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用数字技术保存濒于失传的民间音乐

编辑:csm351
2018-07-21来源:北国网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二十届年会上,演员表演复州鼓乐。
  □本报记者/杨 竞
  7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主办、沈阳音乐学院承办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二十届年会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沈音,以“传统音乐在当代的传承、流变与可持续性”为主题,针对以“一带一路”与传统音乐研究、非遗保护与传统音乐教育、传统音乐的当代应用研究、东北传统音乐研究暨区域音乐研究、传统音乐影像志及数字化实践与研究等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信息技术让传统音乐重焕生机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维护地区音乐文化生态平衡,是近年来文化界和艺术界学者关注的焦点。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我国人民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体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来自民族民间的近当代作品。
  如何在文化生态视角下保护与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萧梅做了题为《数字时代的传统音乐生态与研究》的学术讲座。
  在数字时代,地方音乐可以利用媒体传递出它的声音,一些原创音乐可能会复兴,多种音乐文化、多种声音会得到传承和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完全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数字媒体真的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吗?萧梅认为,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真正让传统音乐文化成为重要资源。我国从2004年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收集、整理、保存,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学校、民间层面,都开展了大型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用数字技术保存濒于失传的民间音乐。
  萧梅参与了一些数据库的工作,并在2015年与博物馆进行了跨界合作,做乐器的数据收存。她说,乐器的很多信息单纯靠博物馆是展现不出来的,展品与其背后的信息结合起来才完整,用线上展、虚拟展的形式可以将展品完整地展现出来。不能把传统音乐变成“活标本”
  在现代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下,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传统音乐文化正在走向衰落,如何保护、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专家认为,我们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传统音乐的宣传,推动传统音乐的保护。
  2009年9月28日,“贵州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杨晓以侗族大歌作为研究对象,她说,2014年举行的“首届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是侗族大歌载入人类非遗名录以来,以政府为主导举办的波及区域最广、影响力与宣传力度最大的活动。透过这场以保护发展非遗项目为目标的舞台展演,我们可以从语言文辞、音乐形态、曲目曲库、展演样态、服装化妆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不仅能观察到侗族大歌表演在当代民间与舞台之间的张力,也能了解到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中,侗族大歌呈现的几种并行不悖的审美标准。
  专家认为,文化生态视角下,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音乐文化变成“木乃伊”“活标本”。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音乐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使传统音乐文化再度获得繁荣。
  本届年会为民间音乐艺术家们搭建了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成果,对提高中国传统音乐的关注度、扩大传统音乐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