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音乐课不该成摆设

编辑:csm351
2009-08-22


  中宣部宣教局原副局长司锡龄曾在全国第三届高中党建工作研讨会上指出:现在我国的教育存在搞“花架子”的现象,一些学校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互相攀比,不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是对“素质教育”的严重误解。看看我们身边的音乐课堂,近些年来,“花架子”正呈愈演愈烈之势。
  音乐课形同“摆设”
  在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学校的眼里,只有应试科目才算是正式的“课”,音乐并非应试科目,没有升学的压力,很少得到重视。在小学,一些班主任会利用他们的“权力”把音乐课变成他们的“正课”(尽管教育部门规定不能这样做)。在中学,班主任也常常“盯紧”音乐课:有学生违反纪律的,利用音乐课来教育,需要某些学生帮忙做事的,也利用音乐课……到学期末时,在主科老师的要求下,音乐课惯例都要成为语、数、英等主科的复习课。至于毕业班的音乐课,就更没保障了。
  音乐比赛取代日常活动
  音乐类的比赛较多,如合唱比赛、器乐比赛,这些比赛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可惜的是,有不少学校的音乐活动是冲着比赛而开展的,比赛之后往往都销声匿迹了。例如,参加广州市第十届合唱节初赛的学校有1700所,进入决赛的队伍就有260支,这个数字是令人兴奋的,但是,这些学校和队伍当中,平时能坚持训练的就寥寥无几。最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学校为了能在比赛获奖,不顾学生的疲劳,搞突击,加班加点地超负荷地练习,据说有所学校利用假期,每天排练三次,弄得孩子们谈“唱”色变,对合唱产生了厌恶情绪。
  重公开课表演 轻课堂教学
  公开课是学校评估、教师评定职称的重要条件,历来受到重视,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可是,很多老师往往在一节公开课上大费周章,而忽视了日常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老师和学生要演练好几个月,整个学期的目的就是上好这节“公开课”,严重打乱了原来的教学计划。
  而在这些公开课上,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多样、新颖,学生兴致高昂,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相当不错。可是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就没那么多精力去准备了,一节课随便唱唱、听听、看看就过去了,至于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什么,学生又能学到什么,就变得很随意了。
  “新课程标准”理念跑调
  “新课程标准”实施了好几年了,可是有些老师对其还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例如一些音乐老师打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平时上课时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只听(唱)流行音乐,或利用多媒体放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考试也由学生自定内容,然后随便给一个分数。又如,一些老师为了体现“学科的综合”,一节音乐课,唱歌、跳舞、表演、朗诵、画画等样样不缺。还有一些老师滥用多媒体,搞形式主义。
  还有,现在的公开课似乎都少不了“课件”“分组讨论”、“游戏”,在他们看来:似乎没有课件就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似乎没有合作讨论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似乎没有游戏就是沉闷的课堂,就是失败的课……这些表面功夫的“花架子”,妨碍了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抛不开这些“花架子”,音乐教育就难以健康前行。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