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谈开发利用本土音乐资源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编辑:csm351
2009-08-18
  摘要:音乐教育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发挥着积极作用,运用民族优秀的本土“原生态音乐”进行德育的渗透更是大有作为,利用音乐的情感价值特点,不但使传统音乐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得到升华,灵魂受到洗礼,能更有效地促进德育的“内化”。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近几年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德育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大问题。音乐教育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任,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已充分的得到了证实。尤其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理想抱负”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运用民族优秀的本土“原生态音乐”进行德育的渗透更是大有作为,利用音乐的情感价值特点,不但使传统音乐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得到升华,灵魂受到洗礼,能更有效地促进德育的“内化”。是其他德育手段无法达到的。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祖国优秀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浓缩,是折射着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等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巨大的民族音乐宝库,是几千年中华民族音乐与历史文化的结晶,它的历史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但目前这些音乐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挖掘和研究,尤其是运用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更是比较空白。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民间音乐生存环境更加恶劣,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大量通俗音乐涌入,尤其是网络歌曲(它的开放性、互动性的)给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青少年从小在这种氛围中成长,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中国的主流音乐。有一个真实的笑话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某中学有一位老师上音乐课,介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却有学生错当成香港的歌手“刘德华”。这个笑话曾引起音乐教育界很长时间的讨论。从这个笑话我们一方面看到我们学校音乐教育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方面的缺失,导致当代的青少年民族意识非常淡薄,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对民族民乐不感兴趣。但媒体和网络等相关部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俗歌曲因为歌词通俗易懂,容易上口,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他们就无选择性的推向市场,这些歌曲的内容大多是表达爱情为主旋律,消极的人生观,个人的情感世界宣泄,有些绝对不是未成年人需要的精神食粮。面对多元复杂的现实音乐,良莠不分的音乐环境,对审美心理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一股脑的接受这些音乐,久而久之,身心的健康成长就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将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极为不利的的导向。民族民间音乐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特别是祖国几千年的优秀民族民间音乐应该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学习,尤其是口头传承的的本土民间音乐,因其“口传心授”的特点,老一代的老艺人已渐渐离开人世,应大力挖掘本土音乐,让年轻人尽快进行学习和传承。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若没有自己特色的音乐文化,将无法在世界上立足。如果不去积极的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热爱祖国的民族的传统音乐,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失去民族的灵魂,久而久之将会丧失中华民族的根,何谈振兴中华民族事业?!因此,将本地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运用在德育教育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不仅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提升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和对文化遗传的保护意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益补充。
  一、 研究本土音乐的内涵,挖掘提升地域的人文精神,真正体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原生态”音乐作为“原生的生态环境”中的伴生物,反映着当地的民族、地域、生活方式,不仅是人们曾经历过历史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繁衍生息在该地域的人们祖祖辈辈思想与理想追求的浓缩。由此可见,“原生态”音乐既是某一民族、某一地域人们“灵魂的声音”,又是连接那里的人民心灵的纽带,是他们集体无意识的“井口”。东莞地区作为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历史文化积淀可上溯几千年,是明代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里,更是近代虎门销烟的古战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的好地方。我们的德育教育完全可以“原生态”音乐入手,利用音乐的情感价值特点真正实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如流行于水乡一带的“咸水歌”,是旧社会渔民真实生活的写照,他们比岸上人民多受一重压迫和剥削,因为无权上岸,有苦无处诉,留下不少“苦情歌”。还有很多的是表达情感、表现四季、生产等歌曲,从中可看到水乡人民不畏生活艰辛、生生不息、乐观向上不懈追求的精神世界。虎门、沙田等镇作为我市的水乡镇的代表,可结合当地爱国主义的有力素材和当地民歌“咸水歌”,以弘扬“虎门硝烟”精神为主题,给“咸水歌”从新填词,富于这个古老的民歌以积极的爱国主义意义,在青年学生当中传唱,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流行于清溪一带的“客家山歌”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客家人一个因战乱千里迢迢从中原迁徙到广东的族群,因是外来户被称为客家人,他们祖辈生活在与外界隔离的大山里,生存条件艰辛。但他们热爱歌唱,热爱生活。在田间地头即兴的唱咏,歌唱爱情,抒发情感。甚至把歌声唱到了中山纪念堂,唱到了海外。改革开放后,客家人生活好起来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古老的民歌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该镇创编的结合当今素材的大量作品在省级等比赛中屡屡获奖,不但老年人爱唱,年轻人也能接受。古老的民歌的焕发出青春的艺术魅力。那么它们精神内涵在那里?就在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善于在生活中善于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有追求美好情感的精神世界上。这些精神在东莞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一脉相承的,它是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而民间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载体,把这种人文精神很好地传承下来。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积淀,孕育出优秀的人文精神。把这种人文精神挖掘出来,弘扬提升起来,通过这个形式介绍给青少年,他们能够从流动的音符中感悟到由音乐的形式美所显示的情感内涵与魅力。这种情感欣赏是潜移默化、比任何形式的教育更直观、更容易让他们感悟真情、感悟文化。寓美于德,加速了德育的内化过程,德育是知、情、意、行统一的教育,现代实现德育的内化,主要靠情感的感染,而不能靠理性说教。以情感为基础的音乐审美教育,可以把教育对象的道德认识和审美情感联系起来,使他们从传统德育的“他律”转变成自我完成的“自律”。这种“自律”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艺术修养是终生享用的。因此,德育通过审美教育,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才能加快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内化为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寓德育于审美活动中,是德育改革的深化,是加强德育实效性的具体措施。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的本土音乐教育在活动中,不仅弘扬了精神,更重视了审美教育,借以唤起学生审美的情感和创造美的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艺术气氛中净化心灵,培养起蓬勃向上、勇于实现自我价值的自强的民族精神。
  二、 给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入新的现代元素,使古老民间音乐形式焕发出青春活力。曾流行于我市有三百年历史的“木鱼歌”,音乐上可划为一种南方民间说唱形式,有学者研究是源于唐代的说唱文学,元末明初,流行于江南的“变文”变为“弹词”。弹词流入广东,结合当地独特的方言,便成了“木鱼歌”。“木鱼歌”来源于从其流行地区的民歌民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受到外地民间说唱文学的影响演变而成。“木鱼歌”在历史曾创造过非凡的成绩,其盛况空前曾出现莞人空巷听“木鱼歌”的场面。素材多取材于传世之作,其中著名的有《花笺记》、《二荷花史》、也有反映现实题材的《金山客自叹》、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国事诉根源》等。特别是《花笺记》在中国的俗文学上有较高的地位,被称之为“失散的《广陵散》”。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给予了高度评价。可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已面临慢慢失传,现在东莞本地年轻人大多不知道,知道的也不喜欢,主要原因是认为它节奏太慢,弹唱内容离他们现实生活太远。我们应该让青年人从音乐上开始了解“木鱼歌”宝贵优秀历史文化,使他们对家乡有这样优秀的民间音乐产生自豪感。激发他们对“木鱼歌”探究的兴趣,乐于进一步学习和传承。更重要是要保留其中的一些内容健康的精华,并与时俱进富予木鱼歌新的现实意义,重新填词,与歌颂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结合起来、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按照木鱼歌的七言的特点,编成公益广告或编辑成MTV等形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这种说唱艺术,很自然、很愉快地接受这种古老的家乡艺术。青少年不仅从这个窗口了解了家乡历史文化变迁,更从学习中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不但给“木鱼歌”这样的古老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重新焕发出生命力,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同时也给这个古老的艺术积极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认识,给本土音乐的资源发展带来了机遇,将会极大的激发本土音乐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国务院于2005年颁发了42号文“关于加强文化遗传保护的通知”,专门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传的范围,其中之一就是包括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口头传唱的民歌、民谣、传统表演艺术等,并指出这些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难得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在文件的第五部分提出要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传保护工作的领导,专门提到“各地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传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遍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国家教委《新课程改革标准》也及时地提出了“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同时把“弘扬民族音乐”作为十个基本理念之一提出来。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所以,国家的重视给“原生态音乐”的开发和利用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机,很多地区都纷纷开发了乡土音乐教材,积极利用本土资源编写乡土教材。据了解,我市的历史读本已经在各中学的课堂上使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更期待有识之士能积极挖掘民族音乐素材,尽快编写出东莞音乐乡土教材。使“原生态音乐”进入课堂,走入孩子们的心田。我们相信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必将给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开辟出新的历史篇章。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