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省际 > 正文

新疆信息:从门外汉到国家一级作曲:卡日木的“音乐经”

编辑:csm351
2013-08-28

卡日木·阿不都热合曼今年68岁了,满头银发。他一生创作了300多首曲目,是国家一级作曲。但是采访始终,他都没有提到这个身份。他说,艺术创作没有顶,什么时候也不能说到顶了,音乐本身就是人类精神的一部分,与人类同生共长。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经历过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人都极为熟悉的一句话,出自于大庆油田石油工人王铁人。采访过程中,卡日木多次提到这句话,他说,这句话至少能体现一种责任精神。

15岁时,正在读高一的卡日木因为会弹奏冬不拉和曼陀铃被招进了阿勒泰文工团当演奏员。“我们那会儿的文艺队伍,大多都是直接从社会上招,不像现在有这么多艺术学院出来的专业人才。所以,只要你可以干,就让你上。”卡日木说。不识谱的卡日木同其他演员一起,在经过伊犁州文工团3个月的专业培训学习后,就开始奔赴阿勒泰的7个县城演出。卡日木笑道,那时候慰问演出一个县,常常一个月都转不完。“所以天气一暖和,我们就开始下县转了。”

当时,文工团的演员下县演出按规定必须要带5样东西,行李、碗筷、“毛选”、针线和随身笔记。“如果不带,饿着、冻着的就是自己了。”卡日木笑着说。下县演出,他们晚上的住宿地点往往是还未装满粮食的仓库、放暑假的学校教室。反正,每个人都带着铺盖卷,哪里一铺,就能睡一晚,第二天起来继续四处演出。演出的地点也常常是“因地制宜”,只要有片空地,就是舞台。没有音响,没有麦克风,老百姓围在空地四周,安安静静地看,演完了,就大声鼓掌、欢呼。“有时候,演出正好赶在晚上,没有灯光,就点堆篝火,一样能演。”卡日木描述着上世纪60年代他们下乡演出的场景。他说,那会儿的文化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多,老百姓常常一年看不到一台像样的歌舞节目,只要演员来了,倾尽全力演出就好。

从初进文工团的1960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卡日木在文工团的身份也在根据需要不断变化。“因为团里创作人员缺乏,而我自己又喜欢哼哼曲子,所以团里安排我开始尝试作曲。1966年,团里组织排练大型歌舞剧《东方红》,我又首次担任了指挥。另外,我们在下乡演出的时候,我也经常负责翻译工作。”卡日木笑道,所有的工作身份背后,其实负载的是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在没有机会进行专业学习前,就边实践边总结边学习。“有条件的时候,我们当然更得努力。”

你知道的是一个9,你不知道的是99

回过头来看卡日木的音乐之路,他说,那就是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哈萨克有句谚语“你知道的是一个9,你不知道的是99”。“这是说,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东西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往往越谦虚,因为他深深知道在自己的所学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只能踏踏实实往前走,去寻求更多的答案。”卡日木向记者解释道。

1973年,卡日木被派往兰州民族歌舞团半年,学习作曲法和和声学。“那个年代,除了“毛选”和一些语录书外,像这种音乐教材类的书籍几乎没有。”卡日木说,当时负责教他的老师用自己的笔记给卡日木当教材。起初每堂课,老师用汉语讲,卡日木用哈语记,但常常会遗漏很多知识要点,根本无法完成作业。无奈之下,卡日木向老师提出能否把老师的笔记带回去抄写,老师同意后,卡日木每天上课前都会提前抄好下节课的课时内容,自己先钻研,碰到不懂的地方就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卡日木说:“工作这么多年,我知道自己需要加强哪些方面,解答哪些问题,所以,我必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半年后,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太认真了”,回到团里,大家都认为他的和声、单声创作“进步太大了”。

采访临近结束时,卡日木拿出一沓厚厚的、纸张都已略泛黄的稿纸和笔记本。这都是他先后到兰州民族歌舞团、北京广播文工团、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时所做的笔记,里面工整地画着五线谱、写着汉语和哈语注解。卡日木的音乐世界里,没有半点含糊。他说,所有的人生下来都一样,倘若他有心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得到环境垂青让他有机会发展它,他唯有加倍努力和认真踏实才能不辜负过去的时间。“自己的主观性真的很重要。”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