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中直院团编剧人才现状调查:地位低收入低价值认可低

编辑:csm351
2014-02-15

前不久,作为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的参演剧目,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音乐剧《岳云》、现实题材儿童剧《心愿》、神话舞台连续剧《西游记》在北京中国儿童剧场陆续上演。三大剧目中,两部是今年新创剧目,其中大型儿童剧《心愿》是专为此次演出季全新创作的,由中国儿艺的资深编剧郭馨阳创作。此前,郭馨阳创作的诸多儿童戏剧作品《太阳鸟》、《小王子》等深受观众喜爱。而音乐剧《岳云》则大胆起用了中国儿艺青年演员赵宇同时担任导演、主演和联合编剧。

为确保剧院的艺术质量,中国儿艺近来在编剧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众所周知,“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编剧的作用可见一斑。中直院团的剧本创作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众多编剧的生存状态如何?是一支什么样的编剧队伍支撑着中直院团发展的基础?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采访了几家中直院团的编剧及相关负责人。

专业编剧:孤独坚守

成立于1956年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目前有200多名演职人员,每年平均生产剧目3部至5部,剧院下设创作部,现有在职专业编剧5人,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专门成立创作部,设有5名专业编剧,与其他一些儿童艺术院团相比,这算是多的了,大部分省级以下的院团都没有自己的编剧。”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雷喜宁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儿艺创作部主任,国家一级编剧陈传敏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笔。由他创作的舞台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部获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2010年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第一名,个人获优秀编剧奖,《西游记》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获中国话剧最高奖金狮奖等。“艺术院团应当有自己专职的编剧队伍,尤其是针对儿童这一特殊欣赏群体的儿童剧,它需要编剧的才思、技术以及对儿童世界的深刻洞察力。”陈传敏表示,“相对来说,专业编剧写的剧本成活率更高,也更适合剧院的艺术风格。”

成立于1955年的国家京剧院(原名“中国京剧院”)多年来继承、创编、上演了500多部不同题材、体裁的优秀传统剧、新编历史剧和现代京剧,代表剧目包括《野猪林》、《三打祝家庄》、《三岔口》等。在国家京剧院,目前在职的专业编剧仅有两位,今年刚满26岁的高明便是其中之一。学习导演专业的她自2011年毕业后就来到国家京剧院从事编剧工作。“现在从事戏曲编剧行当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就我而言,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编剧工作却感到既幸运又开心。我经常向剧院的另一位编剧老师吕慧军学习,我们去年还一起创作了新编京剧《诗杰王勃》、《刘伯温轶事》。”言语间,高明流露出对京剧的热爱。“不同于话剧、音乐剧等,京剧有大量传统戏,而很多传统戏在今天来演的话,无论是节奏还是结构包括文词,都需要重新调整,因而院里也给了我们很多这样的机会。”

集多种艺术门类于一身的中国歌剧舞剧院,目前拥有歌剧团、舞剧团、民族乐团、管弦乐团、创作室及一个完整的舞台美术制作部。其中,在职专业编剧仅1人。“专业编剧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人选。”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李小祥表示,“受一些因素制约,很多创作人员的思路和理念未必能和剧院风格相统一,因此我们也在积极寻找补充力量。”

而这种艺术院团专业编剧人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也同样困扰着国家话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等其他几家中直院团。而据记者多方了解,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央民族乐团由于业务的特殊性等因素,未设编剧一职。

“外援”撑起半边天

专业在职编剧人数少,怎么办?为提高艺术创作质量和水平,很多艺术院团开始尝试着“借外脑”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编剧约稿。在中直院团编剧队伍中,“外援”编剧正如涓涓细流,以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汇入艺术这片海洋。

在中国歌剧舞剧院,剧院从最初的等剧本到主动出击,策划创意,向社会不断征集、采购好剧本。“纵观古今中外的歌剧,凡是能够流传下来的成功之作都离不开好的剧本。”据李小祥介绍,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歌剧舞剧院于2011年推出大型原创歌剧《红河谷》。该剧根据同名电影剧本展开,剧本所呈现的戏剧矛盾和冲突扣人心弦、感人至深。“作为电影剧本,《红河谷》的故事情节本身已经很丰富了。而作为歌剧剧本,更重要的是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过多地表现情节反而不适合歌剧。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将懂歌剧的导演冯小宁与专业学戏曲的编剧结合,组成一个编剧组,这样能够将更多的空间留给音乐去发挥。”李小祥对歌剧《红河谷》的创作模式给予肯定,“我们最近新推出的舞剧《孔子》也是基于这种模式,今后我们将借鉴这种创作模式,将大量优秀的编剧创作人才聚集在此,能够为剧院所用。”

前不久,作为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的参演剧目,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音乐剧《岳云》、现实题材儿童剧《心愿》、神话舞台连续剧《西游记》在北京中国儿童剧场陆续上演。三大剧目中,两部是今年新创剧目,其中大型儿童剧《心愿》是专为此次演出季全新创作的,由中国儿艺的资深编剧郭馨阳创作。此前,郭馨阳创作的诸多儿童戏剧作品《太阳鸟》、《小王子》等深受观众喜爱。而音乐剧《岳云》则大胆起用了中国儿艺青年演员赵宇同时担任导演、主演和联合编剧。

为确保剧院的艺术质量,中国儿艺近来在编剧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众所周知,“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编剧的作用可见一斑。中直院团的剧本创作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众多编剧的生存状态如何?是一支什么样的编剧队伍支撑着中直院团发展的基础?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采访了几家中直院团的编剧及相关负责人。

专业编剧:孤独坚守

成立于1956年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目前有200多名演职人员,每年平均生产剧目3部至5部,剧院下设创作部,现有在职专业编剧5人,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专门成立创作部,设有5名专业编剧,与其他一些儿童艺术院团相比,这算是多的了,大部分省级以下的院团都没有自己的编剧。”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雷喜宁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儿艺创作部主任,国家一级编剧陈传敏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笔。由他创作的舞台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部获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2010年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第一名,个人获优秀编剧奖,《西游记》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获中国话剧最高奖金狮奖等。“艺术院团应当有自己专职的编剧队伍,尤其是针对儿童这一特殊欣赏群体的儿童剧,它需要编剧的才思、技术以及对儿童世界的深刻洞察力。”陈传敏表示,“相对来说,专业编剧写的剧本成活率更高,也更适合剧院的艺术风格。”

成立于1955年的国家京剧院(原名“中国京剧院”)多年来继承、创编、上演了500多部不同题材、体裁的优秀传统剧、新编历史剧和现代京剧,代表剧目包括《野猪林》、《三打祝家庄》、《三岔口》等。在国家京剧院,目前在职的专业编剧仅有两位,今年刚满26岁的高明便是其中之一。学习导演专业的她自2011年毕业后就来到国家京剧院从事编剧工作。“现在从事戏曲编剧行当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就我而言,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编剧工作却感到既幸运又开心。我经常向剧院的另一位编剧老师吕慧军学习,我们去年还一起创作了新编京剧《诗杰王勃》、《刘伯温轶事》。”言语间,高明流露出对京剧的热爱。“不同于话剧、音乐剧等,京剧有大量传统戏,而很多传统戏在今天来演的话,无论是节奏还是结构包括文词,都需要重新调整,因而院里也给了我们很多这样的机会。”

集多种艺术门类于一身的中国歌剧舞剧院,目前拥有歌剧团、舞剧团、民族乐团、管弦乐团、创作室及一个完整的舞台美术制作部。其中,在职专业编剧仅1人。“专业编剧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人选。”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李小祥表示,“受一些因素制约,很多创作人员的思路和理念未必能和剧院风格相统一,因此我们也在积极寻找补充力量。”

而这种艺术院团专业编剧人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也同样困扰着国家话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等其他几家中直院团。而据记者多方了解,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央民族乐团由于业务的特殊性等因素,未设编剧一职。

“外援”撑起半边天

专业在职编剧人数少,怎么办?为提高艺术创作质量和水平,很多艺术院团开始尝试着“借外脑”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编剧约稿。在中直院团编剧队伍中,“外援”编剧正如涓涓细流,以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汇入艺术这片海洋。

在中国歌剧舞剧院,剧院从最初的等剧本到主动出击,策划创意,向社会不断征集、采购好剧本。“纵观古今中外的歌剧,凡是能够流传下来的成功之作都离不开好的剧本。”据李小祥介绍,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歌剧舞剧院于2011年推出大型原创歌剧《红河谷》。该剧根据同名电影剧本展开,剧本所呈现的戏剧矛盾和冲突扣人心弦、感人至深。“作为电影剧本,《红河谷》的故事情节本身已经很丰富了。而作为歌剧剧本,更重要的是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过多地表现情节反而不适合歌剧。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将懂歌剧的导演冯小宁与专业学戏曲的编剧结合,组成一个编剧组,这样能够将更多的空间留给音乐去发挥。”李小祥对歌剧《红河谷》的创作模式给予肯定,“我们最近新推出的舞剧《孔子》也是基于这种模式,今后我们将借鉴这种创作模式,将大量优秀的编剧创作人才聚集在此,能够为剧院所用。”

中国儿艺也在尝试着不断向外约稿,以解决自己编剧力量不足的问题。2010年,中国儿艺首度面向全国征集优秀儿童剧剧本,整个过程历经4个月,剧院经过几轮反复推敲,最终百里挑一选定了现实题材剧本《特殊作业》。“在本身专业编剧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约稿已成为必要补充。”雷喜宁介绍,《特殊作业》由贵州省戏剧创作室的国家一级编剧犹学忠创作,之所以能从众多剧本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关注社会现实,贴近实际生活,深入了解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内心的需要。

同时,自2008年起中国儿艺就与“童话大王”郑渊洁进行合作,在3年的时间里陆续推出了《红沙发音乐城》、《魔方大厦》、《罐头小人》3部童话剧。2011年,中国儿艺与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达成合作协议,用动漫思维将其漫画作品《绝对小孩》搬上舞台,反响不俗。

国家话剧院近年来也不断出击,变被动的“等米下锅”剧本征集为主动的“创意介入”剧本开发,选择邀请剧作家创作剧本。如邀请著名剧作家姚远创作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世态人情的《北平・1949》,同时改编了反映当代生活的优秀小说曹征路的《问苍茫》。

而中央芭蕾舞团则借鉴国外同行的做法,着手建立创作工作室机制,集编导、演员为一体,大家共同策划和创作。

编剧生活很清苦

找编剧难,找好编剧更难。事实上,“剧本荒”“编剧奇缺”等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一方面舞台空前活跃,另一方面编剧人才匮乏。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文艺院团优秀的专业编剧这么少?如何破解编剧“无才可用”的困局?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社会地位低、待遇低、作品不能体现个人意志、编剧的辛劳得不到价值认可,是导致编剧匮乏和流失的主要原因。

当前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流的编剧待遇不如三线的演员。歌星唱一首歌,出场费二三十万元,影视编剧写一部20集的电视连续剧,每集至少能挣一两万元,而戏剧编剧写一部戏要花一年甚至好几年,但收入却很有限。

“选择了做编剧,也意味着选择了一种清苦的生活,收入低、创作门槛高,这些因素都会让许多青年编剧望而生畏。”陈传敏坦言,“我用心给剧院写儿童剧的时候,其实也是我最穷的时候。但是,舞台剧及其呈现形式对我仿佛有魔力一般,它支持着我一直坚守在儿童剧编剧的舞台上。”

作为青年编剧,“80后”高明的说法显得有些含蓄:“目前幸好没有养家的压力,我会坚持自己的理想。”

除了待遇低、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外,编剧的社会地位也不高。“编剧的地位近年来下降很多,在很多人眼里,编剧似乎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其作品会被反复改动和折腾。”采访过程中,一些中直院团的编剧纷纷对记者表示。

编剧培养要“有点耐心”

“要想成为好编剧,就我个人经验来说,主要看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严不严,并且不能急于求成。”陈传敏告诉记者他多年的感悟,编剧的基本功底包括熟悉生活、善于选取题材、熟悉舞台规律、善于构织剧情、塑造人物等多方面。“编剧更多是从多年的实践中练出来的。尤其对于儿童剧而言,编剧必须十分熟悉孩子的生活、注重儿童情趣、了解儿童语言,孩子们的生活有大量的鲜活素材。而这些都需要沉下心来,戒绝浮躁,不能被市场经济利益过分袭扰。”

而兴趣和爱好似乎成为高明坚守的原因。“懂得京剧行当、熟悉京剧艺术特征并善于为演员‘量体裁衣’的编剧如今越来越少了。现在,剧院给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很多机会,我很庆幸目前所从事的专业是我发自心底热爱的。”停顿了几秒,高明说出了自己朴素的想法,“静下心来多练几年,练就深厚的文学功底,精通京剧的诸多元素,扎扎实实地写好适合不同演员的京剧剧本,是我目前最大的愿望。”

“编剧的成材率很低,编剧培养的路子会很长,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采访中,不少中直院团负责人表达出同样的声音,他们笑称,“观众应该有耐心,让编剧们慢慢来。”

中国儿艺也在尝试着不断向外约稿,以解决自己编剧力量不足的问题。2010年,中国儿艺首度面向全国征集优秀儿童剧剧本,整个过程历经4个月,剧院经过几轮反复推敲,最终百里挑一选定了现实题材剧本《特殊作业》。“在本身专业编剧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约稿已成为必要补充。”雷喜宁介绍,《特殊作业》由贵州省戏剧创作室的国家一级编剧犹学忠创作,之所以能从众多剧本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关注社会现实,贴近实际生活,深入了解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内心的需要。

同时,自2008年起中国儿艺就与“童话大王”郑渊洁进行合作,在3年的时间里陆续推出了《红沙发音乐城》、《魔方大厦》、《罐头小人》3部童话剧。2011年,中国儿艺与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达成合作协议,用动漫思维将其漫画作品《绝对小孩》搬上舞台,反响不俗。

国家话剧院近年来也不断出击,变被动的“等米下锅”剧本征集为主动的“创意介入”剧本开发,选择邀请剧作家创作剧本。如邀请著名剧作家姚远创作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世态人情的《北平・1949》,同时改编了反映当代生活的优秀小说曹征路的《问苍茫》。

而中央芭蕾舞团则借鉴国外同行的做法,着手建立创作工作室机制,集编导、演员为一体,大家共同策划和创作。

编剧生活很清苦

找编剧难,找好编剧更难。事实上,“剧本荒”“编剧奇缺”等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一方面舞台空前活跃,另一方面编剧人才匮乏。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文艺院团优秀的专业编剧这么少?如何破解编剧“无才可用”的困局?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社会地位低、待遇低、作品不能体现个人意志、编剧的辛劳得不到价值认可,是导致编剧匮乏和流失的主要原因。

当前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流的编剧待遇不如三线的演员。歌星唱一首歌,出场费二三十万元,影视编剧写一部20集的电视连续剧,每集至少能挣一两万元,而戏剧编剧写一部戏要花一年甚至好几年,但收入却很有限。

“选择了做编剧,也意味着选择了一种清苦的生活,收入低、创作门槛高,这些因素都会让许多青年编剧望而生畏。”陈传敏坦言,“我用心给剧院写儿童剧的时候,其实也是我最穷的时候。但是,舞台剧及其呈现形式对我仿佛有魔力一般,它支持着我一直坚守在儿童剧编剧的舞台上。”

作为青年编剧,“80后”高明的说法显得有些含蓄:“目前幸好没有养家的压力,我会坚持自己的理想。”

除了待遇低、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外,编剧的社会地位也不高。“编剧的地位近年来下降很多,在很多人眼里,编剧似乎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其作品会被反复改动和折腾。”采访过程中,一些中直院团的编剧纷纷对记者表示。

编剧培养要“有点耐心”

“要想成为好编剧,就我个人经验来说,主要看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严不严,并且不能急于求成。”陈传敏告诉记者他多年的感悟,编剧的基本功底包括熟悉生活、善于选取题材、熟悉舞台规律、善于构织剧情、塑造人物等多方面。“编剧更多是从多年的实践中练出来的。尤其对于儿童剧而言,编剧必须十分熟悉孩子的生活、注重儿童情趣、了解儿童语言,孩子们的生活有大量的鲜活素材。而这些都需要沉下心来,戒绝浮躁,不能被市场经济利益过分袭扰。”

而兴趣和爱好似乎成为高明坚守的原因。“懂得京剧行当、熟悉京剧艺术特征并善于为演员‘量体裁衣’的编剧如今越来越少了。现在,剧院给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很多机会,我很庆幸目前所从事的专业是我发自心底热爱的。”停顿了几秒,高明说出了自己朴素的想法,“静下心来多练几年,练就深厚的文学功底,精通京剧的诸多元素,扎扎实实地写好适合不同演员的京剧剧本,是我目前最大的愿望。”

“编剧的成材率很低,编剧培养的路子会很长,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采访中,不少中直院团负责人表达出同样的声音,他们笑称,“观众应该有耐心,让编剧们慢慢来。”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