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评论 > 正文

半生战火经历造就了他对音乐的独特理解

编辑:csm351
2019-03-08来源:百家号

  自“五四”运动以来,有关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方向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歇过。“五四”时期,学界普遍持三种观点,一种以蔡元培、萧友梅等人为代表,“认为中国民族音乐在科学性、艺术水平和发展程度等方面已远远落后于西洋音乐,因此必须‘以西为师’,改良国乐”[61];一种则以王露等为代表,“主张‘中西音乐归一说’,认为只有先恢复‘天乐’——封建礼乐和古乐,才能谈得上研究‘异域之乐’”;第三种则主张中西调和探索新路,刘天华等人普遍持此观点。
  进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越来越多的音乐家从法、德、美、日等国留学归来,关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方向的讨论变得日趋多样化,但其主线已逐渐集中在讨论“中西音乐文化关系”上,黄自、欧漫郎、青主、陈洪等人皆参加了当时的讨论。从三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受战事影响和时代的局限,中国音乐发展方向较之之前较为偏狭,但在四十年代的解放区,关于文艺服务对象的讨论仍然引起人们的注意,“文艺服务于人民大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此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无产阶级文艺方针和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音乐创作走入了一个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历史模式”,这种情况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发生变化。
  通过上述简要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众多音乐学人与文化大家各持己见,产生了许久的争论,但实际上争论的核心问题其实很明确,那就是“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时代,中国音乐将向何处去,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在对这一问题的争论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思潮、学术背景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又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观念上的误区。贺绿汀身处那个时代,他受自己恩师黄自先生的影响,对上述问题有着明确的认识和鲜明的态度,并在对这些观念上的“误区”指出和辨识的同时,提出了自己较为成熟的观点,为中国音乐发展指出了“第三条道路”。仅从作曲家的角度来谈,贺绿汀是执着并富有创建性的。贺绿汀的理想是根深于他所处的初始创作时期的。


  在他所学习和真正接触到西方技法的那个年代,贺绿汀已经对创作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他能够凭借自己对音乐多年的认识和体验,很快地融入新的技术层面的知识,并灵活运用。所以说,贺老的创作风格与他的创作观念是紧密相连的,他的风格的定位之时就已经决定了这种风格的走向,他从自己的观念中搭建了一种对于中国音乐的理解,并很快从一条单一狭隘的误区中找到一个明确的创作方向,这对于那个时代中的音乐家们而言,创新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与改革,是贺老本身也未曾想过的一个高端的创举,而这种尝试最终为新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确了很好的理念。由于他人文品质中的那样的执着于热爱,使他的作品又不断地受到肯定,并在这样的坚持中,一直延续并影响着其他人。那个时期,贺老的创作极大地实现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音乐自身的专业发展。


  贺绿汀在其音乐创作与理论研究过程中,对中国音乐创作指导思想产生的误区有着深刻的认识。早在1934年,贺氏在听了祀孔典礼中大同乐会的古乐演奏以后有感而发,感慨道:“要复兴中国民族音乐,我以为决非复古可以办到,中国人‘今不如古’的观念是绝对错误的”[63]。同年年底,他又撰写了著名的《音乐艺术的时代性》一文,在文中他明确指出:“我们虽然用不着刻板地模仿西洋音乐,但是有许多极有价值的西洋音乐理论我们必须采取,作为建设新中国音乐的借鉴。我们的音乐虽然可以发挥东方民族的精神,但决不为狭义的民族意识所束缚。”在他看来,中国音乐创作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需要去辨识和分析。
  误区之一:“盲目媚外,全盘西化”。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西洋音乐无论从发展时间还是发展的态势方面都教我们要早、要成熟,因此我们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应全盘照搬西洋音乐的创作思路、理念和技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创作。欧漫郎持此主张,他认为“中国需要的不是所谓‘国乐’,而是世界普通优美的音乐,中国新音乐的建立,要‘全盘西化’,使基础先立足,然后在创作新的中国音乐。”青主则直接指出:“中国音乐是‘一种向自然界的音声乞灵的音乐’,而这样向自然界的音声乞灵的音乐,我们是不敢表达的”。贺绿汀对上述观点均不认可并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他指出,“有一种洋音乐家,他们也许会谈一手好钢琴,会拉几只小提琴曲,或者会唱几段歌剧里面的咏叹调,便神气十足,藐视一切中国音乐,他们以为中国音乐根本就是代表堕落的、落后的民族音乐。”他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偏激的观点,只会误导大众,西学固然有其先进性,但如若“盲目媚外,全盘照搬”,带来的将是对民族音乐文化毁灭性的打击和摧残,且这也不是向西方学习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贺绿汀在对这种观点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指出,究其根本,这一观点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中国近现代这一特殊的、大的历史背景下,作为艺术文化形式之一的音乐创作很难“逃离”其他艺术文化形式也同样面临的命运,“非传统”思想甚嚣尘上,其中固然有其积极因素存在,但也不可避免的使音乐创作陷入这种尴尬境地,但作为音乐工作者,对于这样的思想是要有所警惕和批判的。


  误区之二:“固守成规,抱残守缺”。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中国音乐创作完全不需借鉴和吸收西洋音乐。中国古乐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的“制礼作乐”到秦汉以降的“宫廷雅乐”,我们的音乐创作技法成熟,音乐发展历史既长且久,造诣颇高,而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吸收西洋音乐的任何内容。因此如今的我们只需继续坚持我们的创作思路,不需吸收西洋音乐的一丝一毫。王露的“中西音乐归一说”即是此观点的代表。郑觐文更是有感于引进西洋音乐后的“途习外风,以移易国性”而倡导成立大同乐会,以“发明雅乐之真理,提倡雅乐为宗旨,要复兴雅乐,保存国粹”。
  贺绿汀在其《中国音乐界的现状及我们对于音乐艺术所应有的认识》一文中对“国粹主义者”的表现有着生动的阐述:“国粹主义者的意见是,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乐之邦,有几千年的历史反而抛弃自己的音乐,让夷狄之音乱我中华,这岂不是亡国之兆么?”在他看来,“国粹主义者”片面的、过激的思想言论实不足取,他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这一观点虽亦有其部分有理之处,但若详细分析却又即刻可以找出反例,“三十年前有一位童斐先生,他慨于当时‘夷狄之音乱华夏之正声’,于是作《中乐寻源》一书。不‘寻’倒还罢了,这一‘寻’,连许多的乐器、乐理都是历史上从外国传到中国来的”。这样看来中国古代多种乐器来自西域,胡琴等乐器的使用与传播很难说是靠古人自悟的等例子,因此细辨之下此一论断亦实有“抱残守缺”之憾。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