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太阳照耀“人类童年”

编辑:csm351
2019-10-11来源:新华社
新时代直过民族脱贫攻坚纪事

  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西盟县街道上,一句标语引人好奇——“人类童年·西盟佤部落欢迎您”。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包括佤族在内的一些边疆少数民族还过着原始生活,仿佛人类的童年阶段,因而被喻为“人类童年”。
  1954年后,新中国对这些民族采取不分阶级、不搞土改的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些民族因而被称为“直过民族”。
  决战脱贫攻坚,直过民族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新时代的太阳,照进了高山峡谷。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推动直过民族摆脱贫困,融入现代文明。
  2018年,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三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其他直过民族也将在今明两年内,实现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
  千年一跃,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原始、贫穷的生活,并不遥远。
  75岁的独龙族老人李文仕出生时,石斧、石磨等石器仍是独龙族常用工具,少数独龙族同胞还“穴居”在山洞里。
  在她记忆中,贫穷的滋味,是刻骨铭心的饥饿和寒冷。家里种的粮食最多只够吃半年。缺粮时,村民靠采野果、挖野百合等充饥。
  最难熬的是漫长的冬天。没有棉被、缺少衣物,赖以抵御寒冷的只有火塘。“晚上围在火塘边睡觉,到后半夜会被冻醒。”
  云南是我国直过民族主要分布地,有景颇族、德昂族、基诺族、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傈僳族、独龙族、怒族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过民族地区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地方贫困现象依然突出。经过精准识别,云南9个直过民族191万余人中,贫困人口有73万余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8.2%。
  新时代来临,在力度空前的帮扶下,直过民族迎来了摆脱贫困的千年一跃。
  从封闭到开放,直过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
  独龙族聚居的贡山县独龙江乡,曾经与世隔绝。1999年,独龙江乡才通了简易公路,但每年仍有半年大雪封山。“封山期间,山里的生活艰难,半年基本上吃不到蔬菜。”独龙江乡乡长孔玉才记忆犹新。
  2014年4月,穿越高黎贡山的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从此,独龙江乡彻底告别了大雪封山的束缚,迈上了跨越发展的轨道。
  从茅草房到安居房,直过民族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以前,寨子里都是茅草房。”西盟县班哲村44岁的佤族村民岩东回忆,茅草房最怕火灾,在他7岁那年,一场火灾把整个寨子的茅草房烧为灰烬……
  自小盼望住上不透风、不漏雨的房子,岩东人到中年,愿望终于实现。2015年,在政府补助下,他家盖起了两层楼房,一家三代喜迁新居。
  从“无商”到“电商”,直过民族加快培育现代产业。
  拉祜族苦聪人原来只是“以物易物”。他们把猎获的鸟兽背到山下,放在路边,然后躲进树丛里,等人拿食盐、铁器或旧衣服来换。
  如今,苦聪山寨兴起了茶叶、香蕉等种植和牛羊养殖,还有人追逐潮流做起了“电商”“微商”。
  截至去年底,云南直过民族贫困人口已有51万人脱贫,占总数的70%。
  今天的直过民族地区,山河依旧,换了人间。
  太阳照耀,社会主义优越性彰显
  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过民族从原始社会迈入社会主义,实现了第一次跨越。
  迈进新时代,直过民族摆脱千年贫困、奔向全面小康,迎来了第二次跨越。
  党中央始终关心、高度重视包括直过民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发展。
  “去年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得知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今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喜讯传来,峡谷欢腾!在独龙江乡卡雀哇广场,独龙族群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学生们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习总书记对独龙族同胞的关怀,远不止这次回信。
  2014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贡山县干部群众来信作出重要批示。
  2015年1月20日,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在昆明亲切会见了贡山县干部群众代表。正是在这次会见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为贯彻中央部署,云南制定了直过民族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计划”。从一山一策、一族一策到一族多策,云南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施提升能力素质、安居工程等“六大工程”,确保直过民族如期高质量脱贫。
  驻村干部来到了直过民族村寨,不脱贫不撤离。
  2015年初,勐海县农科局干部罗志华背上行囊,进驻布朗山乡拉祜族村寨曼班三队。“那时,整个寨子17户56人基本都是文盲,听不懂普通话。”罗志华回忆,村民们还很“怕生”,看到生人就躲。
  从教普通话、给村民理发这些小事开始,继而修建猪圈、教村民集中分户养猪,教种植水稻要施肥、除草……驻村扶贫4年,罗志华以苦干实干,换来曼班三队成功脱贫。
  驻村干部队伍中,不仅有基层干部,还有科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带领团队驻扎在澜沧县一个农家小院,指导拉祜族群众发展土豆等产业。以前村民也种土豆,但种出来只有鸡蛋大小,而朱有勇院士指导下种的土豆比鸵鸟蛋还大。
  “一个集团帮扶一个民族”,是云南脱贫攻坚创造的经验。
  三峡集团帮扶怒族、景颇族,华能集团帮扶拉祜族、佤族,大唐集团帮扶傈僳族,云南中烟公司帮扶布朗族……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各方资源向直过民族地区集中,汇聚成合力攻坚的磅礴力量。
  梦想升腾,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累世贫困,曾经浇灭了许多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
  安于贫困、不思进取,曾是云南部分直过民族贫困群众的普遍状态。
  脱贫攻坚,激活了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为梦想而奋斗,正成为直过民族地区激动人心的旋律。
  西盟县班母村24岁的拉祜族女孩二妹,生在贫困家庭,住过茅草房,饿过肚子。2015年,在父亲重病、母亲精神失常后,她的世界几乎“崩塌”,每天晚上以泪洗面。
  帮扶干部为她点燃了希望的火花,带她到西盟县引进的蜂业公司务工。她从搬蜂箱、砍草做起,被蜜蜂蛰过无数次后,学会了培育蜂王和给蜜蜂分群等养蜂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
  今年7月,二妹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她说:“共产党让我们告别了苦日子,过上了甜蜜生活。我也希望成为党员,带领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正在富起来的直过民族,对民族文化传承有了更强的使命感。
  35岁的德昂族奇人赵腊退,立志为传承民族文化而奋斗。
  住着德昂族民居,会做德昂族酸茶,会跳德昂族水鼓舞,率先开发德昂族美食,为民族学者当向导,拍摄德昂族纪录片……赵腊退身份是农民,却可谓德昂族的“代言人”。
  德昂族有着悠久的茶文化,以独特的酸茶闻名。由于工序繁杂,酸茶一度濒临失传。赵腊退找到会做酸茶的老人,潜心学艺,用一年多学会了制作酸茶。在他推广下,酸茶已成为三台山的知名特产。
  作为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三台山乡吸引了许多民族学者、影视团队关注。很多人喜欢找赵腊退当向导,因为他熟悉德昂族文化,又热情好客。前不久,一家韩国电视台来拍摄德昂族纪录片,就是以他为主角。
  “我的梦想是让世人走近德昂族,让德昂族走向世界。”他豪情满怀。
  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直过民族儿童有了他们父辈不曾有过的梦想。11岁的布朗族儿童岩应儿梦想成为足球运动员;13岁的傈僳族儿童杨旭海希望学习园林园艺;12岁的德昂族儿童李成香梦想成为钢琴家……
  美好的梦想,正在直过民族地区升腾!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