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精思厚积乃成其大 ―― 论濑户宏教授的中国近现代戏剧研究

编辑:csm351
2017-05-07

  精思厚积乃成其大
  —— 论濑户宏教授的中国近现代戏剧研究
  ■ 黄爱华
  内容摘要: 濑户宏教授40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中国近现代戏剧,他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早期话剧研究,打破了中日学界此前十多年的沉寂。他厚积薄发,从话剧理论、戏剧运动、剧团活动,到作家作品、舞台演出、导演艺术,全方位探析中国话剧,且无论成果的数量还是研究的深度抑或学术建树,都称得上当今“海外中国话剧研究第一人”。集大成之作《中国话剧成立史研究》,以史家眼光构建多维度话剧成立史,爬罗剔抉、阐幽发微,众多观点独具深刻见解。他精思厚积,终成其大,对中国话剧研究和中日戏剧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濑户宏 中国近现代戏剧研究 中国话剧成立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 J 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 - 943X(2016)06 - 0128 - 06
  在日本的中国近现代戏剧研究领域,1952年出生的日本摄南大学濑户宏教授虽称不上“筚路蓝缕,以启山林”①,但他以40年如一日、心无旁骛的潜心研究,确立了其在学界的重要地位。 他能同时用日文和中文写作,发表万字以上的有关中国近现代戏剧研究论文超过60篇,出版有《中国的同时代戏剧》(1991)、《中国戏剧的20世纪——中国话剧史概况》(1999)、《中国话剧成立史研究》(2005)、《莎士比亚在中国》(2016)等著作②。 本文将追寻濑户宏教授研究中国近现代戏剧的学术踪迹,并以他的代表性成果《中国话剧成立史研究》为中心,试图对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作一尽可能客观中肯的评析。
  一、 精思厚积:海外中国话剧研究第一人
  濑户宏教授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教育都在日本著名学府早稻田大学完成。 早稻田大学是日本戏剧研究重镇,校内建有“坪内逍遥博士纪念演剧博物馆”。 受之影响,濑户宏教授于1975年完成中国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后,硕士和博士阶段转攻中国近现代戏剧。
  (一)学术启航:以中国早期话剧研究为开端
  在中国,早期话剧又称“文明戏”“文明新戏”“新剧”,是对“五四”之前中国创始期话剧的称呼③。日本对中国早期话剧的关注,始于1907年留日学生团体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话剧《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日本众多报刊杂志予以纷纷报道、评论。 日本学界对中国早期话剧的研究,始于1940年代末。 1948年2月辛岛骁教授出版《中国的新剧》,1949年2月滨一卫教授发表《关于东京和上海的文明戏》,特别是1950年代中村忠行教授发表以《春柳社逸史稿》为代表的系列论文,从日本新闻报纸上发掘了不少春柳社戏剧活动的消息报道,引起学界关注。 1977年3月,濑户宏教授发表《关于陆镜若——中国近代戏剧史笔记》一文,这是他攻读硕士期间写的关于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篇论文,打破了中日学界此前十多年的沉寂④。 1978年开始,中国学界掀起早期话剧研究热潮⑤,濑户宏教授也于1979年3月发表《晚清的戏剧改良运动》,追溯中国话剧诞生之前近代戏剧变革的历史。 其后相继有白井启介、吉川良知、佐治俊彦、板谷俊生、吉田登志子、河野真南、饭容、平林宣和等学者跟进,致使80、90年代日本学界也出现了中国早期话剧研究热。 他们发掘史料,求真求实,其中当数濑户宏教授的成果最为丰硕。
  濑户宏教授已发表的有关中国早期话剧的研究论文,计有20多篇。 由于中国早期话剧以演出为主,戏剧社团成为他的重要研究对象,如《关于进化团》(1992)、《论新民、民鸣社》(2007)等。 在早期话剧研究方面,濑户宏教授有两大特色和贡献:一是善于从报刊杂志上搜辑史料,为学界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如《〈申报〉所载春柳社演出广告》(上、中、下,1988-1990)、《新民社演出剧目一览》(2001)等,都是他花费大量心血在《申报》等报纸上爬梳统计出来的,在当时还没有任何数据库可查询的情况下所用功夫之深,常人难以想象;二是对中国话剧史研究中热点问题的思考,如《试论文明戏历史分期和它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2006)、《试论春柳社在中国戏剧史上的位置》(2014)等文,能从史料出发,言必有据,显示了他学术研究的求实精神及对中国话剧发展史的深度关注和理性思考。
  (二)厚积薄发:中国话剧的全方位探析
  “厚积薄发”语出宋代诗人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1](P.340),是关于读书作文的名言,用在濑户宏教授身上也适切。 濑户宏教授毕生从事中国戏剧研究,在学界以勤奋和埋头苦干著称。 他的戏剧艺术修养,他对中国文化、文学和戏剧数十年的积累,使他能够做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濑户宏教授对中国话剧的关注和探析是全方位的,不仅覆盖百年中国话剧史,而且涉及戏剧理论和创作、剧团活动和演出,乃至戏剧运动、导演艺术等等,这使他超越了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同时代研究者。 纵观他40年的研究历程,除了早期话剧研究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时期的话剧研究:
  1. “五四”至20年代话剧研究。 有硕士论文《中国近代剧的诞生》及有关上海新舞台、上海戏剧协社的演剧活动、民众戏剧社《戏剧》和自由剧场运动、陈大悲和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易卜生影响中国话剧的过程等论文近十篇。 与中国和其他日本学者对这个时期多会研究问题剧创作不同,濑户宏教授以戏剧社团、戏剧运动、戏剧刊物及演出活动为切入点,从报刊杂志上发掘了不少新史料,弥补了以往“五四”话剧研究的空白和不足。
  2. 30、40年代中国话剧研究。 对这个时期的话剧研究,濑户宏教授主要关注如下两方面:一是曹禺剧作及其演出研究,如《〈雷雨〉的近代性》(2000)、《试论建国后曹禺作品演出情况》(2005)、《试论曹禺作品在延安的演出》(2012)等曹禺剧作专题研究;二是关于戏剧机构、剧社的演出活动研究,如国立剧专、中国旅行剧团的戏剧演出,上海业余实验剧团、抗战时期演剧九队的演剧活动等,都是以往容易被戏剧史家所忽视的内容。
  3. 建国后至新世纪话剧研究。 濑户宏教授对这时期话剧的关注也是全方位的,有剧作家和剧作研究,如对老舍、吴晗、沙叶新、高行健等剧作的解读;有导演研究,如对焦菊隐、林兆华、牟森导演艺术的探讨;有舞台演出研究,如《茶馆》《桑树坪纪事》《赵氏孤儿》等剧的演出。 濑户宏教授非常关注新时期以来中国话剧的发展走向,如《中国的同时代戏剧》一书,就重点观察新时期中国剧坛。 在论文《关于中国戏剧观的讨论》(1988)、《市场经济中21世纪的中国戏剧及其概况》(2011)等文中,都表达了对中国剧坛现状的精到见解。
  此外,濑户宏教授还于1999年出版《中国戏剧的20世纪——中国话剧史概况》,对中国话剧从学生演剧到20世纪90年代、包括台湾和香港的百年话剧历史,作了系统的梳理和精要的论述。 除了以上丰硕的成果,他还曾近50次参加在中国、日本举行的有关中国话剧的各种国际性或区域性学术会议并发言,其中30多次是来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交流研讨,足迹遍及中国的各大城市⑥。 故无论成果的数量还是研究的深度抑或学术建树和贡献,濑户宏教授都称得上是当今海外学者中“中国话剧研究第一人”。
  二、 集大成之作:《中国话剧成立史研究》
  濑户宏教授的专著《中国话剧成立史研究》,最早作为博士学位论文于2003年3月完成,2005年2月由日本东方书店出版日文版。 作为日本第一部专门研究中国早期话剧的学术著作,赢得学界一致好评,白井启介、三须介、田之仓稔等学者纷纷著文评论,饭容教授认为是“经历30多年、组织如此困难课题的濑户宏氏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2],并于2006年荣获“日本演剧学会河竹奖”⑦。 由于该书是日本历史上首部以亚洲戏剧/中国戏剧为研究对象获得“河竹奖”,因而具有超越著者个人荣誉的学术意义。 中文版由留日博士陈凌虹女士翻译,于2015年10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尽管从日文版到中文版经历了整整十年,但读起来毫无陈旧之感,不愧为濑户宏教授数十年研究中国近现代戏剧、经过时间淬炼的厚积精思之作。
  (一) 史家眼光:构建多维度话剧成立史
  濑户宏教授研究中国近现代戏剧,与同时代其他海外学者最大的不同,是具有史家眼光,能有意识地站在戏剧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探究,把话剧当作一部立体的戏剧史予以多维度地观照和阐析。 《中国话剧成立史研究》就是体现这样一种历史精神和戏剧史观的专著。
  在以往研究者眼里,中国早期话剧与“五四”以后的现代话剧是两种具有不同艺术渊源的戏剧形态,往往分别独立研究。 濑户宏教授则设定“话剧成立史”这个研究视界,把中国早期话剧和现代话剧连接起来,探讨话剧艺术从诞生到正式形成的历史,这无疑是一个富于学术创新意义的崭新视角。 也正是借助这样的史家眼光,他多年的近现代戏剧研究成果都“活”了起来,成为该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专著由“有关文明戏的几个问题”和“话剧的成立”两大部分组成,共13章。 第一部分共7章,从第一章“清末戏剧改良运动和学生演剧”开始,构筑了文明戏的背景、初创、发展、繁荣及衰退这样一条主轴线。 既是对前期春柳社、进化团、新民社、民鸣社、新剧同志会这些重要文明戏社团的专题研究,同时又对早期话剧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全盛期的表现和衰退的原因作了具体分析。 第二部分共6章,从“新文化运动与戏剧”这个背景出发,分别对“五四”时期的重要戏剧事件、运动和演出进行了专题阐述,到1924年上海戏剧协社热演《少奶奶的扇子》,认为是中国话剧形态的正式形成并进行了多角度论证。 另外,还有导言《何谓话剧》和终章《话剧的地位》,对话剧的概念、内涵、特征、地位等作了全面论析。 正如作者自己所认识到的:“本书所采用的结构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话剧的成立史。”[3](P.394) 作为一部中国话剧史研究著作,它思维明晰,理路清楚,构架合理。
  戏剧观念决定研究视角和内容。 在濑户宏教授看来,中国话剧并非仅仅是戏剧文学,而是“舞台上实际演出的舞台艺术”[3](P.4),在这样的戏剧观指导下,他研究中国话剧如何形成,就以多维的视野,把他认为在中国话剧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戏剧演出、戏剧运动、戏剧刊物、戏剧社团甚至戏剧人才培养机构等作为重点考察对象。 像“五四”时期的重要演出——胡适的《终身大事》、新舞台的《华伦夫人之职业》、上海戏剧协社的《少奶奶的扇子》等,就与《新青年》和“戏剧改良专号”、易卜生和欧洲自由剧场运动、民众戏剧社和《戏剧》、陈大悲与人艺戏剧专门学校等同时纳入观察视野,从而构建了一部多维度的中国话剧成立史,这可以看作是对以往中国话剧史研究侧重剧作家、剧作的习惯性思维模式的一种纠正和补充。
  (二)义理与考据:爬罗剔抉、阐幽发微
  中国清代桐城派文论有“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说⑧,要求思想观点、事实材料和文字表达相统一。 如果用现代人文学术研究思维来解释,则“义理”主要是指学术层面上的内涵理解,“考据”指实证性的文献研究方法,“辞章”则指学术研究表述形式。 这用于考察濑户宏教授的《中国话剧成立史研究》的理路范式,同样切合。 如果上文构建多维度的中国话剧成立史是属于“辞章”的话,下面再从“考据”和“义理”的角度探讨一下该书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搜辑、考订和整理文献资料是日本学者的特色,也是濑户宏教授的强项。 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一头扎进《申报》《新剧杂志》等近代报刊杂志,爬梳洗剔,潜心考订,整理出了春柳社演出广告、文明戏剧评目录、新民社和民鸣社演出剧目、进化团新新舞台演出剧目等基础性学术资料,《中国话剧成立史研究》就是建立在这些扎实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的。 如他从《时事新报》《申报》《民国日报》等报刊上发掘上海新舞台演出《华伦夫人之职业》的讯息,再辅之以其他史料,经过考辨和类推,从而作出了不同于以往戏剧史著对这次演出失败原因的分析。 戏剧史研究若不发掘史料,不下考据和爬罗剔抉的功夫,只会人云亦云,是不会产生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的。 特别是附录中厚厚的“综合参考文献”和“各章参考文献”,不仅凝聚了濑户宏教授长期倾注的心血,体现了他深厚的史料功夫,而且巨大的信息量也为戏剧史研究者打开了进一步深入戏剧堂奥的门径。
  《中国话剧成立史研究》一书的学术意义,还体现在学术观点上多有创新。 由于濑户宏教授严格遵守戏剧史研究用材料说话的原则,能在文献考订的基础上阐幽发微。 如社团研究方面,认为春柳社“实际上也是在清末戏剧改良论的影响下应运而生”[3](P.27)、其“近代剧要素来自日本文艺协会的影响”,但他们“并没有清晰地自觉意识到自身具有的近代剧要素”[3](P.119-220);认为“进化团的出现标志着早期话剧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剧种”[3](P.49);关于文明戏研究,认为“有必要走出欧阳予倩的研究框架”[3](P.122),并提出新的分期,分析划分的根据;关于话剧的成立,认为洪深导演的上海戏剧协社《少奶奶的扇子》一剧“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形成”[3](P.67),并认为“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的活动也属于跨越世界的自由剧场运动的一部分”[3](P.219),等等。 由于濑户宏教授用的是追根溯源、求证历史的方法,因而观点总是富有新意且具有说服力。
  濑户宏教授为人谦虚,治学严谨,默默耕耘,不求闻达。 他精思厚积,终成其大,从话剧理论、戏剧运动、剧团活动,到作家作品、舞台演出、导演艺术,全方位探析中国话剧,涉及面广泛,学术成果丰硕,在中国近现代戏剧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和贡献有目共睹,赢得中日戏剧学界的一致赞誉。 当然,由于中日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对中国学者来说,濑户宏教授对中国近现代戏剧的研究可能在个别用词上会有一些“违和感”。 如他用日语中常用的“近代剧”⑨指称中国现代话剧,由于中国并无“近代剧”概念,因而容易产生误解。 再如,关于文明戏的分期,他把解放后的通俗话剧划到文明戏的“衰退、变质期”,中国学者有可能难以认同。 但学术研究应该是有个性和温度的,允许求同存异,鼓励百家争鸣,这并不影响中日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切磋。
  ■注 释:
  ① 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 日本学者中最早发表中国话剧研究成果的是辛岛骁、滨一卫和中村忠行教授。
  ② 为了方便读者,笔者将文中出现的所有日文著作和论文题目、日语引文都翻译成简体中文。
  ③ 中国戏剧史著一般以“五四”为界,称话剧诞生至“五四”之前主要受日本新派剧、新剧影响的话剧为“早期话剧”;“五四”之后直接受欧洲近代剧影响的话剧为“现代话剧”。
  ④ 据顾文勋、饭容编《文明戏研究文献目录》显示,中国从1964年至1977年早期话剧研究一片空白,日本从1960年至1977年,只有1966年出现一篇波多野太郎教授的《“中华木铎新剧”戏单解题》。
  ⑤ 从1978年至整个80年代,中国发表了近百篇有关早期话剧的文章。 该数字为本人据顾文勋编《文明戏研究中文文献目录》统计。 参照顾文勋、饭容编《文明戏研究文献目录》,日本好文出版社2007年2月版,第30-33页。
  ⑥ 参照《濑户宏研究业绩目录》,由濑户宏教授本人提供。
  ⑦ “河竹奖”是纪念日本戏剧史家河竹繁俊先生的,是由日本演剧学会每年从会员著作中评选出最优秀的著作授予荣誉的学术奖项。
  ⑧ 此为桐城派文论的纲领和旗帜,由桐城派古文家姚鼐所提出,常作为人文学术研究的方法被引用。
  ⑨ 日语中的“近代剧”,与西方的“近代剧”概念不一样,主要是指最纯粹反映近代社会理念和精神的戏剧。
  ■参考文献:
  [1] (宋)苏轼.稼说送张琥[A].(明)茅维编、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日)饭容.濑户宏著〈中国话剧成立史研究〉[J].东京:现代中国,2005.80.
  [3] (日)濑户宏著.中国话剧成立史研究[M].陈凌虹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