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学校 > 正文

构建新时代美育新格局 从小铺就学生艺术素养的底色

编辑:csm351
2022-12-31来源:南方日报
  宫商角徵羽,五音齐奏,乐声婉转,国韵悠扬,或是一曲《春江花月夜》,或是一曲广东经典民乐《步步高》。每天课前或者课间,宝安区文汇学校的教室内或活动区总能听到悠扬的民乐声传来,三五成群的学子,葫芦丝、笛子、二胡,古筝、琵琶、扬琴……各种民乐合奏,吹拉弹奏,琴瑟和鸣,顿时余音绕校园,俨然上演一台民乐音乐会。

  “向艺术要素养,向优秀传统文化要品行”。文汇学校二十二年如一日开设民乐普及课程,让美育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实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有民乐团”已然成为文汇学校最亮丽的特色名片,以民乐为载体的美育教育,从小浸润滋养文汇学子心灵,从小种下一棵美育的种子。近日,在由南方都市报社、深圳市教育学会、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八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论坛”中,宝安区文汇学校再次凭实力一举斩获“美育特色学校(园)年度奖”荣誉称号,可谓是实至名归。
  文汇学校践行美育教育二十年又二载,让美育教育从一棵小树苗,成长到今天的参天大树,成为构建新时代美育教育新格局的生动实践和标杆示范,奏响了美育教育的文汇强音,让学生在全方位提升美育素养的同时,启真扬善、陶冶心灵,增强爱国情怀,强化德育效应,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让美育的种子从小在孩子们心间生根发芽
  以美育人、美美与共,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宝安区文汇学校于2000年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论证后选择了民乐,开始了一条极富文汇特色的艺术教育实践。以此为始,文汇学校为艺术教育打开了一扇门,立足“零起点”教学,希望学子们可以掌握一技之长,提升艺术素养,训练他们“音乐的耳朵”,引领孩子向真向善向美向上。
  在取得一定成效,继2000年开设艺术类校本课程《民乐》之后,文汇学校走上了一条以民乐教育为龙头,带动学校特色艺术教育之路。随后,在2005年,文汇学校在校本课程《民乐》的基础上又开设了另一类艺术特色校本课程《形体》,并纳入学校课表,面向全体七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一节形体课,学生参与率达100%。
  民乐的普及,形体舞蹈的发展,只是文汇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一个缩影。琴瑟和鸣、美美与共,宝安区文汇学校以“面向全体,兴趣导行”的教育策略,以民乐为引领,舞蹈、合唱等项目多头并进,让民乐在校园“奏响”,润泽了师生身心、涵养了儒雅气质,反哺了教育教学,“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深化五育融合,发挥美对价值理念与物质实践的精神引领。
  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和载体。文汇学校将民乐作为提升学生素养的切入点,立足“零起点”教学,让每一位学子都能掌握一门民族乐器,惠及全体学生。截至目前,参与民乐训练学习的学生已上万人,每人至少掌握笛子、葫芦丝、二胡三种乐器之一的基本演奏技巧。校民乐团连年被评为深圳市优秀社团,获得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金紫荆”杯中港才艺大赛最高奖项——“大金奖”;荣获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首届大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一等奖;连续多年获得省市区级器乐比赛一等奖。民乐界泰斗、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曾亲自推荐文汇学校加入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并亲临学校主持入会挂牌仪式,成为当时协会中唯一的中小学学校会员单位。2022年获评为全国50所新时代美育体育基地校。
  曾任《人民教育杂志》主编的任小艾在文汇学校为中国教育电视台所展现的千人民乐大合奏上如此评价:“文汇学校以民乐为突破口所开展的艺术教育做得真实,以课程的方式将器乐教育做到了全校普及,在全国来说应该是独一无二,并且过程中展示了学生才华,提高了自信,这既体现一种音乐之美,更体现一种教学成果之美。”
  22年践行美育教育,合力奏出一曲铿锵和美的琴瑟之音
  宝安区文汇学校始终认为,美育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在艺术活动和实践中锻炼感受力,锻炼感觉(视觉、听觉、动觉等)的灵敏,当学生置身在美的世界、美的事物、美的境地,便能立刻感知感受感悟,与美产生链接和关联。多年的民乐教育探索和实践,让文汇人深刻意识到,民乐教学应该“始于技艺,终于德行”,成为学科育人的重要构成内容。
  建校以来,学校一直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自2000年开始聚焦于民乐,虽历经了5任校长,但文汇一直延续迈出将民乐教育做大做强的坚定步伐。学校组织民乐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深入挖掘蕴藏在民乐教育中的育人资源。比如,通过设计课堂游戏及团队活动,使学生在克服障碍和困难过程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定期举办校内艺术节等竞赛展演活动,培养规则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每周一的国旗课程,将民乐特长生的典型转化经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或者表演出来,感染、感化和教育身边的每一位同学,传递了正能量。
  在这些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坚定了对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认同,也让他们在思想上实现了从以自我为中心,到集体合作态度的转变;在行为上看到了从畏难且缺乏信心,到从容自信走上展演舞台的进步。这一系列的转变体现了美育促进德育的效果,带动了学校学风、校风的明显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明显进步。
  一直以来,“民乐教育”成为文汇学校的一张特色标签,一个校园文化IP,并盛名在外。
  根据“向艺术要素养”策略,学校自主编印出校本教材《民乐》《哨笛》,构建出“321”体系,即“三技两班一团”民乐教育的金字塔式梯队培养模式。
  其中“三技”指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授笛子、葫芦丝、二胡三种乐器,掌握三种最基本的演奏技巧,辅以打击乐器伴奏就能三人成团进行多种组合方式的才艺展示;
  “两班”:是指普及班和提高班,普及班把民乐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提高班则组织有意向往专业方面发展,或是想继续提高器乐演奏水平的学生,按照全国统一的专业演奏教材进行培训;
  “一团”即从提高班选拔高水平学生组建民乐团,打造学校艺术教育品牌,当前学校民乐团声部完整、编制齐全,规模人数长期保持在100人以上并保持较高演奏水准。
  “321”体系的构建以“普及课程为塔底,精品课程为塔尖”,确保学校优秀艺术人才源源不断被发掘、培养。同时,在文汇学校,每一个学生都会被看见、被关注。学校通过“缤纷语言节”“科技艺术节”“学科活动月”“国旗课程”等常规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登台表演,从中收获掌声和自信;还通过承办国家省市级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民乐团的成果经验推广展示,增强民乐品牌的辐射力。
  不忘育人初心,让学校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通过富有特色的艺术教育、美育教育,文汇学校的学生们的确与众不同。内向的孩子慢慢改变,可与团队合作,赴香港、北京等城市比赛、演出;“较难管理”的班级通过学习音乐,能够在校园艺术节上获得全校的掌声,最终变成了先进班……通过民乐学习,学生们找到乐趣点,找到成就感,懂得坚持,懂得感恩,懂得与人合作。这样的例子,在文汇学校数不胜数。
  文汇学校22年的民乐普及教育之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表达,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探索。孝德学校音乐教师陈君杰、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音乐教师吴悠、富源学校音乐教师林绮桦,这些优秀的文汇民乐毕业生,正是因为文汇民乐教育的引领,了解民族乐器,爱上民族音乐,认同民族文化,走上了专业学习之路,成为新一代民族音乐的推广者、践行者、创新者。
  2017年以来,学校秉承让学校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理念,在九年一贯制教育全学段加大力度开展美育教育,并确立“面向全体、兴趣导行”策略,被《人民教育》点赞,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传统文化(民乐)传承学校、深圳市优秀社团等。始于技艺、终于品行,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将培养人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不忘教育的初心使命。
  事实上,民乐教育只是文汇学校推动五育并举的其中一环。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及国家省市教育大会精神,以“面向全体、兴趣导行”为原则,探索出“育才育人、双融双促”的新路径,学生“身体、品行、健康”得到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展现出快乐、自信、阳光的精神面貌。
  真正把美育思想融进办学理念,把美育寓于所有课程之中,加强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着力构建“大美育”工作格局,文汇学校22年的美育教育探索与实践,已然硕果累累。不忘教育初心,赓续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文汇学校将继续探索美育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新渠道,丰富美育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奏响一曲新时代的“国风雅韵”。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