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音乐才艺展播】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非遗作品音乐会

编辑:csm351
2019-08-14来源:展播办公室

  本场音乐会以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以合唱艺术的形式演绎、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将十余首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合唱歌曲带上音乐会舞台: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咚咚喹”编创而成的《咚咚喹》,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民歌、布朗族民间曲调、蒙古族民歌改编的《其多列》《月亮宝贝》《欢乐的那达慕》,以岭南潮汕地区方言演唱的《天顶一粒星》……无一不体现我国非我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深厚文化内涵。
  全场音乐会的原创曲目以“多民族”为特点,由国家一级作曲家、著名音乐家刘晓耕担纲音乐会原创曲目的创作,集结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元素,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文化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会演前导聆中,刘晓耕教授向听众分享了他一直以来在保护、创新、发扬民族音乐方面所做出的努力。通过三十多年的采风历程,他建立了个人的少数民族音乐“基因库”,利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采样、甄别、留存,目前已收集到了超过13,000分钟声音样本,3800余首原始民歌,并通过加工、提炼、再创作,将传统音乐素材与现代合唱技法、审美相统一,创作了一首首当代民族母语的合唱佳作。与这些原创音乐中的民族元素相呼应的,是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清亮的声音特质,与可塑性极强的声音色彩。根据不同曲目的特点而变换声音造型,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将音乐会现场的听众带进彝族、哈尼族等多民族的美妙音乐世界,通过清澈的嗓音及细微的民族腔调变化,并以沙锤、铃鼓、竹筒、棍子等模拟声响,营造少数民族原生态的氛围。
  在音乐会演出前的排练,刘晓耕教授亲自为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对四首原创作品《其多列》、《舂米谣》、《月亮宝贝》和《讨晌午》进行辅导。以《其多列》为例,这首曲子表现了云南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刘晓耕教授向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团员们模拟大自然中的声响、演示少数民族的韵腔的细微变化,引领团员们感受歌曲中的氛围。
  有别于传统的合唱音乐会,本场音乐会在表现形式上有重要的突破——以身体律动展现歌曲韵律。据音乐会指挥、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艺术总监苏严惠介绍,将童声合唱韵律与身体动态相结合,有益于提高歌曲的表现力,展现中华民族年轻一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演唱歌曲《其多列》时,“广童”加入具有哈尼族民族特色的舞蹈律动,在演绎之中将哈尼族“拣竹叶”“砍竹筒”的场景还原。而在演唱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咚咚喹改编的“非遗”合唱歌曲《咚咚喹》时,“广童”将声势律动加入到合唱表演当中,与表演相得益彰。
  以童声合唱传播“非遗”文化,是本场音乐会的一大特色。为何会选择以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音乐会制作人、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梁丽珍表示,“合唱作为群众基础良好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具有传播性,通过童声合唱将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世界传播,是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合唱艺术虽然起源于西方,但其中对人声配合、对声部旋律配合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要求,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而不同’的观念不谋而合。”。本场音乐会运用西方的艺术形式,传播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将“深山老林”里原生态的民族音乐,通过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演绎,向世界舞台传播。
  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合乐古今踏歌行——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非遗作品音乐会》填补了“以童声合唱传播非遗文化”的空白,吸引更多年轻一代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行列。通过这场音乐会,成长于城市的孩子,认识到来自中国各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与艺术形式,在潜移默化当中,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获得更多民族文化的体验。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