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省际 > 正文

浓厚的淮河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渊源造就了常坟花鼓灯艺术

编辑:csm351
2018-08-13来源:百家号

浓厚的淮河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渊源造就了常坟花鼓灯艺术

  “走千走万,汉民族的歌舞不如淮河两岸”。多年来,前来我国参加民间艺术交流的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民间艺术家和我国文艺界著名人士,看了怀远县常坟镇的花鼓灯,无不夸赞这朵淮河岸边的民间艺术奇葩,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醉人的艺术清香,是中国民间歌舞的精品。
  常坟镇是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的故里,位于怀远县淮河西岸的大河湾境内,是文化部命名怀远县“中国民间艺术(花鼓灯)之乡”的中心地带和发源地。也是省文化厅命名的“安徽民间艺术(花鼓灯)之乡”。说起常坟的花鼓灯艺术,淮河两岸、皖北大地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歌迷们无不翘首引以为自豪。有灯歌为证:“淮河岸边常家坟,歌舞唱进汴梁城(宋朝的京城开封),不是常坟歌舞好,宋朝开国有传人……”紧靠淮河黄金水道的常坟镇数万人,会唱灯歌、会跳花鼓灯舞步的数以千计,全镇村村都有花鼓灯锣鼓和灯歌小戏表演班子。人们对花鼓灯歌舞的痴迷可谓是代代相传,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千百年来,有一首灯歌唱道:“不叫俺玩灯俺偏玩灯,玩的哪亲家不上门,丈母娘不把女婿叫,大舅子也不把妹婿称,老丈人提出要罢亲,罢亲罢亲就罢亲,你不罢亲是龟孙,罢亲俺也要玩花鼓灯……”
  浓厚的淮河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渊源造就了常坟花鼓灯艺术。
  滚滚东流,奔腾不息的淮河,是夏禹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花鼓灯艺术的发祥地。
  自宋代开始,作为农民自娱自乐的花鼓灯,便诞生在常坟这块土地上。但是,真正形成气候,成为沿淮出了名的灯窝子还是明朝时代。歌舞本身就是人们抒情言志的表现形式。元末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越演越烈,无疑为花鼓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在如火如荼的反元农民起义的队伍中,流传着这样的灯歌:“凤阳府西常家坟(常坟离凤阳50多里),常家坟有个常遇春,他统兵百万征鞑虏(蒙古统治者),娱乐全靠花鼓灯。”昏庸的元王朝,无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把蒙古、色目、北方汉人与南方汉人分成四个等级,其中视南方汉人为最下等人,横征暴敛,无恶不作。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民间流传,恨透元蒙官府的常坟永平岗青年常遇春率众投奔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后,不光作战勇敢,屡建奇功,成为朱元璋夺取江山的左膀右臂和名震三军的统帅,他还善于把元蒙统治者的残暴罪行编成家乡的花鼓灯灯歌、舞蹈,组织士卒演唱,号召受苦受难的农民兄弟揭竿而起,杀贪官,惩污吏,投义军。军中无乐时,他又组织士卒载歌载舞,以花鼓灯锣鼓小戏和灯歌自娱自乐,鼓舞士气。民间传说常遇春在操练武艺时曾用雄浑高昂的声音唱道:“擂鼓要擂得胜鼓,耍枪要耍霸王枪,一唱唱个岳武穆,二唱唱个文天祥,三唱唱个咚咚锵”。相传,穷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在征战之余,一旦高兴起来,也放下帝王尊者的架子,与部下好友常遇春一起包起红头巾,转动大花伞,唱起花鼓灯,一展击败元蒙王朝和扫平江南割据势力,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有皇帝老儿和其故乡的开国功臣常遇春对花鼓灯艺术的厚爱,有花鼓灯艺术深深扎根于常坟这方淮河岸边的沃土,加之常坟地处淮河要冲,水陆交通发达,常坟花鼓灯锣鼓、小戏、灯歌的发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沿着淮河、涡河、颍河、运河和车马大道,越传越远,越唱越红。很快唱遍传遍江淮大地。据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中国花鼓灯艺术》一书记载:“今天流行在淮河流域的安徽、河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的泗洲戏、淮北花鼓戏、卫调花鼓戏、淮剧、推剧等,都是花鼓灯的后代。”另外流传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花灯、花鼓戏等戏曲,也都流露出怀远常坟等沿淮花鼓灯艺术的相同特点。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千百年来,常坟的花鼓灯艺术在与其它民间艺术,也包括凤阳花鼓、外省戏曲及沿淮其它地方的花鼓灯艺术的交流碰撞中,吸其精华,除其糟粕,日趋成熟,终于在中国民间艺术的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新中国诞生前后,熔歌、舞、戏、锣鼓于一炉的常坟花鼓灯,以它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广场艺术的魅力,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策,为反内战、反投降、反分裂,为团结全民族抗战和夺得抗日战争胜利,为揭露国民党政府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动员沿淮人民支前参战和解放全中国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成了新中国在思想领域的重要的催生婆和吹鼓手。
  建国后,党和人民十分重视民间艺术花鼓灯,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扶持。1953年,常坟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民间艺术杰出的代表,参加了全国首届民间舞蹈调演,由常坟常春利(艺名老蛤蟆)、常和龙(鼓架子)、常丽华(小兰花)等演员创作表演的反映妇女翻身解放参加农业劳动的《新媳妇挑塘》和欢庆人民当家作主的得胜锣鼓,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周恩来总理高兴地拉着小演员的手,连声夸赞花鼓灯锣鼓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花鼓灯舞蹈跳出了中国舞蹈的特色,是中华民族的“东方芭蕾”。
  代代相传 新苗茁壮 常坟花鼓灯新秀青出于蓝胜于蓝
  “北有黄河南有江,有条水流在中央,从小喝的是淮河水,玩灯的都是我老乡。吃穿全靠人帮忙……”
  过去,玩灯人为的是混饱肚子,图个吃穿和娱乐,演员队伍参差不齐、歌舞内容优劣混杂,既有对旧中国吃人社会的揭露和控诉、对婚姻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格调低下,不上大雅之堂的庸俗之作。
  解放后,常坟对花鼓灯这一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十分重视。镇政府对全国闻名的花鼓灯老艺人常春利、孙为章等进行了摸底登记,镇文化部门对他们所演唱的灯歌曲谱和鼓谱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录音。其中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格调高雅,艺术水平较高的灯歌编入了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怀远花鼓灯》。镇里还请人为老艺人写传记,编写乡土花鼓灯艺术教材。为了创新理念,他们还敢为人先,于1997年,在省文化厅和县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拥有教学楼、练功房、排练场地等设施在内的安徽省第一家花鼓灯艺术培训中心,并从当地和县外聘请花鼓灯老艺人、老编导讲授花鼓灯艺术,编排演练花鼓灯节目。培训中心坚持“立足安徽、服务全国、扩大交流、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从娃娃抓起,广招学员,走发现、培养、输送、再发现、再培养、再输送的路子,一大批经过摔打和磨练的花鼓灯小演员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培训中心建立初期,教学楼尚未动工,学员们无处训练,常坟的灯迷们争相献出自家房屋或打麦场,作为训练场地;缺少鼓锣等乐器,十多名老艺人找上门来,献出了祖传的花鼓灯锣鼓家伙。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及宣传部长跑前跑后,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支持花鼓灯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辛勤的汗水浇开了绚丽的民间艺术之花。截至目前常坟已有老中青少四代数以千计的花鼓灯艺人、传人。其中,培训中心培养的小鼓手、小锣手、小兰花、鼓架子就有一千多人。十多年来,有300多人被省内外大型文艺团体录用,35人被特招入伍,穿上军装,活跃在部队歌舞团或文艺演出队,成为弘扬汉民族歌舞花鼓灯艺术的骨于力量。从常坟花鼓灯培训班毕业的小青年常海棠,现在已受聘省级歌舞团并与从常坟培训班毕业的花鼓灯艺术编导王林、王建一起,多次受到文化部的表彰奖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被人们誉为解放以来东方芭蕾的第二代传人。
  立足民族和地方特色 创新思维观念 常坟花鼓灯冲出安徽 誉满中华
  “鼓捶一打咚咚咚,花鼓灯创新有奔头,“两为”方向鼓干劲,“双百”新舞跳不够……”
  常坟在花鼓灯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上,创新观念,理清思路。这就是花鼓灯歌舞要跳出中华民族的特色,跳出淮河文化的特色,特别是常坟地区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为了整理挖掘这一艺术瑰宝,1982年,县和常坟与安徽省群艺馆密切配合,对常坟的花鼓灯歌舞精华部分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收集和整理。多年来,常坟镇党政领导和地方文化工作者,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在“两为”二字上作文章,在“双百”方针上动脑筋,节目创作常编常新,灯歌演唱百看(听)不厌。锣鼓一响,人心就痒,寓教于乐,干群欢笑,在不知不觉的唱跳喜笑之中,已给观众送去了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全镇数十个花鼓灯锣鼓小戏班子加上镇花鼓灯艺术培训中心,经常深入乡村演出。内容有爱党爱国和科学种田、政务公开、移风易俗、尊老爱幼、计划生育、费税改革、冬修造林、家庭和睦等等。1988年,常坟镇创作编排的少儿花鼓灯节目《灯场乐》,参加省少儿文艺汇演获优秀演出奖;1989年《灯场娃娃》获省少儿文艺汇演优秀奖;1992年创作的花鼓灯节目<抢伞》较好地表达了鼓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表现了常坟花鼓灯艺术的特色和思想内涵,在全省第二届花鼓灯灯会上引起轰动,夺得优秀演出奖;1997年,反映鼓乡少年茁壮成长的花鼓灯节目《鼓乡新苗》在全省第四届花鼓灯灯会节目大赛上,独占鳌头,一举夺得大奖;1998年该节目参加全省少儿艺术节,又获展演奖;2000年,常坟镇花鼓灯演出队在蚌埠地区广场文艺演出中,又获大奖;2001年,镇政府组织创作的体现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企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和中华民族繁荣强盛的《鼓乡娃娃盼奥运》,以鲜明的主题,精湛的演技,富有独创性的舞蹈动作倾倒了参加第五届全省花鼓灯灯会的专家、评委和观众,蟾宫折桂,再夺大奖。大赛所在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寿春(寿县)的黎民百姓也一饱眼福。另外,由常坟镇青年演员常海棠等参加排练和演出的《花鼓灯锣鼓》,1986年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还夺得了国家大奖。常海棠等人还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团体应邀出访了法国、摩洛哥、葡萄牙等国,让东方芭蕾在异国他乡一展风采。随着影响的扩大和知名度的提高,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安徽日报社,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中央歌舞团、香港凤凰电视台、台湾电视台、美国彩虹电视台等也纷至沓来,采访拍摄或录制常坟花鼓灯歌舞。


  远隔千山万水的德国巴姆贝克大学教授安娜女士从有关资料上看到常坟培养花鼓灯人才的报道,也不远万里到常坟采风,把花鼓灯介绍给日尔曼民族。1987年,国际舞蹈家协会主席法国艺术家顿梯.哈格尔观看了花鼓灯演出后评论道:“花鼓灯不仅仅是中国的艺术,它同样属于整个世界。”1995年6月美国布朗大学女大学生梅丹妮(中文名)与在南京打工的怀远男青年吴保传相恋后,冲破种族的和家庭的重重阻力,飞越大洋,来到怀远,用花鼓灯锣鼓歌舞相伴,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民间婚礼。婚礼录像中花鼓灯节目带回美洲大地,一向对中国民间艺术极为挑剔的美国人,无不被花鼓灯艺术的魅力所倾倒:“中国歌舞0K!’,“OK,中国民间歌舞花鼓灯!”
  “锣鼓一打头对头,花鼓灯发展全靠党(来)领头,不是常坟人谦虚,脚踏实地(才)有奔头……”
  面对观众对花鼓灯艺术日益高涨的热情,面对声誉鹊起的常坟花鼓灯艺术,常坟镇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民族文化,突出地方特色,跳好花鼓灯,唱好经济戏,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富民强镇服务,为振兴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服务,让八百里长淮灯窝子常坟镇,镇富民强,处处欢乐处处歌。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