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省际 > 正文

中国合唱发展的“天津渊源”

编辑:csm351
2019-03-22来源:天津日报
  多声部合唱这种音乐艺术形式,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也是源自19世纪末西方音乐在中国的流传,和20世纪初随“新学”兴起而形成的“乐歌”运动有密切联系,到今天也有百年历史。说起来,中国合唱的发展和天津还颇有渊源。
  《送别》成了学堂合唱乐歌代表作
  二十世纪初教会圣诗班也为天津早期合唱事业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近代音乐的各种演奏方式和声乐方面的独唱、重唱、合唱三种形式已经开始出现,清末天津,相对更普及的主要还是合唱,从小学的开学典礼到各种成绩展览会,都可以听到各种合唱声,“学堂乐歌”呼之欲出。
  “学堂乐歌”是清末建立新型学堂后,开设“乐歌”一课后的产物,有一种说法是,大概类似于今天的校园歌曲。
  出生于天津、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先驱”的音乐家弘一法师李叔同填词创作的一曲《送别》,被认为是他早年颇具代表性的学堂合唱乐歌作品之一,他也是较早将学堂乐歌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创作者。
  《送别》的曲子来自于约翰·P·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前几句的五声调式与中国传统音乐其实颇有共通之初,传到汉文化同源的日本也大受欢迎,被日本学校歌曲作者犬童球溪采用旋律填词写成了《旅愁》,李叔同正是在1907年留学日本时被这首《旅愁》吸引,回国后在此曲调下写出了《送别》。
  《春游》是中国首个三声部合唱作品
  《送别》之前,李叔同就曾编印出版过供学校教学使用的《国学唱歌集》——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上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
  事实上,中国近代音乐运用西洋作曲方法写成的第一部合唱作品,是李叔同早于《送别》两年创作出的《春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借鉴运用大量欧洲化曲调和西洋歌曲基本要素进行编配,有意识地尝试使用合唱这一手段,强调多声部的表现力,并和中国传统七言诗的清新雅正结合。
  学界普遍认为,这首歌的完成,也标志着中国多声部合唱音乐创作思维的形成,为合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拉开序幕。
  作为国内近代最早的三声部合唱作品,《春游》最初发表在1913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刊物《白阳》上。
  《海韵》可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合唱代表
  “五四运动”之后,萧友梅、赵元任等作曲家参与到中国合唱艺术事业中来。出生于天津的赵元任是享誉世界的语言学家,也是开创中国近现代音乐新纪元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开始了完全由国人独立作曲作词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新阶段。
  赵元任的《海韵》是他在1927年以徐志摩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同名长诗为基础做的一首大型合唱曲,也是中国上世纪二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合唱作品之一,有人认为这部作品代表了国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合唱作品最高水平。
  或许和能诗善词、能唱昆曲、会吹奏乐器的母亲冯莱荪对自己幼年时代的影响有关,赵元任到美国学习期间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修和声学、作曲、钢琴等课程,并开始音乐创作。赵元任特别爱好合唱、交响乐和歌剧,只要有机会就去听音乐会。还是学校合唱队的活跃分子,曾在队内担任过指挥,参加过由学生排演的威尔第著名歌剧《阿依达》的表演。 新报记者 吴非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