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奏响必胜之音的抗战乐器

编辑:csm351
2015-09-13

在种类繁多的抗战文物里,有一项虽然存世量不小,但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就是在抗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乐器。前不久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嘹亮的抗战歌声》专题报道,不少人就此了解了抗战音乐背后的历史,可至于奏响这些音乐的乐器,它们曾被何人使用,又有着怎样的传奇呢?

  乐器:军号

  使用者:各路抗日队伍

  事迹:以“军号游击战法”载入史册

  收藏者:民间藏家与各大抗战纪念馆

  在抗战影片中,军号的吹响往往是胜利的前奏,而在真实的战场上,军号的响起就意味着一场厮杀即将来临,不论胜负,嘹亮的军号都会起到它应有的作用,那就是鼓舞我军将士并震慑敌人。

  军号起源于古代的号角,本是用动物的角来制作的。18世纪,英国轻步兵开始使用铜质的号角作为传令工具,到了1858年,英国军队改进了铜质号角,将其制作成盘绕两圈的细管体,现代意义上的军号就此诞生。军号便于携带、使用灵活、很快便被各国军队广泛采用。20世纪初,中国的新式陆军也开始配备军号,辛亥革命中,嘹亮的军号伴随着炮火划破了中国封建帝制的夜空。时至20世纪30年代,军号在军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不少中国军队还专门设立了“军号队”。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专设有司号员,其主要职责就是吹响军号。作为一种特殊的乐器,军号有着百余种专用曲调,甚至可以演奏一些古典乐曲,如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等;而作为一种非制式的“兵器”,它们又是中国军队扩充战斗思路、形成巧妙战术应用的制胜法宝。

  1939年冬,胶东军区第5旅第15团在栖霞县松山镇战斗中,曾组织司号员兵分多路佯攻敌军阵地。听见漫山遍野的军号声,敌人误以为被包围,于是惊慌失措、自乱阵脚。我军瞅准时机趁虚而入,经过一番血战,最终取得了击伤击毙日军半数、全歼伪军的辉煌战绩。经此一役,军号的威慑和迷惑作用得到凸显,胶东八路军创造的“军号游击战法”后来被写入军事史料。

  如今,许多珍贵的军号文物被保存在全国各大抗战纪念馆里。例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就藏有一支“日本老八路”前田光繁使用的军号。前田光繁是“日本士兵觉醒联盟”的带头人,他曾多次出现在对敌作战一线,用日语劝说日本士兵投降,据说他还用军号演奏日本音乐,以感化日军俘虏,规劝其加入“日本士兵觉醒联盟”。除了馆藏文物外,目前国内收藏市场上也有大量抗战时期的军号存在,其价格按品相从百元至上千元不等,以300元以内居多。

  乐器:二手小提琴

  使用者:聂耳

  事迹:《义勇军进行曲》的灵感之源

  收藏者: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昆明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在云南省博物馆中,保存着一把聂耳使用过的小提琴。这把小提琴有着长时间使用留下的痕迹,尽管有些斑驳,但它正是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乐曲的灵感之源。

  大多数音乐家都需要通过乐器来进行创作,聂耳也不例外。1930年,聂耳初到上海,他用打杂赚来的钱购买了这把二手小提琴。得到琴后,聂耳兴奋不已,他对朋友说:“愿与此琴终生为伴。”1932年,聂耳的音乐才华得到彰显,他凭借自学小提琴演奏,考入联华影业公司歌舞学校。此后,聂耳每天坚持练琴6小时以上,数月后,他已成为明月歌剧社的乐队小提琴师,并开始着手创作革命音乐、歌舞。

  1932年9月,聂耳携琴报考北平艺术学院音乐系,此时距“九·一八事变”发生刚好一年。考试时,聂耳依据试题写了《国难期中研究艺术的学生之责任》《各自理想的精神之寄托》等文章,表达了对抗日救亡运动的支持。然而阅卷考官并不理解聂耳的报国之情,从而未录取他。考场失利后,聂耳没有立即离开北平,而是留下来等待学习机会、寻找创作灵感。聂耳常去天桥聆听民间艺人的说唱,之后回来练琴,他尝试将劳动者的心声融入琴声。1932年10月28日晚,聂耳与北平剧联的领导宋之的、于伶等人一同参加清华大学毕业同学会,并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募捐义演。当时,聂耳用他的小提琴演奏《国际歌》,当演奏到高潮时,在场的听众纷纷激动地站立起来。此事让聂耳和他的小提琴一夜成名,聂耳专注拉琴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之后的两年里,聂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受邀为当时的进步影片配乐。期间,聂耳用他的小提琴为电影《母性之光》配乐,继而创作出《开矿歌》《码头工人歌》《卖报歌》《毕业歌》《大路歌》等一系列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革命歌曲。

  1935年,田汉在为抗战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不幸被捕,得知此事后,聂耳自告奋勇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激昂的旋律在小提琴中奏响,聂耳胸中涌动着无限的赤诚,于是奋笔疾书,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最终曲谱,并将原歌词中最后的“前进”完善成了“前进、进”。随后,这首为抗日救亡而创作的歌曲响彻中华大地,当时华彦钧就曾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聂耳罹难后,那把与他相伴终生的小提琴辗转回到国内,它的存在激励着无数词曲作者继续为抗战谱曲创作。

  乐器:MOUTRIE钢琴

  使用者:刘雪庵、张子宜

  事迹:用于抗战文艺创作、宣传

  收藏者:国家博物馆、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

  民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钢琴品牌MOUTRIE(音译“摩德利”),抗战期间,不少仁人志士都曾用这个品牌的钢琴谱写抗战歌曲或进行文艺宣传,这些人中就包括著名音乐家刘雪庵以及享有“陕西慈善第一人”美誉的张子宜。

  MOUTRIE钢琴品牌创始于1849年,为英国品牌。1870年至1875年间,MOUTRIE品牌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钢琴销售公司,并在闸北的宝山路毗邻商务印书馆处办厂生产钢琴。时至1890年,MOUTRIE将其钢琴生产基地全部迁移至上海,以便满足英国远东侨民不断增长的音乐需求。民国初年,MOUTRIE品牌生产出各种款式的钢琴,而且销路甚好,国内许多大亨及音乐家都以拥有MOUTRIE钢琴为荣。1937年11月,淞沪会战结束,上海沦陷,MOUTRIE公司资产被日军侵占,该企业随后退出历史舞台。

  1937年,上海艺华影片公司开始拍摄电影《关山万里》,并邀请刘雪庵为影片配乐。之后,刘雪庵使用他的MOUTRIE钢琴创作出抗战歌曲《长城谣》。淞沪会战打响后,《关山万里》拍摄终断,刘雪庵便将《长城谣》刊载在其自办刊物《战歌》上,之后该歌曲被不少青年抗战宣传队伍所传唱,一些海外华侨听过《长城谣》后,毅然回国参战。与此同时,西安的各大民间社团也开始利用乐曲演奏进行抗日宣传,他们的义举获得了不少有识之士的赞助。抗战时期,陕西慈善家张子宜就将其家中的一台MOUTRIE钢琴交予西安基督教青年会,用于演奏抗战乐曲。在音乐的鼓舞下,许多西安人度过了日军轰炸的困难时期,并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抗日战场。

  抗战胜利后,MOUTRIE钢琴公司已在日军的摧残下不复存在,中国的钢琴产业也一度停滞。1955年,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MOUTRIE琴行的老员工们终于集结起来,在政府的组织下成立了南京钢琴厂,其生产的MOUTRIE品牌也被更定为中文音译“摩德利”,该品牌以精良的工艺成为新中国钢琴制造业的典范。

  2014年,刘雪庵子女将其父谱写《长城谣》时使用的那台MOUTRIE钢琴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收藏。同年11月,张子宜的MOUTRIE钢琴也从西安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起运,送往江苏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作为抗日战争及爱国主义教育文物永传后世。

稿件邮箱:csmes@126.com
投资合作:csmes010@126.com
大学生扶植:QQ 535915667
广告业务:QQ 130081156
本网热线:010-65616291
投诉专线:13522662065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