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学校 > 正文

民族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载体探究

编辑:csm351
2011-06-2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我国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生命线,是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和基础。积极教育引导民族院校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教育政策、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由于民族构成多样、民族认同感强烈、宗教信仰多元、民族问题敏感易发且因素复杂等原因,民族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如何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同时,努力创新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载体,不断开创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是需要我们抓紧破解的战略性命题。民族高校学生社团的存在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模式,也为民族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创新载体。因此,充分把握民族高校学生社团的行动模式及特点,了解学生社团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明确学生社团工作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社团自我建设发展能力和发展内涵,完善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民族高校学生社团的行动模式及特点

  民族高校的学生社团是在学校党委领导、校团委和上级学生社团组织指导下正常运作的。据调研,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4所民族高校均设有学生社团联合会(或学生团体联合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的职能是在校团委的指导下,管理和服务各注册学生社团发展的需求,保障学生社团的正常运作。部分学生社团还聘请专业指导教师,指导社团开展工作。民族高校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基础和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相结合,使民族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成为高校团学组织“一体两翼”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管理模式较为复杂。民族高校学生社团与普通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模式相比,都是按照高校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在学校共青团组织或学生主管工作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坚持“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原则,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自主开展社团文化活动。但是,民族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这主要体现在部分主体民族和文化性质相对单一的学生社团在成立之初就受到主体民族相关社会组织的鼓励和支持,其社团活动开展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社员民族成分多样。民族高校学生社团坚持开放性原则,打破单一民族成分社团的局限,吸收多民族成分社员,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从而增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目前学校在册的70家学生社团中,社员总数达2370人,涵盖了在校43个民族的学生。其中,每个社团的社员民族成分至少在3种以上。

  文化主题特色明显。民族高校学生社团种类丰富、特色突出。与一般高校学生社团主要涵盖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领域不同,民族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性质和主题更加倾向于传播和保护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和民族身份的认同感,鼓励民族学生承担服务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

  民族高校学生社团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满足各民族学生成长的多样性需求。民族高校文化氛围浓郁,民族特色鲜明,各民族学生有着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对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多民族文化内涵广泛涉猎。学生社团组织灵活,活动内容丰富,将时代气息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以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或服务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责任兴趣等为主题,有效地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多样性需求。

  增强民族学生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高校学生社团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极大丰富了五彩缤纷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各民族学生在为本民族优秀文化感到光荣和自豪的同时,也看到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存在价值。不同民族成分的学生社员在同一社团中,相互交流学习,共同参与社团文化活动,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也对彼此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互帮互助、彼此尊重的意识,加强了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格局的认同。

  拓宽民族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载体。民族高校学生社团以其兴趣性、开放性、灵活性和认同性吸引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各民族学生自我个性展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为解决党团组织靠传统的组织动员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局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效地丰富了学校思政教育的载体。

  民族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及实践性建议

  与传统学生会组织相比,民族高校学生社团成立时间较晚,但发展迅猛。尤其是在近10年内,随着全国高校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民族高校学生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地成长起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校园里吸纳学生人数最多的学生组织之一,成为学校共青团组织引导下“一体两翼”团学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一翼,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民族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化解民族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的困境,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

  首先,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中统筹规划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尤其要将党的民族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民族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之中。以学生社团为重要实施载体,大力开展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帮助各民族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

  其次,培养学生社团骨干,提高社团自我建设发展能力。结合民族高校学生工作和学生组织特点,按照“政治立场坚定、民族情怀宽容、学生威望较高、综合素质全面”的标准,将学生社团干部纳入到学校团学干部培养体系。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社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着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生社团骨干,提高社团自我建设发展的能力。

  另外,要建立社团专家指导团队,提升社团发展内涵。民族高校学生社团类别复杂,层级差异较大。针对不同文化性质和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社团,在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作用的基础上,要尽快建立专家指导团队。充分调动民族高校专家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指导工作的积极性,从专业角度和专家视角提升社团发展内涵,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凝聚力和示范力的精品学生社团。

  最后,合理配置校内外学生活动资源,形成社团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高校学生活动资源是学生组织维持正常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民族高校学生社团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场地、资金、政策等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学生社团主管部门应充分整合配置校内外各类学生活动资源,确保学生社团正常发展空间。不断完善评价、监督、考核和激励体系,形成学生社团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要正确引导和监督学生社团通过正当渠道争取社会资源的各种行为,尤其要警惕学生社团因缺乏校内外正常活动资源供给,而受到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物质资源诱惑的现象。

  总之,民族高校应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学生社团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紧密围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主题,立足各民族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需求,把学生社团打造成有效开展各民族学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载体,为党和国家民族事业的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文为中央民族大学2009-2010学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项课题成果之一)
  (文/周浩 马国伟 徐晓鹃 王淼 冯刚 马宏)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