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美国教育迷宫:素质教育VS应试教育

编辑:csm351
2016-01-25

  周二在图书馆,大家正好聊起教育来。来自伊朗的弗里登今年50多岁,去年抽中了万分之一概率的移民彩票,举家搬来美国。当大家纷纷赞他的好运时,他却一脸无所谓地耸耸肩说:“都是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要是我自己,可完全不想来。”
  “那你为什么要孩子来美国上学?”主持人苏珊说。苏珊是明尼苏达本地人,年轻时曾旅居美国各地,晚年又搬回明州,图个“叶落归根”。
  “你要知道,伊朗每年只有一次考大学的机会。”弗里登继续耸着肩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头都挤破了也不一定能进好学校(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而美国呢,教育资源这么丰富,也不是一考定终身,对孩子的前途当然好喽,我的两个孩子都吵着要来美国读书。”
  来自巴西的芭芭拉也接茬说:“我和我老公也希望孩子将来能在美国读书,巴西可能永远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兴趣班、夏令营、体育项目……”
  “对啊,我常常想,为什么美国孩子一个个看上去都那么自信?”墨西哥大叔杰西转动着他的一对超大眼珠,用一贯的大嗓门说,“就是因为美国不是应试教育,而重在个性和能力培养!”
  听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苏珊笑起来:“那我来做个调研,请认为自己国家是应试教育的人举手。”
  我果断地举起手,环顾一周,几乎所有人都举着手。
  令人惊讶的是,苏珊也举起了手,不过举得很低,比其他人都矮一截。当大家不解地看着她时,她笑着解释:“从前,我小的时候,美国确实没有标准化考试。不过现在,应试教育越来越占上风了……比伊朗和中国好一点的地方是,我们的高考一年可以考很多次。”
  苏珊提到的美国高考,指的是两项考试: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和AC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两者之间是打擂台和抢考生的关系。SAT始于1926年,由美国大学委员会负责出题,考批判性阅读、数学、写作三门,每年举行7次。ACT则由ACT公司在1959年开办,每年举行6次,考数学、英语、阅读和科学推理四门。不管是SAT还是ACT,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是有效的,考生一次考得不满意,还可以再考一次或者多次,最后只需要用最满意的那次成绩来申请大学。
  在历史上,美国教育一向有培养批判性思维重于标准化考试的传统。学校课程分为两类:授课型和讨论型。顾名思义,讨论型课程主要由学生主导,通常会分为几个小组,轮流发言,摆观点、列论据,有时还会公开辩论。即使是由老师主导的授课型课程,也鼓励学生随时打断老师,进行提问。可以说,这种教育理念与美国个人自由、自力更生的国民价值观一脉相承。
  但这样就能断言美国是快乐教育吗?我觉得很难说。因为社交能力、沟通技巧等情商被视为与智商同等重要,美国学校将文娱活动大量引入日常教学,在美国教育迷宫系列的第一篇《摇晃的阶梯》中,我也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所以,在很多外国人看来主要是娱乐功能的课外活动、夏令营,在美国其实并不以快乐、娱乐为目的,而是担负着与文化课程同样的角色,也有着严格的考核标准。在申请大学时,一个学生的课外活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而非可有可无或锦上添花的参考项目。
  如果说,应试教育考察的是学生的智商,那么课外活动考察的就是学生的情商,尤其是特长、成熟度、责任心、领导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想到这,我向苏珊提出疑问:“很多中国人会羡慕美国的快乐教育,有那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实际上,有多少学生在以放松的心情享受课外活动呢?还是为了上个好大学,而不得不参加这么多项目?”
  苏珊点点头:“在美国,有个专有名词形容这类文化课优异、课外活动也突出的杰出孩子:超级成就者(over achiever),他们的压力丝毫不比参加应试教育的孩子小。相反,苛刻的要求让很多高中生患有焦虑症。据说焦虑症已经超过抑郁症,成为美国青少年罹患最多的精神疾病。如果你们常看新闻会发现,美国高中生和大学生一向容易陷入疯狂的派对、酗酒、嗑药之中。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这正是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这让我想起之前曾看过的一篇《纽约时报》文章,作者声称“美国学生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制造一张好看的简历”。学音乐、做义工、跨国旅行、体育运动,这些令人艳羡的特长或经历,并非出自真心热爱或全心享受,而仅仅是为了在简历上添一笔。
  在著名的美国青少年文化研究者亚历山德拉·罗宾斯的代表作《超级成就者:被不断施压的孩子》一书中,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17岁的茱莉亚是美国一所顶尖私立高中的高三学生。从初一开始,她的所有课程都是A,到高三时已经上完了大学一年级的八门课程。她连续三年参加班委选举并成功当选,同时还是校长跑队的一号种子选手,获得过越野赛、室内赛、马拉松等多个冠军,名字常常出现在校报和当地报纸的体育新闻栏目。此外,她身兼校报的体育版责任编辑和学生生活栏目责编,创建了学校的远足俱乐部,担任健身馆的瑜伽教练,也是西班牙语俱乐部的活跃成员,每周还要去一个流浪者收容所做义工。
  这样一份简历可称完美!
  但这样的茱莉亚,却因为过分焦虑而造成脱发、斑秃,而理由是填报志愿前,一个资深高考咨询师告诉她,她绝对没有希望进入梦寐以求的斯坦福大学,比她优秀的竞争者比比皆是。
  如此看来,美国走的是和中国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在中国(或者伊朗),学生们放弃课外活动,只为了一场考试而拼尽全力。而在美国,为了从一场更高级的竞争中胜出,学生们需要打造人生的方方面面,一个角落也不能落下。
  无论是哪一种培养模式,都是人类的竞争本质所致,都建立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都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身心伤害。
  再回头说说美国的标准化考试趋势。从1990年代起,世界教育指标显示,美国学生在数学、理工科方面的表现均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国教育界普遍达成共识,这种落后是由于不重视标准化考试的结果。长久以来,美国学校不采用全国统一的教材,而使用各地自己制作的课程表和教科书,老师聘用水平不一,缺乏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监督。这导致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很高,而不发达地区的教学则非常“水”。
  从1990年代晚期开始,州政府和联邦政府越来越参与到学校课程制定和考核之中。联邦政府为早教、幼儿园、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都制定了统一教学内容和考试标准。甚至连老师的资格考核也随之提高,需要达到国家或州级标准。大多数教育协会,比如联邦理科老师协会、联邦文科老师协会等都重新修订了课程设置,提出更高的教学标准。
  2000年初,小布什政府推出“一个不落后”计划,将学校评级、老师职称与学生考试成绩挂钩起来(听上去有点像和中国接轨了……)。而家长们则有权利得到各个学校的平均考试成绩,并以此为理由进行自由转校。
  “一个也不落后”计划改变了美国中小学课堂的气氛。过去,除了私立学校和顶尖公立学校外,普通的中小学教育主要以学生讨论和随堂小测验为评分标准,内容比较自由松散。但如今,大多数美国中小学都要进行统一的年度测验,考核学生的阅读、写作、数学、历史。这让老师不得不按照考试内容来进行针对性教学,并开始重视考试技巧,而非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
  在这种趋势下,到了最近几年,对标准化考试的批评越来越激烈。很多教育者担心,应试教育会破坏勇于提问、独立思考的美国价值。
  其中,批评最激烈的人是美国教育界核心人物黛安· 拉维奇。她原本是标准化考试的大力支持者,认为这会改善层次不齐的美国教学状况。但到了2010年,她出版《美国学校的死亡和生命:标准化考试如何破坏教育根基》,一度热卖到脱销,在美国全国引起大讨论。她在书中揭露了标准化考试引起的作弊、腐败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她说:“教育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是否采用标准化考试,而在于贫富差距。标准化考试的获益者是富有社区的富有学校,而贫穷社区的孩子没有得到任何提高。”
  令人意外的是,对身在私立名校、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茱莉亚来说,标准化考试成绩也成了她无法进入斯坦福的最大原因。论课外活动,她不输给任何一个同类竞争者;但她的第一次SAT成绩只有1460分(满分1600分)。于是高三那年,茱莉亚放弃长跑,一连考了三次SAT,最好成绩只有1540分——只这一项,就让她与顶级学校绝缘,因为想进入美国顶尖大学,SAT成绩不能低于1590分。对所有致力于常春藤盟校的学生来说,更是会为了考到满分这个目标而一次次地参加考试,这与中国学生为了高考而备战一年,又有多大区别呢?
  中国和美国,虽然是两个有着显著差异的国家,但在很多议题上却又面临着共同的困境,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难怪在过去的采访中,不止一位研究者对我说:在这个世界上,中国和美国是最为相似的两个国家。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