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头条 > 正文

刘德昌:名人印象

编辑:csm351
2010-12-23

刘德昌印象

文章来源:济宁市市中区教研中心网 作者:xjsyy


3月25至27日,我和八位小学高层骨干教师一起赴杭州参加了“浙江省小学音乐学科特级教师大讲坛” 活动。全省700多位音乐教师聚集一堂,聆听吴斌老师的讲座;聆听浙江省音乐特级教师吴瑶香、上海市名师张菊、杭州市名师邬淑颖、杭州宝小暴羽老师的课;聆听刘德昌老师对四堂课的精彩点评;聆听同行好友对音乐教学的新认识------真是丰盛!

回家后,一直在回味,回味最多的是刘德昌老师:他的动作、他的观点、他对音乐的追求、他对音乐教学的热爱。

你瞧他,一会儿跳一会儿唱,一会儿笑一会儿逗,一会儿爬桌子一会儿躺地上,如果你以为他是在逗大家玩,那就错了,他是在启示我们,他的一举一动全是音乐呀!在他的肢体引导中歌唱,是莫大的享受,举两个例子吧。

第一个,他让我们看着他的动作唱起《苗岭的早晨》中“飞歌”主题,他通过手臂和手的引导,使我们唱得无比甜美,53后的那个长音,刘老师以手臂和手拉出长线,在这长线里唱,好舒畅啊!

第二个,在他的肢体中唱起《彝家娃娃真幸福》,他把“阿里里”作了不同的处理,一种是和我们一样的,唱得短促轻巧。另一种,是我从没想到过的,把前面的半句唱得跳跃,而“阿里里”唱得连贯且“绕弯弯”(嗲),一唱,觉着跟彝族的一些舞蹈感觉很一致,有味道!

他是通过肢体告诉我们,要细致地去追求音乐中细腻的美(音色、旋律、节奏、风格等等),只有去追求了,自己才会对这些美有深入体验,那么才可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深入体验。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刘老师在评课中说到的一些观点。当时,听着这些观点,我非常共鸣,并且,也很高兴,因为,我们的观点和他的很一致。

观点一:学生的知识技能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并在音乐活动中引领学生体验音乐美,以此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如我们平常说的:知识技能一定要让学生在大量音乐活动的参与中获得,并要在活动中追求美感在学生心中多次发生。

观点二:音乐教师怎能对自己所要教的音乐作品不熟悉呢?他举了两个例子,一老师说课,内容为《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说得头头是道,说完后,让他哼唱主题,竟然哼不出一个。另一老师也说课,内容为《只怕不抵抗》,说完后,让她到钢琴上自弹自唱,竟然疙疙瘩瘩,更谈不上什么音乐形象。这让我想起,上个学期开始,我们强调最多的:备课要备自己,备自己的音乐表现、备方法手段的操作等。

观点三:对音乐美的追求要深入、要细致。他举《阿细跳月》,不要把五拍子单纯地从节拍的强弱规律角度引导学生去感受,而要引导学生体味彝族的五拍子音乐,前三拍为“领”后两拍为“和”,“领”和“和”之间的交流、呼应感。是啊,老师自己对音乐的体味千万不要停留在“大概”上哦。

观点四:技术千万别破坏情感,注意,音乐是流动的。是的,很多老师以前都学过声乐,可不能把美声用到所有的歌曲教学中,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形象、情感和风格,需要以不同的歌声去表达。

观点五:过分的强调反倒会失去很多。就象我们平时经常说不要“死扣”,那会让学生远离音乐。

观点六:要追求从外到内的体验,要水到渠成。就是,层层递进,要关注环节与环节的递加、同一环节内的小递加,通过这样,使学生的音乐体验越来越深入。

观点七:学生的学习反应是你获得教学灵感的第一资源,因此,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时,老师要密切关注并适时捕捉学生的反应,以此来获得学生音乐体验情况的反馈,同时能发现一些独特表现,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

观点八:以歌唱的状态进行有声调的朗读,是学生学习歌唱很重要的途径,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歌曲基调、音色、注重声调找到逻辑重音、情感等。正如前几天,杨春晖老师的所讲。

观点九:一定要给学生准确的东西。如:京剧中的喇叭腔,不要跟学生说渐强,宝塔腔不要跟学生说渐弱,疙瘩腔不要跟学生说断音。

观点十:歌曲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在不同的声区歌唱会有不同的音色;还要注意,涉及到风格的歌曲,一定要关注风格的形成因素,不要一昧照音乐的基本面貌去表现。如歌曲《乃哟乃》,若按照两拍子的强弱规律去歌唱可能味道会差些,而若按彝族舞蹈的舞蹈性规律去歌唱,会更有风格。

听着刘老师的观点,看着他全身心投入的启示,我的思想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清晰,相信很多老师和我一样心存感激,因为,他给了我们很多很多。

刘德昌印象

文章来源:济宁市市中区教研中心网 作者:xjsyy


3月25至27日,我和八位小学高层骨干教师一起赴杭州参加了“浙江省小学音乐学科特级教师大讲坛” 活动。全省700多位音乐教师聚集一堂,聆听吴斌老师的讲座;聆听浙江省音乐特级教师吴瑶香、上海市名师张菊、杭州市名师邬淑颖、杭州宝小暴羽老师的课;聆听刘德昌老师对四堂课的精彩点评;聆听同行好友对音乐教学的新认识------真是丰盛!

回家后,一直在回味,回味最多的是刘德昌老师:他的动作、他的观点、他对音乐的追求、他对音乐教学的热爱。

你瞧他,一会儿跳一会儿唱,一会儿笑一会儿逗,一会儿爬桌子一会儿躺地上,如果你以为他是在逗大家玩,那就错了,他是在启示我们,他的一举一动全是音乐呀!在他的肢体引导中歌唱,是莫大的享受,举两个例子吧。

第一个,他让我们看着他的动作唱起《苗岭的早晨》中“飞歌”主题,他通过手臂和手的引导,使我们唱得无比甜美,53后的那个长音,刘老师以手臂和手拉出长线,在这长线里唱,好舒畅啊!

第二个,在他的肢体中唱起《彝家娃娃真幸福》,他把“阿里里”作了不同的处理,一种是和我们一样的,唱得短促轻巧。另一种,是我从没想到过的,把前面的半句唱得跳跃,而“阿里里”唱得连贯且“绕弯弯”(嗲),一唱,觉着跟彝族的一些舞蹈感觉很一致,有味道!

他是通过肢体告诉我们,要细致地去追求音乐中细腻的美(音色、旋律、节奏、风格等等),只有去追求了,自己才会对这些美有深入体验,那么才可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深入体验。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刘老师在评课中说到的一些观点。当时,听着这些观点,我非常共鸣,并且,也很高兴,因为,我们的观点和他的很一致。

观点一:学生的知识技能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并在音乐活动中引领学生体验音乐美,以此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如我们平常说的:知识技能一定要让学生在大量音乐活动的参与中获得,并要在活动中追求美感在学生心中多次发生。

观点二:音乐教师怎能对自己所要教的音乐作品不熟悉呢?他举了两个例子,一老师说课,内容为《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说得头头是道,说完后,让他哼唱主题,竟然哼不出一个。另一老师也说课,内容为《只怕不抵抗》,说完后,让她到钢琴上自弹自唱,竟然疙疙瘩瘩,更谈不上什么音乐形象。这让我想起,上个学期开始,我们强调最多的:备课要备自己,备自己的音乐表现、备方法手段的操作等。

观点三:对音乐美的追求要深入、要细致。他举《阿细跳月》,不要把五拍子单纯地从节拍的强弱规律角度引导学生去感受,而要引导学生体味彝族的五拍子音乐,前三拍为“领”后两拍为“和”,“领”和“和”之间的交流、呼应感。是啊,老师自己对音乐的体味千万不要停留在“大概”上哦。

观点四:技术千万别破坏情感,注意,音乐是流动的。是的,很多老师以前都学过声乐,可不能把美声用到所有的歌曲教学中,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形象、情感和风格,需要以不同的歌声去表达。

观点五:过分的强调反倒会失去很多。就象我们平时经常说不要“死扣”,那会让学生远离音乐。

观点六:要追求从外到内的体验,要水到渠成。就是,层层递进,要关注环节与环节的递加、同一环节内的小递加,通过这样,使学生的音乐体验越来越深入。

观点七:学生的学习反应是你获得教学灵感的第一资源,因此,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时,老师要密切关注并适时捕捉学生的反应,以此来获得学生音乐体验情况的反馈,同时能发现一些独特表现,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

观点八:以歌唱的状态进行有声调的朗读,是学生学习歌唱很重要的途径,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歌曲基调、音色、注重声调找到逻辑重音、情感等。正如前几天,杨春晖老师的所讲。

观点九:一定要给学生准确的东西。如:京剧中的喇叭腔,不要跟学生说渐强,宝塔腔不要跟学生说渐弱,疙瘩腔不要跟学生说断音。

观点十:歌曲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在不同的声区歌唱会有不同的音色;还要注意,涉及到风格的歌曲,一定要关注风格的形成因素,不要一昧照音乐的基本面貌去表现。如歌曲《乃哟乃》,若按照两拍子的强弱规律去歌唱可能味道会差些,而若按彝族舞蹈的舞蹈性规律去歌唱,会更有风格。

听着刘老师的观点,看着他全身心投入的启示,我的思想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清晰,相信很多老师和我一样心存感激,因为,他给了我们很多很多。

教育部艺术教育专家刘德昌老师亲临指导我区音乐课堂教学

文章来源:环渚学校 作者:陈严欢


6月22日,吴兴区音乐教师全员培训在环渚学校成功举行。本次培训活动邀请了教育部艺术教育专家刘德昌老师亲临我区音乐课堂作专业指导。

此次活动原计划先安排三位优秀的一线教师上课,然后由专家和听课老师进行点评,最后聆听专家的讲座。但在现场课堂教学中,形式有了即兴的变更,就如同音乐中乐曲的变奏一般——即在第三堂示范课上,由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共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同一个课堂,同一班学生和不同的老师用声音交流,用挚情歌唱,用真心抒怀。这是音乐的课堂,更是生命的对话;这是有声技巧的训练,亦是无声性灵的碰撞。

下午的专家讲座更是精彩至极,刘老师从肢体语言、发音的技巧、音乐感与生活感(从教材出发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关系等方面作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列举详实材料和典型课例阐释中小学音乐课程理念。我区90余位音乐老师认真地聆听了刘老师的报告,确有“听君一席话,甚教十年书”之感。大家一致认为:音乐课绝不是简单的唱歌课,她是美育,她是智育,她是德育,她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社社团活动在2010年温州市中小学唱歌课堂有效性教学培训活动中展示

——记2010年温州市中小学唱歌课堂有效性教学培训活动

文章来源:浙江省温州二中(黄龙校区) 作者:社团管理

2010年5月28日,为期2天的温州市中小学唱歌课课堂有效性教学培训活动在温州市马鞍池小学拉开帷幕。本次活动旨在深入开展音乐新课程改革活动,提高我市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特邀请著名音乐教育家、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和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声健老师做实践指导和理论引领。

5月28日,来自鹿城区的四位音乐教师和温州第二高级中学的音乐教师以不同的教学形式和特点展现了五节风采各异的唱歌课。马鞍池小学的廖晓丹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双语特色音乐课,她象一个极具亲和力的知心姐姐带领着一群训练有素的孩子在英语王国中漫步,在音乐海洋中畅游;百里路小学的李伊凡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肢体语言的变化亲身感受旋律音高、音调、节奏等音乐要素,让孩子们走进蒙族,体验蒙古族特有的音乐风格---长调;淡定、从容的陈怡老师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自身资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孩子们准确、到位地演绎了民歌《编花篮》;项雅丽老师是鹿城名师,她作为一名教研员,亲临音乐课堂上课。她的课堂中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语言、对学生聆听习惯和歌唱发声习惯的培养、切实有效的指挥手势、细致的教学行为,让我们看到了项老师良好的教学功底和敏锐的教学洞察力;最后一节是高中合唱排练课,由马赛葛老师指挥。马老师较时尚、潮流,个性张扬,她的合唱排练课也是热情奔放、激情四射,犹如马儿驰骋在疆场上,充满了活力。

课后,刘德昌老师以其独特的点评风格,逐一请上课的老师上台与现场听课的老师互动,从刘老师幽默风趣的评析语言中、栩栩如生的肢体动作中,从现场听课老师阵阵欢笑声中,大家都能意会到歌唱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来自于音乐实践与体验。


如果说刘老师是从实践层面向我们展现歌唱教学有效性的意义,那么5月29日郭教授的讲座则是站在理论的高度引领着我们。从宏观到微观,以自问的形式表明了歌唱的重要性,如幼儿学说话、谈自己孩子成长的经历、还有那篇辛酸的美文等等。不知是大师间的默契还是浑然天成的巧合,作为实践者的刘老师和作为倡导者的郭教授都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那就是“表现(歌唱)是音乐的最佳表达方式”。

最后,刘德昌老师为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她说,虽然唱歌教学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积累、反思、总结、积淀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并持之以恒的过程,但我们坚信,本次研讨会的点点滴滴会成为我们今后教育生活中的盏盏明灯。它将指引我们从摇摆走向稳定、从困惑走向明确、从混沌走向清澈。她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音乐教师,带着更多的思考、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为温州的音乐教育事业共同添砖加瓦.

上课现场

教育部艺术教育专家刘德昌老师亲临指导我区音乐课堂教学

文章来源:环渚学校 作者:陈严欢


6月22日,吴兴区音乐教师全员培训在环渚学校成功举行。本次培训活动邀请了教育部艺术教育专家刘德昌老师亲临我区音乐课堂作专业指导。

此次活动原计划先安排三位优秀的一线教师上课,然后由专家和听课老师进行点评,最后聆听专家的讲座。但在现场课堂教学中,形式有了即兴的变更,就如同音乐中乐曲的变奏一般——即在第三堂示范课上,由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共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同一个课堂,同一班学生和不同的老师用声音交流,用挚情歌唱,用真心抒怀。这是音乐的课堂,更是生命的对话;这是有声技巧的训练,亦是无声性灵的碰撞。

下午的专家讲座更是精彩至极,刘老师从肢体语言、发音的技巧、音乐感与生活感(从教材出发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关系等方面作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列举详实材料和典型课例阐释中小学音乐课程理念。我区90余位音乐老师认真地聆听了刘老师的报告,确有“听君一席话,甚教十年书”之感。大家一致认为:音乐课绝不是简单的唱歌课,她是美育,她是智育,她是德育,她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
    • 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
    • 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