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省际 > 正文

江苏信息: 为抢救和保护民间音乐而奔走

编辑:csm351
2014-06-22

  民间音乐记录着千百年来人们劳作、生活的历史,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民间音乐正在一点点消亡。为了将这份传统文化保留下来,南通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詹皖也加入了收集、整理和研究民间音乐的队伍。十余年来,他四处寻找民间歌手,一句句核对唱词和唱腔。

  数十年专心收集民歌

  20世纪70年代末,南通民间音乐工作者们对南通地区“一市六县”原生态民歌进行了抢救性采访,并汇编为《南通地区民歌集》。这本歌集开启了詹皖与民间音乐的结缘之路。回忆起当年获赠此书的情景,詹皖说:“我至今仍记得钢琴老师陈元杰先生的谆谆教诲——‘这本书上的每首民歌都有几百年的历史,要好好保存、学唱……’”

  为了进一步收集和研究南通民间音乐, 2003年起,詹皖走村入户,开启了追踪乡土之音的脚步,至今未歇。有人认为詹皖不值得为搜集民歌付出这么多,在他看来,民间音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民歌可能算不上什么学术成果,但从保护文化遗产角度而言,自己责无旁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3年12月,詹皖编撰的《南通原生态民歌集成》出版,该书收录了1068首南通民歌,其中有200多首是詹皖数年采风获得的南通民歌。

  近代校歌见证一个时代

  在深入民间收集民歌的过程中,詹皖无意间发现近代实业家张謇写的几首校歌,这引起了他对校歌的关注。在詹皖看来,整理校歌有利于了解当时的历史,促进相关研究工作的展开。

  2008年至2011年冬,詹皖行程数千里,先后采访了30多位70—102岁的老人,记录了69首南通近代校歌。

  2008年4月,詹皖见到了96岁高龄的曹心泽,当时她已卧床不起,躺在床上唱完了曾经的校歌。2008年除夕,90多岁的书法家仲贞子先生写下了他童年的校歌歌词。还有102岁的朱漱梅、98岁的吴志仪和83岁的著名音乐评论家辛丰年都贡献了宝贵的校歌内容。不幸的是,这些接受采访的长者现大都已去世,也使得保留下来的校歌更显珍贵。2011年3月,詹皖收录的南通近代69首校歌编成《民智兮国牢——近代南通校歌歌曲集》,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詹皖说,这69首校歌,每首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歌声记录了一个时代。

  秉承严谨态度调研民间音乐

  谈及民间音乐文化研究方法,詹皖说,抢救和保护民间音乐,一要重视深入调研,二要及时将调研成果整理出版。

  詹皖告诉记者,在调研中,有的老人能唱,有的只模糊记得一两句旋律。为了复原歌谱,首先,他总是请不同的人唱同一首歌,按照采访到的旋律分别记谱,进行比对复原;其次验对勘校,根据记录的旋律,揣摩旋律的连贯性,填补完整,然后录制成歌,再唱给受访者,请他们补充修正,最终整理成歌谱;最后进行版本比较,如同一首校歌,流传的歌谱、采访的歌谱、资料歌谱不尽一致,就根据作曲规律以及当时的音乐创作状况进行研究,从而归纳成更加可信的歌谱。

  正因为秉承这种严谨的态度,在深入搜寻校歌的过程中,詹皖才有了一个个发现。譬如,在寻找张謇重视音乐文化的佐证时,他发现了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题写:通泰海实业盐垦警卫团军乐队投练时摄影,拍摄时间为1919年6月。经过考证,这张照片是中国军乐队的第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乐队也是全世界第一支警察管乐队。考证张謇1924年写的《垦牧乡高等小学校歌》时,他发现张謇不仅开创了中国近代垦牧第一滩,而且建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垦牧学校,并亲自为垦牧学校写校歌。

  詹皖说,“这些偶然所得不仅有助于研究近现代校歌,更为近代中国音乐研究甚至社会文化研究提供了材料。”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