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省际 > 正文

海南信息: 民族歌舞 大放异彩犹翩跹

编辑:csm351
2014-02-02

  鼓舞《最炫民族风》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茂 摄

  

  黎族舞蹈《拈汀透》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茂 摄

  

  热辣的海南民族歌舞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茂 摄

  竹竿敲,鼻箫响,舂米阵阵,欢笑声声。海南少数民族姑娘小伙们身着节日盛装,在郁郁葱葱的椰林之下载歌载舞,喜迎新春到来。

  1月17日晚,由海南省政府主办,省民宗委、省文体厅承办的海南省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海口闭幕。喜庆欢腾的气氛中,海南省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共享文艺盛宴。

  “三月三”的篝火刚刚燃起,村寨船屋里,纯真的少女在窗前等待,等待那火热浪漫的情歌传来……这幅美好的画卷,铺陈在海南省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舞台之上,黎家少女的一眸一笑,牵引着观众的心。

  海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达140余万。黎族、苗族、回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在这个四季如春的海岛上共同生活,创造了交相辉映、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艺。

  苏东坡曾在被称作“诗乡歌海”的海南儋州谪居三年,离开海南后,还写诗怀念:“黎歌与蛮唱,语音犹杳杳”。时光流逝,而那些曾在苏东坡梦中萦绕的小调,至今还盘绕在琼岛上空。

  黎族歌舞曾大放异彩

  数千年来,少数民族歌舞艺术散落在海南岛的各个角落,像一颗颗宝石,等待有人慧眼识珠。

  20世纪50年代,以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陈翘为代表的海南第一代艺术家开始在各级政府的组织下,深入黎村苗寨进行采风。他们走进东方江边、五指山番茅、三亚田独等黎族同胞聚居村寨,足迹遍布山山水水。

  在采风过程中,海南淳朴的风土人情和迷人的少数民族歌舞艺术深深吸引着陈翘等人。他们先后选择了江边、番茅等地作为“大本营”,一住就是三年五载,一边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共同生活、劳作,一边进行艺术创作。

  “为了找到生活的细节,我到‘三月三’的坡场去体验生活,在灌木林里偷听情歌,还差点被黎族小伙子当成黎族姑娘。”陈翘曾在采访中回忆,船型屋旁,青年男女双双对对以歌传情;五指山间,黎族男女头戴草笠挥动镰刀;槟榔树下,待嫁姑娘腰挂织机编制黎锦……这些朴素动人的生活片段,无一不被他们敏锐的艺术眼光所捕捉,激荡着他们的创作灵感。

  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间,《三月三》、《喜送粮》、《摸螺》等一批取材于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的舞蹈精品被搬上舞台;“黎族歌后”王大演唱的《叫侬唱歌侬就唱》、《五指山上五条河》和被誉为“海南王洛宾”的作曲家谢文经创作的《久久不见久久见》、《毛主席来过五指山》等一大批少数民族歌曲也开始广为流传。

  其中,黎族舞蹈《三月三》和《草笠舞》还分别参加了于1957年和1959年举办的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会,并荣获银奖和金奖。一时间,海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大放异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成为了全国文艺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精品《达达瑟》令人难忘

  可惜,这样空前发展的盛况没有维持很久。1987年12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第七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召开,宣布正式撤销州政府及其工作机构的决定。文艺发展造成了影响。

  “当时艺术人才快速流失,各个艺术院团几乎都处于瘫痪状态。”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团长孙凯回忆,“1989年,成立不久的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原名为海南省民族艺术工作团)就只剩下51个人,其中舞蹈演员仅有1人,绝大多数职工无法进行艺术创作和演出,歌舞团形同虚设。”

  于是孙凯面向全国招聘演员,可两年间竟无一人应聘。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96年,他带着歌舞团走出了五指山,才逐渐有了好转。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1999年。海南省民族歌舞团计划创作新编海南人偶剧《鹿回头》,作为50周年国庆的献礼演出,此举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鹿回头’是家喻户晓的黎族传说,大家都认为,将这个故事搬上舞台,对深度挖掘艺术资源、重振海南少数民族文艺旗鼓可能起到较大作用。”孙凯说。

  果然,《鹿回头》不负众望,一举夺得了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剧目”奖等多个大奖,轰动四方。

  趁热打铁,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又与海南省歌舞团联袂,打造了黎族歌舞诗《达达瑟》。这部被称为“非常美好的艺术”的文艺精品同样一经推出便广受赞誉,将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创作、演出、舞台美术三项金奖、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文华编导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收入囊中。

  “尽管曾经很多人对海南少数民族文艺的发展持有悲观和消极的态度,但值得庆幸的是,有许多艺术家和青年演员们依旧坚守在这里。”孙凯动情地说。

  新阶段再创辉煌

  站在音控室里,海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编导,也是本届海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总导演蒙麓光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为了办好这次会演,她已三天三夜没合眼。

  在这台晚会上,黎族传统舞蹈“皮面舞”、黎族原生态长调《酿酒歌》、苗族传统舞蹈《盘王古歌》等28个节目分为“古韵悠悠”、“劳动当歌”、“天地有爱”和“踩山舞云”四个篇章,将海南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感情世界纵情演绎,也将其中许多不为人知的风俗人情娓娓道来。

  “例如本次会演优秀节目一等奖、优秀编导一等奖的黎族舞蹈《拈汀透》,表现的就是黎族古老的一种文化习俗,即男女青年通过往对方的脸上、身上抹炭粉,表达对对方的爱慕。这种习俗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通过舞台的表演又能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文化的魅力和生活的乐趣。”蒙麓光评价,“本次会演无论是观众的热情还是专家的肯定都优于往届。我想,这对海南少数民族文艺办晚会、出精品势必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近年来海南少数民族文艺发展历程,的确让人欣喜———2006年,海南省组织编创的大型舞剧《黄道婆》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得大奖;2012年,海南省组织原创舞蹈诗《黎族故事》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了包括剧目金奖、最佳导演奖在内的11项大奖;2013年,该剧又获得了第十四届“文华奖”的文华剧目奖,其中第三幕《黎之韵》中的《织月亮》还首度被选为民族精品节目参与闭幕式暨颁奖晚会演出……海南少数民族文艺一次又一次绽放耀眼光芒。

  “可以说,当前海南少数民族文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海南是我国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试点省份,各文艺院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孙凯说,“文艺工作者们都在不懈努力,寻找新的发展契机。而支撑着他们一路前行的,就是对海南少数民族文艺那份不变的热忱。”

  “二十年没见面,今年哥、妹来相会,龙眼树叶已掉,厚皮树叶已落,哥、妹的心情永不变……”听着台上大胆直白的黎歌对唱,我们不禁感慨,如此充满勃勃生机的海南少数民族文艺能与执着专注的他们相遇,是何等的幸运!

  犹记得《黎族故事》开篇中的一个情境———数千年前黎族人民渡海而来,在发现海南岛这块陆地时,众人皆欣喜若狂,扑倒在地,拥抱、亲吻这片热土。这便是海南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与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碰撞之时的内心感受———“我在天的尽头,终于找到了你!”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