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省际 > 正文

云南信息: “音乐史诗”的失落与传承

编辑:csm351
2015-03-25

  红河县文化馆民族文化传习馆内,歌声高亢,弦乐动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会会员、云南哈尼族学会会员、红河县民族文化馆传习馆创办人吴志明,正在指导弟子们排练哈尼多声部民歌。排练间隙,吴志明面带担忧:“民间部分40岁以上的哈尼人还能哼两句,年轻人已没几个会了。我再不教几个徒弟,多声部就失传了。”

 

吴志明介绍自制乐器

 
  30年以前 山间处处歌飞扬
  吴志明介绍,上世纪90年代之前,他的家乡石头寨乡迷虾香村的文化氛围还很浓厚,人人能歌善舞。每逢传统节日和农闲,人们就在寨边的林中、路边、村头跳“乐作舞”、唱山歌、对情歌;每年的春耕、秋收时节,那飘扬在田野上空的民歌和欢笑声给本来空寂的小山村带来无限欢乐。
  其中,千百年来在民间唱和的哈尼多声部民歌是重要的一部分。吴志明介绍,那时,阿扎河乡普春村,10多岁以上的姑娘小伙及中老年人都能唱和,常见对面两山坡站着许多人对歌。那声音气势磅礴,高低和声优美绝伦,“谁不会唱,就会成村里的边缘人。”
  民族智慧 进入“非遗”名录
  吴志明于1986年调研了哈尼多声部之后,消息付出,国内外学者纷至沓来。
  学者们收集整理并加以研究发现,哈尼族多声部发源于该县阿扎河乡普春村,主要流传于阿扎河乡东部,以普春村为中心的几个哈尼族村落,元阳、绿春部分哈尼支系也有传承。这一形式的民间歌曲传承已有上千年,极其丰富、多变和独具特色,内容包括歌颂劳动、赞美爱情、讴歌山野田园美景。演唱方式分为乐器伴奏和用人声帮腔两种。其音乐形态和多声部组成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主要歌曲有《者博比》(哈尼语)、《大山恋曲》《阿聪从然从斗当噜和》(哈尼语)、《布谷鸟叫了》等多首,其中《栽秧山歌》《情歌》最有代表性;唱和时可多至8到14个声部,歌者可根据邻人声调高低而变化,随意性强;伴奏乐器都由自己制作;只能在田野里唱和。
  哈尼多声部歌曲凝聚着哈尼人的音乐智慧和才能,展现出哈尼族独特的演唱天赋,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鉴于此,学者们纷纷建议长期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在多部门努力下,2006年,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稿件邮箱:csmes@126.com
    投资合作:csmes010@126.com
    大学生扶植:QQ 535915667
    广告业务:QQ 130081156
    本网热线:010-65616291
    投诉专线:13522662065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