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省际 > 正文

广州,你有多爵士?

编辑:csm351
2018-03-01来源:中华网文化频道
        中国各大沿海城市近年来兴起举办爵士乐节,广州也不例外。虽然爵士乐可以被解读为典型的美式文化,然而这个音乐体裁诞生不久就走出北美大陆,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成为全世界各个地区接纳并且进行二次创作的文化载体。而广州也有其独特自发的爵士音乐圈子,生在广州,留学英国学习音乐,目前到上海发展的爵士乐歌手司徒嘉伟回忆,数年前自己在星海音乐学院读书的阶段,经常参与本地一个酒吧喜窝每逢周一的“爵士时间”,有一群爵士乐爱好者处于兴趣一起Jam歌,这种氛围慢慢地让他感觉融入到这个文化之中,也奠定了在音乐上的发展道路。
        实际上广州自2000年起逐步建立的爵士音乐圈子,几经沉浮,受到音乐行业大环境的影响,有起有落。几位都出生在广州的爵士人,和笔者讨论了这个城市作为一个爵士乐摇篮的种种,特别经由与另一个爵士乐重镇上海的比较,广州爵士乐精神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 

10年前的第一黄金时期
        聊起爵士乐在广州最鼎盛的年份,无论是广州本土的爵士音乐人,还是广州本土乐迷,他们都会把大概从2000年到 2005年的那段时间称作广州爵士乐的第一段黄金岁月。
        “在2004年前,是有很多爵士音乐家来广州演出的,不知道为什么04年之后也就少了很多,”出身广州,被誉为是“中国首席爵士天后”的王璁博士这样对笔者说。
        在那个时候,王璁还只是20岁出头的音乐学院学生,由于她为一队国外知名爵士乐队在广州的学术与演出交流充当翻译的缘故,王璁与爵士乐从此结缘。没多久,这位年轻的广州女生自己开了一家专门演奏爵士乐的酒吧“Blue Note”。像过去和现在很多跃跃欲试创业的广州年轻人一样,王璁用自己的一手一脚,尝试在广州的土壤上打出一块属于自己的爵士乐土壤。
        乐迷 “凌波微步”在2002年因为一首电视广告插曲,彻底迷恋上了爵士音乐。到现在,他家里收藏爵士乐的专辑就多达2000多张。在2002年~2006年的时间段里,到酒吧聆听心仪的爵士音乐家演出,成为凌波微步的一大爱好,1年之内起码要听8~10个现场演出,平均每两个月就听一次。那个时候,爵士乐在广州的受众人群并不大,然而欣赏爵士乐的成本并不高昂。在广州水荫路的一家酒吧,50元就能够买到一张国外著名爵士音乐家的演出门票。现场即兴和互动一直是爵士乐的精粹,而在广州,无论是本土音乐人王璁还是其他爵士音乐场所,这种即兴的演绎方式在南粤的这片土地上可谓是先锋新颖。
        在那个阶段,凌波微步认为广州的爵士乐“死忠粉丝”人数不超过20人次。即使是在第一个黄金阶段,爵士乐在广州的发展依然未能如其所愿。“爵士乐除了商业演出以外,还需要更多真正长期喜欢爵士乐的人。”凌波微步这样认为。
        在广州20多年来一直兴盛的发烧音响圈子里,爵士乐唱片是测试器材和展现昂贵播放硬件效果的很好音乐载体。在音响行业依然旺盛的时候,爵士乐录音作为音响圈子里的文化消费品也自然有一定的受众。然而,爵士乐在美国从诞生到兴旺,其底蕴一直是黑人劳动者的文化创作,其精粹是演奏者与听者的互动和相互影响。那些平时摆放在买家柜子里,需要依靠动辄上万元音响器材营造良好效果的唱片,自然难以走出小众圈子。而且,随着人们文化志趣的多元化,音响发烧友的圈子在过去十年开始出现老龄化倾向。在互联网分享经济的冲击下,音乐欣赏的模式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州对真正的爵士音乐精神更加执着”
        2007年,王璁经营的“Blue Note”酒吧结束营业。然而,结束是另外一个新的开始。酒吧女主人开始了长达几年的海外深造历程。跳出广州游历各地的广州本地爵士音乐人并不只是王璁一个,年纪更轻、曾获2011年第十一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粤语女新人奖的李悦君和文章一开头提到的司徒嘉伟同样也是。
        作为年轻一代的广州爵士音乐人,李悦君走出广州后见识到了爵士乐在上海的蓬勃发展。她认为,爵士乐作为一种极具探索的音乐文化载体,不应该拘泥于死板僵化的形式,甚至在街头和各种空间,都能够容忍爵士乐的存在。在李悦君看来,即使是街头表演的爵士乐也是一种艺术的创作,而音乐家的探索精神能够让爵士乐走出小众的圈子。李悦君觉得上海的爵士乐氛围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而广州似乎还有待开发。
        选择学成回归故土的王璁此时已经拥有了博士的头衔。不过对于上海与广州的比较,她的看法也许有所不同。在她眼里,广州本土爵士音乐人的执着更加得来不易。也许上海有更多的爵士乐商业演出,但是在广州毗邻香港,多年经受强邻流行音乐文化冲击的情势下,能够执着于广州本土的爵士乐创作并非易事。
        “数量并不一定代表质量。就好像一座金字塔那样,顶端往往是最小的,而底端往往是最大的。一门艺术的兴起,是从金字塔的顶部往底部扩散的。在商业化太浓重的地方,也许你10年前听跟10年后听到的爵士乐演出是同一个样子。但是在广州,10年前你听到的爵士乐跟10年后是完全两个样。”王璁博士说到上海和广州爵士乐氛围比较的时候,情绪显得有些激动,声音稍微上扬了一些,语速也加快了。爵士乐需要生命力,需要即兴创造的空间和探索精神。“往往广州的爵士音乐人对真正的爵士音乐精神更加执着,更加喜欢实验性的创作。广州爵士音乐家即使到了比利时和德国这些国家,也能够受到行家们的尊重和认可。”
        诚然,在如今音乐行业的大环境下,商业演出的重要性难以取代,也是大部分音乐家生存的必须手段;然而在商业演出以外,真正热爱爵士乐的自发组织力量往往会大大提升一方土壤的爵士乐氛围。
        爵士乐作为舶来品在异地获得成功发展的一个例子是波兰Yass流派爵士乐的诞生和发扬光大。八十年代的波兰是欧洲最欠发达的国家之一,生活在冷战大环境下的波兰艺术家也难得有机会与西欧同行交流。然而那里一群年轻波兰爵士音乐家不满本国老派爵士乐演奏家的故步自封,把各种朋克摇滚、说唱、波兰斯拉夫民谣甚至肖邦音乐都融入到他们的即兴演绎里,成为一种波兰特有的“Yass”演奏模式。在当时的波兰,人们更加没有“商业演出”的概念,而很多小青年更加是白天从事正式工作,晚上到地下酒窖跟哥们一起演奏爵士乐。在商业以外,这些年轻人更加向往的是艺术的创新和探索。在冷战末期东欧各国室内供暖不足,需要冰天雪地排长队来领取食物的灰暗日子里,爵士乐成为了人们逃离暗淡生活的一种纯精神生活,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波兰民间文化创作活力在冷战结束前积蓄了爆发的力量。到了今天,随着波兰经济环境的改善,波兰爵士音乐家到西欧演出和交流已无困难,国土面积不大的波兰1年之内竟然有100多个爵士音乐节,也就是说平均每3天就有一个爵士音乐节。 
 
让广州“爵士”起来
        人们也许会认为,爵士乐已经到处充斥于广州各大商场的连锁咖啡厅周围,何谓提起“复兴”?可是经常去咖啡厅的人也许会意识到,似曾相识的旋律隔三两天就会重复出现。爵士乐并非是咖啡厅里循环播放的快消品背景音乐;其实,真正有艺术价值的音乐都不应该成为丧失生命力,只能够无限循环播放的罐头音乐。要重振广州的爵士乐氛围,更加重要的是让广州听众重新认识和欣赏爵士乐,培养人们的欣赏情趣。
        成长于互联网年代的李悦君认为,当今人们认识和欣赏爵士乐的途径比往常更加容易。“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在互联网的年代,只要你有一根网线,多买一些唱片,分析好爵士乐的和声技巧,那就可以认识和学习爵士乐了,”对于爵士乐在广州的本土发展,李悦君这样认为。学习古典音乐出身的李悦君用自身的经历说明,只要愿意学习和了解,在当今的条件下学习爵士乐并不困难。
        而经历过学术浸淫的王璁则更加倾向于在专业教育领域培养出优秀的爵士演奏家。“再过十年,我可以保证华南地区将会有最出色的爵士乐高校教育体系,”王璁这样说。除了星海音乐学院之外,她列举了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大学等广州地区的院校也开始了不同程度的爵士音乐教育。
        民间开始对爵士乐认识和感兴趣固然是好事,然而王璁认为始终要在本地培育出一批爵士乐专业演奏人才。爵士乐的高水平演奏,除了要抓住其自由即兴的精神之外,更加需要有坚实的和声基础和节奏感,要经历十年如一日的训练。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发挥爵士乐的自由即兴精神,否则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就像周星驰电影里面那样,有了武功基础才能够开始研究要怎样打通任督二脉,”王璁这样比喻。
        刚在星海音乐学院上完课的王璁晚上还要赶去辅导学生乐团在酒吧的排练,她年龄最小的爵士乐学生,也包括了音乐附中的一些学子。王璁说,在她那个年代,根本没有可能从中学生年代就可以开始学习爵士乐。从创办酒吧自弹自唱,到进入教育体制为人师表,建构属于广州乃至华南地区的爵士乐体系,可以说走过了暂时的低潮,重新向新的高地出发。也许王璁的自身经历,也是广州爵士乐发展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