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头条 > 正文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新突破

编辑:csm351
2020-07-15来源: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 作者:王安国
  这次在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举办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已近尾声,感谢组委会安排,让我以观察员身份在会议上做点评发言,谈谈参会的收获及活动期间的所思所想。确实,我是一个老“高师人”,想与同行交流的话题不少。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我想讲四点个人看法。
  一、对本次展示活动的第一感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以及音乐教育根基深厚的奥地利、匈牙利、瑞士等,能够在国家层面—政府主导下,为音乐教育事业举办如此大规模、高规格、全方位,打通中央和地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不同办学层次的专业展示交流活动。可以说,只有我们这样的国家体制和“全国一盘棋”的教育统筹管理机制,才可能做到如此有效的运作。在我国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央将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包括对“美育”的倡导)作为一种国家行为,予以大力推进。想必大家已经注意到,最近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些非常重要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其中,“美丽”一词是在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法上新加的。须知,要在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悠久、区域和民族差异较大,经济、教育、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度,实现学校美育普及与提高,确实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但是,政府在做,而且是主动地做,积极地做,开拓创新地做,这次展示交流活动就是实例。
  二、本次展示活动的坐标(目标指向)在哪里?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
  本次展示活动是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改革在新的时代要求、新的历史环境下进行的。如要辨析这次活动的目标指向,需要从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改革的历程来认识。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高师音乐教育大致有两次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课程改革举措:
  1979—1983年,由当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发起,整合散布在全国重点城市(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武汉、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安、广州、济南、长沙、开封、芜湖、南昌、福州、杭州、兰州、呼和浩特等)的高师院校教学资源。同时,由这些院校中有经验的教师,按不同课程门类分组(每组3—5人不等),并从中指定牵头学校和责任人,在一两年时间(少数课程有所后延)内,分科制定高师音乐专业各主要课程(包括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歌曲作法、合唱与指挥、和声学、曲式学、复调、配器法、乐器演奏、音乐教学法等10多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用“教学大纲”规范当时的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活动,稳定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003—2006年,由福建师范大学王耀华教授牵头申报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项目,被评选为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国内20多所重要的高师院校共同参与。由于该研究内容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规划相吻合,此项目便直接成为“教育部委托”的研究课题。在历时三年多的时间里,取得3项主要成果:(1)制定《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方案”)。(2)撰写《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近20门课程)。(3)编写并出版了与“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相对应的“推荐教材”(近20种)。这3项成果完成后,教育部将第1、第2项以“办公厅文件”名义予以公布、下发,并在全国范围确定50多所高校为“试点单位”,以点带面推进改革实践。
  这项由众多高校共同攻关,形成相应配套成果,并得到教育部支持、认可的研究实践,在确立和强化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明确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促进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囿于此项研究实践是在16年前进行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年)尚未出台,研究者、实践者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和普通学校美育课程改革的认识,远未达到新时期国家在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引领的高度,与今天的时代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因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难免存在局限。
  与前两次影响较大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相比,这次教育部举办的展示交流活动,除了继续端正和深化教育观念、进一步明晰改革思路外,目标直指学校美育工作两大关键环节—教师、课堂。以全面动员的强大阵势,为高素质教师成长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以缜密细致的组织工作,为创新课堂教学建构观摩激励机制。我认为,教师和课堂是这次展示活动的目标指向,也是当下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有待重点关注和需要集中力量探究的问题。
  三、本次展示交流活动后有哪些相关的后续工作?需要着力突破的主攻方向在哪里?
  首先说明,关于下一步工作的思考提示,当然不是我的职责。下面提出的一些个人意见,仅是给教育部体卫艺教司领导和受委托负责起草、设计、组织这项活动的专家作为参考性的建议。
  (一)本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坚定方向、总结经验、完善机制、筑牢平台
  本次展示交流活动的组织和操作方式无先例可循,一些新的思路和做法是对带有比赛内容常规活动的突破和创新。由于是首届,活动中很可能存在考虑欠周全和不完善的地方。记得体卫艺教司领导在活动展开前的评委会上说过这样一番话:“对这一方向正确的新事物、新举措,不必忙着批评,先搞起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完善。”现实工作中,一些有价值的举措,往往是还未付诸实施,就夭折在一片议论声中。所以“少说多做”“先做后说”,从利于工作推进、讲求效率的角度看,是实事求是和不难理解的。现在,展示交流活动即将圆满落幕,活动的全部流程已为广大参与学校、教师亲身经历,大家在充分肯定这次活动正确导向和若干创新形式的同时,也从不同视角体察到这项活动在章程拟定、程序设计、展示交流评比细则等方面,尚有调整、完善的空间。广泛听取意见,及时总结经验,局部调整改进是必要的。相信这样做的结果,必将会使这两年一届的展示交流活动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提高我国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稳定平台。
  (二)扩展活动参与覆盖面,增强活动辐射影响力
  这次活动共计有69所院校参加,目前全国有500多所高校设置了音乐教育专业,而参加此次活动的院校约占全部院校的八分之一,这意味着还有待更多院校和更多教师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中。建议加大活动宣传和行政动员力度,希望活动的成功实践能影响到更多的地区和院校,让这一促进高师优秀音乐教师成长的春风遍及神州大地。
  (三)在关注教师和课堂的同时,高等院校要在建设“中国文化特色音乐教学材料”上有所作为
  也许有教师会问,为何你要在点评中提出与这次展示交流活动关系甚远的教材问题呢?我的回答:一是此事重要,绕不开。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除了体制、机制、课程、课堂、教师等条件外,最终必不可缺的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音乐教学材料”的建设。二是有感于此次活动中,不少参赛教师展示交流的曲目,不管是演唱的、演奏的,还是讲的、指挥的,保守地说,一半都是外国作品,而且很多教师往往是在表演外国作品时更“出彩”。长期以来,这个现象虽在各院校日常教学中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却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考。如果说在中国音乐教育最初的起步和探索阶段,学习、引鉴外国音乐理论和教学材料必不可少,那么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仍停留在“言必德奥”,止步于“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话,那就大大落后于当今“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落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了!这里只需要了解2017年经国家审议通过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外作品“9比1”的选材比例,以及加大中国古诗文和近现代经典文学作品教学分量的举措,就能窥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动向。为此,彻底扭转长期延续下来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外作品比例失衡的改革实践已提上日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坚定理念,正在化为提炼“5000+100”(五千年中华传统音乐+百余年创作的优秀作品)的实际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在“中国文化特色音乐教学材料”建设上理当有所作为,因为我们处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主渠道的“上游”,对中国音乐教育应该具备的人文内涵、精神品格和艺术特质,负有开掘、弘扬、示范、引领的责任。
  四、遵循高校音乐教育人才成长规律,避免人才评价误区,让更多年轻的优秀专业人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
  本次活动共计有170多位教师在三大交流板块中进行展示,均有十分出色的表现。我注意到,其中有不少年过40岁的中年教师,其参赛的主项、副项全覆盖,展现了勇气、自信和可贵的职业责任心。此外,参赛选手中有相当一批近10年来进入高校教师队伍的年轻硕士、博士和“海归”,他们在微课或现场技能展示项目中,还带着各自在攻读学位期间学习积累、刻苦修炼的成果(学位论文、毕业音乐会、专题研究、音乐作品等),热情投身到活动中,同样也是主、副项全面开花。纵观今天成长于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时期、有着各种不同师承关系的新一代教师,学历高、视野宽、方法新,充满活力,有着不可估限的学术发展前景。
  说到这里,自然会涉及高校音乐教育人才成长与评价问题。在对此次展示交流活动正确导向、精心组织、创新突破、多元评议、公开透明等予以高度评价、充分肯定的同时,我想应警惕一个可能出现的误区,即“中小学学生学什么,高师学生就学什么,大学教师也就教什么”。尽管这种主张(多数情况下只是潜在的)包含有“高师办学与基础教育对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积极一面,但这种认识或论点至少是不全面,也是经不住深究的。人们常用“一桶水”与“一碗水”的比喻,形象解读教师广博的知识储备与教学中自如、有效、有限应用的关系。大家都知道,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是不同层次的教育,彼此有不同的社会分工、不同的教育功能,当然就有不同的教学领域、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形式和不同的培养规格。另外,高校的人文艺术学科,对社会还肩负精神引领、思想创新、学术探究、文化传承等国家智库和社会中坚应有的责任。为此,高校教师的人才培养和人才评价,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和更宽、更多样的要求,不可能用有限模式、统一规格去框衡所有高校和每位高校教师。正如医疗卫生界一样,既要有全科医生,又要有外科、内科、五官科、妇产科医生,甚至有更细更专的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专科医生和专家,方能适应患者和社会的需要。我想,这些直白、浅显的道理不言而喻,是很容易形成共识的。
  这次规模盛大的活动,是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改革历程中的一次新突破。为了从历史长河中认清我们的来路,让前贤为今人提供榜样,在这里我想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些虽已故去,却常留在后人心中的高师音乐教育家的名字和他们曾经工作过的院校,作为点评的结语。
  北京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先生
  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刘雪庵先生、老志诚先生、蒋风之先生、张肖虎先生
  苏南文教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康先生
  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吴梦非先生
  南京师范大学:陈洪先生
  山东师范学院:刘质平先生、孙济南先生
  西南师范学院:李滨荪先生
  长白师范学院、东北大学、沈阳音乐学院:霍存慧先生
  江西师范学院:刘天浪先生
  福建师范学院:曾雨音先生
  华中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陆华柏先生
  中央音乐学院、安徽师范学院:刘北茂先生
  湖南师范学院:刘已明先生、储声虹先生
  贵州师范学院:朱石林先生
  哈尔滨师范学院:唐学咏先生、汪立三先生
  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徐州师范大学:费承铿先生
  还有许许多多在这块园地默默耕耘的音乐教育前辈……
  他们生前都曾是一名平凡的师范音乐教师,他们的精神、胸怀、学识、人品和贡献,是激励今天高师音乐教师学习、进取的动力,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记住他们!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呼唤在座的170多位参赛教师和所有致力于师范教育的同行们共同努力,将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师资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到历史的新高度。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音乐教育  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琴行 音乐培训  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天鹅口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奇美乐器  中国音乐教育网洛舍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吟飞双排键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