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正文

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市场让高雅艺术走向大众

编辑:csm351
2012-02-07

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俞峰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11月4日摄)。新华网 姚斯彦摄

歌剧《蝙蝠》是世界歌剧史上的经典作品。这样的高雅艺术在中国到底有没有人欣赏?今年5月,中央歌剧院做了一个实验,推出“公共免费开放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上演《蝙蝠》,一万张免费票在两天内被抢空。

“实验表明,中国社会对歌剧欣赏的需求其实很大。”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俞峰日前接受新华网记者独家专访时难掩兴奋地说,这是一个大市场,也需要市场化机制来开拓。

长期以来,一些歌剧艺术领域的很多优秀剧目在获奖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近几年,中央歌剧院成立艺术产业发展部,面向市场创新歌剧生产和营销方式,培育培育文化产业链,推动高雅艺术走向大众。

《复兴之路》音乐会巡演项目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基础上改编而成。“音乐会版”从原来的3小时、3000多人参加演出压缩为1小时50分钟、180人参演,比“舞台剧版”降低了对剧场条件的要求和演出成本,更适合巡回演出。改编后的演出签约已达200场,合同金额6000万元。

2009年,中央歌剧院首次推出“国际歌剧季”,在4个月时间里集中上演10台23场不同类型的歌剧及音乐会,吸引了12万余观众观看演出。2010年和2011年继续推行“歌剧季”,集中上演《白毛女》、《图兰朵》、《汤豪塞》等一批中外经典歌剧作品。

俞峰说:“推行‘歌剧季’是为了改变过去剧目排演和营销‘零敲碎打’的生产方式。与经济领域一般规律不同的是,这种‘有计划的生产’更符合艺术创作规律,更能保证艺术水准,同时易于向大众推广歌剧艺术。”

市场运作方式的变革需要同步推进人的改革。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原有50人左右,其中真正能登台演出的只有40多人。而要排演一部大型歌剧,合唱团规模起码要有80人。“过去演出一直靠借人,一年只能演一两部歌剧,”俞峰说,“第二年人散了,定制的衣服也浪费了,再演又要重新借人、做服装、排练,艺术生产陷入恶性循环。”

近几年,歌剧院以合唱团为改革突破口,实行全员聘任制,组织年度考核,解决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问题。今年8月,剧院以交响乐团为试点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乐团里,演奏员的座次位置意味着演奏水平,人人都愿意往前提,没人愿意往后挪。通过考核、竞争上岗等方式解决了人员位置调整的问题,使交响乐团职业水准明显提升。“要把舞台留给最棒的人!”俞峰说。

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俞峰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11月4日摄)。新华网 姚斯彦摄

歌剧《蝙蝠》是世界歌剧史上的经典作品。这样的高雅艺术在中国到底有没有人欣赏?今年5月,中央歌剧院做了一个实验,推出“公共免费开放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上演《蝙蝠》,一万张免费票在两天内被抢空。

“实验表明,中国社会对歌剧欣赏的需求其实很大。”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俞峰日前接受新华网记者独家专访时难掩兴奋地说,这是一个大市场,也需要市场化机制来开拓。

长期以来,一些歌剧艺术领域的很多优秀剧目在获奖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近几年,中央歌剧院成立艺术产业发展部,面向市场创新歌剧生产和营销方式,培育培育文化产业链,推动高雅艺术走向大众。

《复兴之路》音乐会巡演项目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基础上改编而成。“音乐会版”从原来的3小时、3000多人参加演出压缩为1小时50分钟、180人参演,比“舞台剧版”降低了对剧场条件的要求和演出成本,更适合巡回演出。改编后的演出签约已达200场,合同金额6000万元。

2009年,中央歌剧院首次推出“国际歌剧季”,在4个月时间里集中上演10台23场不同类型的歌剧及音乐会,吸引了12万余观众观看演出。2010年和2011年继续推行“歌剧季”,集中上演《白毛女》、《图兰朵》、《汤豪塞》等一批中外经典歌剧作品。

俞峰说:“推行‘歌剧季’是为了改变过去剧目排演和营销‘零敲碎打’的生产方式。与经济领域一般规律不同的是,这种‘有计划的生产’更符合艺术创作规律,更能保证艺术水准,同时易于向大众推广歌剧艺术。”

市场运作方式的变革需要同步推进人的改革。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原有50人左右,其中真正能登台演出的只有40多人。而要排演一部大型歌剧,合唱团规模起码要有80人。“过去演出一直靠借人,一年只能演一两部歌剧,”俞峰说,“第二年人散了,定制的衣服也浪费了,再演又要重新借人、做服装、排练,艺术生产陷入恶性循环。”

近几年,歌剧院以合唱团为改革突破口,实行全员聘任制,组织年度考核,解决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问题。今年8月,剧院以交响乐团为试点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乐团里,演奏员的座次位置意味着演奏水平,人人都愿意往前提,没人愿意往后挪。通过考核、竞争上岗等方式解决了人员位置调整的问题,使交响乐团职业水准明显提升。“要把舞台留给最棒的人!”俞峰说。

文化科技创新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歌剧领域,舞台美术是投资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部分。排演一台歌剧,70%的资金花在舞美上。俞峰认为,舞美设计制作能带来较高利润,增强歌剧院的造血机能。基于这样的设想,中央歌剧院艺术产业部联合高校组建了数字化舞台工程联合实验室和产业化基地。

2009年至2011年,中央歌剧院直接经济效益实现每年翻一番,2010年达3300万元。“这个市场走的很自豪,拿我们真正高品质的艺术赢得经济效益,而不是靠以毁坏艺术为代价去赚钱。”俞峰说。

在俞峰的构想中,歌剧产业应以项目为龙头,组建文化企业,最终实现“以文养文”。

图为11月8日拍摄的中央歌剧院《辛亥革命》排练现场。新华网 姚斯彦摄


中央歌剧院简介

中央歌剧院是隶属于文化部的国家歌剧院,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延安的中央管弦乐团和鲁艺文工团。1942年就在延安创作演出了秧歌剧《兄妹开荒》、歌剧《白毛女》。目前是中国及亚太地区具有规模优势和实力的歌剧院。

中央歌剧院现有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和舞台美术设计制作中心等。歌剧团聚集着众多优秀的歌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大都获得过国内外声乐大赛的重要奖项,并一直活跃在中国及世界歌剧舞台上。合唱团成员均毕业于高等音乐学院,具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和声音表现力,演唱曲目涉及中外著名歌剧和声乐作品,目前是国内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百人合唱团;交响乐团以擅长歌剧音乐演奏闻名,积累了丰富的曲目,并经常参加国内外大型演出,是国内最受欢迎的交响乐团之一;舞台美术设计制作中心实力雄厚,广泛参与了歌剧及中外重大演出和各类大型活动的舞美制作。剧院还聚集着一批颇具实力的作曲家、指挥家、导演、剧作家及舞台美术家。历任院长有著名艺术家李伯钊、周巍峙、卢肃、赵、马可、李凌、刘莲池、王世光、陈燮阳、刘锡津。现任院长为著名指挥家俞峰教授。

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剧院先后在中国首演、推出并保留了一批世界歌剧经典剧目,主要有《茶花女》《蝴蝶夫人》《卡门》《叶甫根尼 奥涅金》《詹尼 斯基奇》《图兰朵》《阿依达》《艺术家生涯》《弄臣》《费加罗的婚礼》《奥塞罗》《乡村骑士》《塞维利亚理发师》《丑角》《霍夫曼的故事》《游吟诗人》《伊斯国王》等;积累了一批中国歌剧作品,如《白毛女》《刘胡兰》《草原之歌》《阿依古丽》《第一百个新娘》《马可 波罗》《杜十娘》《霸王别姬》《山村女教师》《热瓦普恋歌》等。

剧院一直保持其国际性、开放性特点,长期活跃在国际艺术交流舞台上。1988年夏,中央歌剧院赴芬兰萨沃林纳歌剧节演出了《蝴蝶夫人》《卡门》、威尔第《安魂曲》及中国音乐作品。2008年初,中央歌剧院第一次以中国完整剧院建制,携中国原创歌剧《霸王别姬》赴美国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纽约、休斯顿、达拉斯六地巡演,历时一个月。同年剧院又出访埃及,在开罗歌剧院成功演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剧院还多次前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叙利亚、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外国及中国歌剧等。

改革开放以来,剧院国际艺术交流得到广泛拓展,很多世界著名歌剧院、艺术家都与中央歌剧院有过辉煌的合作。1986年与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合作,成功上演歌剧《艺术家生涯》。1999年又与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进行合作演出。2001年6月与帕瓦罗蒂、多明哥、卡雷拉斯成功合作“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会”。剧院还曾与世界著名歌唱家蒙茨克拉特 卡巴耶、杰西 诺曼、蕾尼 弗莱明、安吉拉 乔治乌、曹秀美、马尔切罗 焦尔达尼、萨尔瓦托雷 里契特拉、拉蒙 瓦尔加斯、狄美特 霍洛斯托夫斯基、安德烈波切利、伊莲娜罗西、海莉薇斯特拉成功合作演出。

2009年,中央歌剧院首次推出国际歌剧季,集中上演中外优秀歌剧和音乐会,其中在国家体育馆上演的鸟巢版歌剧《图兰朵》两天吸引近十万观众。中央歌剧院于2010年3月将该剧带到台湾,在台中洲际棒球场演出两场,吸引了3万观众到场观看,为歌剧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中央歌剧院上演的歌剧《霸王别姬》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的第十三届中国文华艺术政府奖评奖中获“文华大奖”;新创歌剧《热瓦普恋歌》在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首届展演中获“优秀剧目奖”。2011年,中央歌剧院歌剧惠民又出新举措,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年度歌剧公共免费开放日,率先在国内院团中举办开放日形式的免费歌剧演出,邀请上万名观众走进歌剧殿堂。

剧院还多年秉承“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深入农村、厂矿、军营、校园等,将歌剧艺术带给广大群众,为歌剧普及辛勤耕耘。

近六十年来,剧院一直保持着新人辈出的繁荣局面,青年艺术家在国际国内比赛中频频获奖,在国际艺术交流中保持着高水准,为国家赢得广泛的声誉,为剧院发展提供支持力。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国家歌剧院,将继续保持创造性、开放性、国际性的发展原则,肩负着发展民族文化和国际间合作交流的历史重任。

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俞峰简介

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兼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指挥系主任,中国指挥学会会长等。

1985-1991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获硕士学位。

1994-1996年获德国DAAD奖学金留学柏林音乐学院,获得最高指挥艺术家博士文凭。

1991年获全国指挥选拔赛第一名。同年,由文化部派往葡萄牙参加国际青年指挥家比赛荣获第一名,当地舆论称之为:“中国的大师”、“东方的胜利”、“天才的指挥家”。

长期应邀与国内外众多注明交响乐团合作,在国内,与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长期合作演出,并合作指挥澳门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台湾国立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等。还曾担任6年深圳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把乐团带入了全国一流乐团的行列。还应邀于世界注明的德国柏林交响乐团、柏林乐团、德国国际交响乐团、意大利拿波里乐团、葡萄牙古本江交响乐团、新爱乐乐团等欧美著名乐团合作指挥音乐会。

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与教授,创立中国现代指挥教学法,获得国家教育科技二等奖,应邀在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澳大利亚悉尼音乐学院、东京艺术大学、柏林音乐学院、香港、台湾、上海等音乐学院举办指挥大师客。他的一流教学,扩大了中国指挥教学的影响力,并开创了欧美音乐学院指挥博士、硕士生来中国跟随他学习指挥的历史。

作为中央歌剧院院长,组织创立了“国际歌剧季”、歌剧gala、歌剧免费开放日等演出方式,近年来率领并指挥剧院在美国、埃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叙利亚、以及国内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福州等大城市演出世界经典歌剧《图兰朵》《卡门》《茶花女》《蝴蝶夫人》《乡村骑士》《伊斯国王》《仲夏夜之梦》以及中国原创歌剧《杜十娘》《霸王别姬》《白毛女》《热瓦普恋歌》等。特别是在2010年5月,他带领中央歌剧院在中国第九届艺术节指挥上演的《霸王别姬》,在第十三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评奖中,一举获得了“文华大奖”。他指挥的新创歌剧《热瓦普恋歌》荣获文化部国家艺术院谈首届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

文化科技创新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歌剧领域,舞台美术是投资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部分。排演一台歌剧,70%的资金花在舞美上。俞峰认为,舞美设计制作能带来较高利润,增强歌剧院的造血机能。基于这样的设想,中央歌剧院艺术产业部联合高校组建了数字化舞台工程联合实验室和产业化基地。

2009年至2011年,中央歌剧院直接经济效益实现每年翻一番,2010年达3300万元。“这个市场走的很自豪,拿我们真正高品质的艺术赢得经济效益,而不是靠以毁坏艺术为代价去赚钱。”俞峰说。

在俞峰的构想中,歌剧产业应以项目为龙头,组建文化企业,最终实现“以文养文”。

图为11月8日拍摄的中央歌剧院《辛亥革命》排练现场。新华网 姚斯彦摄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