黎锦晖20年代所写的二十四首儿童歌舞表演曲中,以《可怜的秋香》、《三个小宝宝》、《老虎叫门》、《寒衣曲》、《好朋友来了》、《谁和我玩》、《努力》、《蝴蝶姑娘》等影响最为突出。这些作品的歌词和音乐几乎都是他一人所写,从其作品内容、文字用语、旋律风格和节奏特点,都表现出他善于结合儿童的生活现实,抓住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去选择题材、构思情节,并以儿童能理解的、富于形象性的艺术语言去进行表达。特别是其歌词语言的高度口语化和旋律进行的优美动听、平易通顺,可以说在当时我国的儿童音乐创作中,是独一无二的精品。因此,这些儿童歌舞表演曲不仅当时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而且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仍在我国幼儿歌舞教育中保持其深远的影响。
       黎锦晖十分重视作品音乐的民族特色和通俗易唱,这也是他的作品在中国青少年中能被较快理解和掌握,能使中国听众感到十分亲切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同他从小就广泛接触我国的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我国的民族乐器,以及很熟悉我国传统的“以腔填词”的创作方式有很大关系。在黎锦晖创作这些儿童歌舞音乐的同时,他还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学校歌曲和社会群众歌曲。其中有些也因其曲调的流畅、曲调与歌词的密切结合,得到了当时广大群众的喜爱。例如,1925年他为悼念孙中山的逝世和歌颂其丰功伟绩所创作的《总理纪念歌》(黎锦晖词),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