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学校 > 正文

福州土生土长传统民间音乐 让茶亭十番代代相传

编辑:csm351
2011-10-26

22日上午9点10分,台江第四中心小学内,十余名小学生在操场上一字排开,奏起笛子、椰胡、狼串、云锣等乐器,一曲《石鼓涌泉》由慢及快、丝丝入扣。

几米开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茶亭十番音乐国家级传承人陈英木和省级传承人王道辉站立一旁,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口中念着:“就是这个味。 ”

茶亭十番,福州“土生土长”的传统民间音乐,如今在市井中已难觅踪迹。为了不让它失传,这些年来老艺人们不懈传艺,播撒种子,并寄望生根发芽直至开枝散叶。

记忆中的十番

年近古稀的陈英木讲起十番,仿佛回到了童年:“以前,茶亭街一带手工艺人很多。那时候没什么娱乐活动,干完活,工匠们就带上个乐器凑到一起弹上几曲。到元宵、迎神、婚丧嫁娶时就会有十番表演,家家户户赶着去看去听。”史料记载,有一年仓山下渡尾迎“三圣王”庙会,前来演奏的十番班社竟多达50余班。

随着时代变革,包括十番在内的民间传统音乐受到巨大冲击,日渐式微。王道辉则在十番音乐衰退过程中选择坚守。“解放后一段时间,演奏十番被认为是没出息的事,学的人少了,只有一些爱好者偶尔聚集演奏。”那些年,王道辉和爱好者们四处寻找场地排练。而这些爱好者便成了日后茶亭十番音乐传承的中坚力量。1990年,王道辉以抢救濒临失传的福州茶亭十番音乐为主旨,发起组建台江民间乐团。

正是这个乐团,在日后的海内外舞台上、在民间的街坊内、在旅游景点、在学校,20余年如一日,演奏、教习着那一曲曲福州本土的民间音乐。
薪火相传

“他(tan)登,矢(qi)登 登……”在台四小教室内,学生们正在大声背诵着十番乐谱《秦楼乐》。陈英木和王道辉当年学艺时有着全然不同的氛围,“从小听,听多了就熟了。 凭兴趣再跟着父辈学,就慢慢会了”。然而,现在已经没有了让人“耳熟”的环境,传承全靠“硬学”。

2006年,福州茶亭十番音乐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1月,为抢救和保护茶亭十番音乐,台江区在台四小建立“茶亭十番音乐少儿培训基地”,以管乐、弦乐、打击乐分班,由老艺人亲自传授和培训。

“第一批就吸引了100多名学生报名,经过学校筛选,40多名学生入选受训。”该校老师翁慧告诉记者,此后每年,该校都会从一、二年级的新生中挑选兴趣班新学员,待兴趣班学员基本功扎实了,再从中挑选十番乐队成员,开始练习组牌。至今,该校已培训了200余名十番音乐学员,并组建少儿十番乐队赴台湾等地交流演出。

与此同时,台江民间乐团和茶亭十番乐队等专业团队也开始吸收中、青年乐手加入。“现在团里有好几名年轻人,有个女孩子还是北方人。”看着这些希望的种子,王道辉很是欣慰。

无根之曲盼落地

“十番是什么?是福州民间的宝贝,是福州原汁原味的声音。”谈起十番音乐的现状,陈英木扼腕说道,“现在的十番音乐‘断层’了,很多福州人连‘十番’都不知道了。 ”

以前作为婚丧嫁娶的必备套路,十番与百姓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在,想听一曲十番都不容易了。台江区文化馆馆长陈华说:“50岁以上的有一批听众和爱好者;20岁以下的爱好者也慢慢多起来。而20岁~50岁这个年龄层的群众基础基本是个断层。”

“现在的茶亭十番就像是无根的水,政府重视,提得很高;但是跟生活的联系断了,落不下去。”王道辉感慨地说,“福州已经没有生产云锣的工厂,我们得从泉州买来。但买来的云锣只有2个音,还得自己调,调成4个音的。还有,有些爱好者想在家听听十番,但买不到CD和磁带。为什么不生产,就是因为买的人少。”

学生演奏的《石鼓涌泉》曲毕。一旁的老艺人们说:“有些乐器没几年功夫拿不下来的。他们现在能入门,等他们长大了能再拿起当年学习的乐器弹奏,那我们的付出就值得了。”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