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教师呼唤“有效教研”,以促进有效教学。校本教研要低起点,宽入口,逐步深入;校本教研要大构思,小分散,加强针对性;校本教研突出过程性,淡化终结性;校本教研要多突出教师才华展示的平台作用;鼓励师徒结对活动,促进经验的传承;鼓励教师个人参与网络教研,拓展教师的视野。
关键词:有效教研 促进 有效教学
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主要手段。现实的学校教研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抓教研、促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就其原因,一是很多学校的教研工作没有新意,整学期就是听课,评课,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教学计划与总结,教师觉得没有收获,参与热情不高;二是缺乏专业引领,学校教研组内,同科教师水平相差不大,对于新课程、新教材、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知之甚少,不能得到同校同科教师的认同,无法起到引导作用;三是在具体的听课活动中,虽然授课教师作了精心准备,但听课教师大多之前没有认真去思考所听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还有更多的教师听课前根本就不知道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于是在听课后的评课活动中,也不能准确地进行评课,只是说一通好话,你吹我捧震天响,检查时你抄我摘人人忙。
年年教研,周周教研,不见水平涨,只是感到累,于是老师们都反感教研;另一方面我们大量的青年教师又渴望通过教研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面对如此局面,我们的校本教研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将我们的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基层教师呼唤“有效教研”,以促进有效教学。
一、校本教研要低起点,宽入口,逐步深入
一提起教研,老师们就想到了搞课题、课改。学校教科室、教研组长如果不整出个课题,是乎显不出他们的水平来。事实上我们还有相当数量的一线教师需要从教学的基础工作做起:怎样去解读一节教材,怎样去制订教学目标、怎样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怎样去设计教学问题、教学活动、反馈练习等等。只有当我们的教研话题使多数教师感兴趣时,广大教师才有参与的热情。每一个参与者才会有话可说,才能调动多数教师的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具体选定教研话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大多数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的教学经验,使每一位教师在教研话题中都能找到参与点,思考点,提高点,贡献点。老教师能够从中找到教学的灵感、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新教师能够发现教学机智、丰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式,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能力、课堂的调控能力;理论型教师能从活动中收获实践经验;经验型教师能从活动中找到教学的理论支撑。
选定的话题应该以在活动中发现的新问题、以多数教师关心的问题、急欲解决的问题入手。生成新的话题,多些灵活性,以保证教师有参与积极性为标准,确定教研活动话题。
二、校本教研要大构思,小分散,加强针对性
针对校本教研,学校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从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的布局,称之为大构思。
在构思时必须要考虑学校教师的实际水平,学校可以借助的外部力量——教学教研专业人士,结合学校近、远期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在此基础上广泛地征求教师与专业人士的意见,再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做出构思。
而具体实施时将学校的整体构思细化成若干板块,结合学科实际,分散到各学科教研组,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具体制定学科的教研方案,明确教研方向,确定教研目标,制定出教研的突破点。而后学科教研组再把教研任务进一步细化到备课组、各教研兴趣组。这里提到教研兴趣组是指有共同需求和爱好的教师可打破原有的学科组、备课组界线,进行灵活地重组,进行微格研究,使教研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同时不同的小组可以承担学校的具体教研任务,加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
三、校本教研突出过程性,淡化终结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到了过程性原则,这不只是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校本教研提出的一个明确的原则。
我们之所以把学校内的教学研究活动称之为教研,研究是一种过程,是活动本身而不是活动的结果。所以校本教研要求我们更多的要关注教研活动开展的具体过程,关注每一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是否对每次活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看法,能否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无新的想法与新的措施。而不应该过多地关注教研活动中写了多少文章,上交多少教案,有几次听课笔记。文章并不能代表自己有多少独到的见解,教案也并不等于备课,备课并不一定要写教案,有笔记也不能说明就听了课,即使写了听课笔记,也不能说明听者有收获、有提高,能给授课者以建议,发掘教学中可供借鉴之处。
我们要明确教研的受益者首先是参与教师本人,其次才是学校,这应该成为教师自身的一种自觉的行动,而不是结果的强加。
四、校本教研要多突出教师才华展示的平台作用
各所学校都存在一种现象:经常上公开课的老师,都是各所学校的骨干,而这些骨干被学生和家长们追捧,成为学生择师的目标。既然家长、学生往往从上公开课的多少来看教师的水平,我们完全可以把常规教研课公开化。学校应尽可能地将所有的教研课安排到多媒体展示厅,号召全校教师在没有课的情况下都去听课,给授课教师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使授课者珍惜每一次教研课的机会,也能促进不同学科教师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教研课后及时组织评课交流活动,请有经验的教师或专门的教研人员定期组织结合教研课的专题论坛。由授课者谈教后反思,教后改进;听课者谈听后感想、收获,谈如果我怎样来上这堂课,我从哪些方面借鉴上课教师的优点;组织者进行综合点评及课堂教学理论解读,使我们的教学能由经验层面上升到理念层面,加深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教学行为的反思,进而行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发展独自的教学理念。这样的论坛可以采取申报制,只在有教师申报,学校就全力给予支持,作为教研成果进行考核。逐步将学校的教研行为变成每个教师自己的一种行动,进而成为一种需求。
五、鼓励师徒结对活动,促进经验的传承
各所学校都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教学理论精深的教师,他们的个人经验完全转化为全校教师的经验是不现实的。我们完全可以在自愿的原则下,经学校批准,鼓励新老教师结成对子。
明确各自的职责,指导目标,由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教材把握、教学设计及上课情况进行全面的指导。新教师每周必须听老教师的课,尽可能地让新教师的课在老教师上之后再上。定期根据授课情况、学生的反馈、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来评估结对指导情况,作为双方教研成果的一个重要部分。
六、鼓励教师个人参与网络教研,拓展教师的视野
同行生嫉妒,这是在校本教研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也为学校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难度。网络时代为个别化学习提供了机会。一是由于多数参与网络讨论的教师不在同一所学校,甚至不在同一地区,相互之间没有竞争关系,也没有面子问题,有利于相互间坦诚交流。同时也可避免同校教师长期相处的视野缺陷。二是网络教研也能很好地解决缺乏专业引领的问题。在全国有名的网络教学论坛中有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参与网络讨论可以从中学习到这些教师的教学理念,开阔眼界,也能在网络上寻求帮助,解除教学中的疑难。还可以在网络上拜知名教师为师,长期保持联系,近距离地系统地学习这些教师的教学艺术,加速自身的成长。
有效的校本教研是每个教师的愿望,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愿校本教研少份虚浮,多份扎实;少点课题,多点研究的话题;少点文章,多点领悟。评价教研好坏的标准就是教师是否愿意参加教研活动,是否能够从教研活动中提高教学认识,丰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升华教学方式,从有效教学向高效教学发展。(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