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汉唐时期,笛箫在宫廷音乐中的应用

编辑:csm351
2021-08-22来源:筱勇聊历史

  笛箫乐器在汉唐时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在宫廷乐队还是在民间音乐中,笛箫始终都作为常备乐器而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演奏西域音乐的时候,横笛更是不可或缺。
  汉唐时期是笛箫乐器发展较为典型的一个时期,见证了两种乐器从发展到繁荣的整体过程。笛箫的发展史从来不应该被拆开研究,因为它们之间的渊源不仅仅是同源这样简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笛箫乐器从名称、形制到音乐的应用都被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唐代的鼎盛之后也并不代表着衰落,对于笛箫来说,发展的鼎盛才刚刚开始。
  一、横吹在汉魏宫廷军乐中的应用
  在汉代之前,笛的应用似乎并不广泛,从现今掌握的古籍资料来看,汉之前的古籍中对于笛箫等乐器的基本记录都鲜少提及,应用记录更是少之又少。直到汉武帝时期,随着西域音乐及乐器的大量传入,加之汉武帝对于胡文化的喜爱,使横吹笛开始受到关注和追捧。横吹音乐的发展也在汉魏时期有了起色。
  1.鼓吹中的横吹
  关于横吹,《乐府诗集》卷二十一中曾记载:“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表明横吹在汉代实际是隶属于鼓吹的。早在汉之前,中原便已兴起鼓吹乐。孙云认为,鼓吹乐起源于远古,在先秦时期酝酿发展,得名于秦汉,最终得以传承。
  所以在汉初,同样是沿用之前的鼓吹乐。直至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音乐文化的传入,使得中原鼓吹乐受其影响并且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开始逐渐分化,出现了横吹。
  在汉代,鼓吹被用于宫廷,并且以不同功能被划分为诸多种类,包括黄门鼓吹、横吹、短箫铙歌、骑吹、吉服、凶服鼓吹、鼓吹歌舞、西园鼓吹等,横吹实际是属于鼓吹范围内的一种。对此《乐府诗集》中同样也有记载:“然则黄门鼓吹、短箫铙歌与横吹曲,得通名鼓吹,但所用异尔。”
  横吹最初是用于宫廷中为皇帝而欣赏的,根据《后汉书》中的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长安,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李延年是西汉最著名的音乐家,颇受汉武帝器重。他依据张骞从西域传回的胡曲而新造了二十八首横吹曲。
  武乐,即颂扬军事成就的舞蹈用乐,是专指为帝王所用的音乐。可见这些横吹曲均是用于宫中皇室所应用、欣赏的。汉魏横吹所用的主要演奏乐器有:鼓、角、排箫、横笛、笳等,如徒步行走演奏时的横吹乐队—邓县横吹画像砖,该画像砖大致在南朝刘宋时期,刻画的内容就是行进中的横吹乐队,乐工共有五人,从左往右分别是:吹奏胡笳一人,吹奏长角两人,吹奏排箫一人,吹奏横笛一人。
  五个人高束发髻,正在列队前行,从该横吹乐队的行走顺序来看,胡笳和角在队伍的最后方,应是负责低声部的演奏,排箫和横笛在队伍前,应是负责高声部的演奏,而吹奏横笛的伎乐人行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由此可见横笛在横吹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
  沈慧慧认为,“横吹”这一称谓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横笛的存在。夏野先生也曾在其著作中提到,正是因为有横笛作为主奏乐器,所以才有“横吹”之名。由此可见,横笛在横吹中的地位是极高的。
  2.在军队中的应用
  鼓吹乐被宫廷采用之后不久,便被投入到军乐、仪仗及宴饮中使用。汉代时,作为鼓吹的分支,横吹已被用于军中之乐了。军中之乐作为朝廷赏赐用乐,并不是所有人都配享这种殊荣。东汉时期横吹曲被用于赏赐给边疆将领,汉和帝时只有“万人将军”才能得以使用横吹曲,而这一赏赐在南北朝时期仍有延续。
  南朝名将陈显达,在平定事乱后便用横吹来进行娱乐和欣赏。此在《南齐书》中均有记载:“巷陌悬幔为高障,置仗人防守,谓之‘屏除’。”陈显达命人将巷陌以幔为屏障,将人隔绝于帐外,并且:“出辄不言定所,东西南北,无处不驱人。”即出行所到之处随心所欲,严格驱逐所有人。
  等到所有人清除完毕,场地布置好后,在其设立地幔帐中设立仪仗部:“复有数部,皆奏鼓吹羌胡伎,鼓角横吹。”并且设立其他乐部全部演奏胡人的横鼓吹用以欣赏。可见在当时对于名将贵族来说,对于横吹的欣赏是十分苛刻的,而横吹也并不是人人都能有幸欣赏的,可见横吹在当时是非常受重视的。
  横笛作为横吹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乐器,及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料中也开始对其所表现出的效果和感染力进行了记载。《横吹赋》中曾对横笛的音响效果、表现力和感染力进行了具体描写:“其声也...摧萃不群,迢遥冲山,崎曲抱津...”说明横笛其声音卓尔不群,压抑婉转、绵长悠扬又极具穿透力。横吹曲作为军中之乐自汉代以来一直被沿用。
  横笛以其磅礴气势和穿透力,在军乐中可以起到鼓舞气势的作用。关于南北朝时期横吹在军队中的应用,《南史》有如下记载:“壬午,诏遣羽林兵征雍州,中外纂严。始内横吹五部于殿内,昼夜奏之。”从《南史》的记载可以发现,横吹依旧是作为军中之乐存在的,并且可以用来在战事中起到鼓舞将士和增强军中气势的作用。
  二、笛箫在宫廷燕乐中的应用
  笛箫乐器在宫廷燕乐中同样也得到了重视。无论是隋代的宫廷“九部乐”还是唐代的“十部乐”,笛箫在其应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1.隋代宫廷九部乐中的应用
  除了宫廷卤簿用乐,在隋炀帝时期,燕乐也同样有较大的发展。燕乐即宴饮之乐,是宫廷中用来宴饮和娱乐时欣赏的音乐。在隋文帝时期,燕乐为七部,及至隋炀帝时,保留了“七部乐”,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康国伎”和“疏勒伎”,形成了“九部乐”。
  从使用乐器上看,无论是汉族还是西域音乐,在这九部伎乐中全部都有使用到笛,“西凉伎”中标注得非常明确,其使用的是横笛与长笛。由此可见,虽然在隋代的燕乐中吸收了许多西域音乐元素,但是单从吹管乐器的应用来看,中原与西域乐器应属共同发展。
  总体上来看,“九部乐”在乐器的使用上丰富多样,杂糅了汉族与西域的多种乐器。“九部乐”的形成,体现了在此时期中外音乐的融合以及宫廷燕乐的高度发展,为后来唐代宫廷燕乐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唐代宫廷十部乐及坐、立部伎中的应用
  唐代笛箫在宫廷雅乐中的使用并无太大改动,笛箫运用最多的场合还是在唐代宫廷燕乐中。唐高祖登位之后,其燕乐依旧沿袭隋制“九部乐”,贞观十四年,“协律郎张文收采古朱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歌,名曰燕乐,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
  贞观十四年,《燕乐》创作而成,此《燕乐》非宴饮之乐的意思,而是作为“十部乐”中的第一乐曲,以管弦乐器演奏。之后又有:“先是,伐高昌,收其乐,付太常。”即征伐了高昌国,并将其音乐收录于太常,将原“九部乐”中的《文康乐》替换为《高昌乐》,由此,新的“十部乐”诞生。
  据《通典》记载“凡大燕会,设十部之伎于庭,以备华夷。”即凡有大型的宴会,必须要设十部乐用以欣赏,可见“十部乐”在唐代宫廷中地位是极高的。这其中《高丽乐》还使用了义觜笛,可见异形笛在当时的应用还是较普遍的。《燕乐》、《清商乐》属中原本土创作而成,因此在乐器使用方面多中原乐器。
  《康国乐》的产生起源于周武帝联姻北狄,其以北狄音乐改制而成,在隋朝的九部乐中使用的就是笛、正鼓、加鼓、铜钹等乐器,唐时沿用了隋朝《康国乐》的乐器配置。“十部乐”确立后,唐又设立了坐、立部伎用以宴飨等。
  其中有舞者还有伴奏乐队。坐、立部伎中所使用的音乐杂糅了西域音乐元素,所以在乐器使用方面也有使用西域乐器。《旧唐书》志第九,音乐二中有关于坐、立部伎中所用乐器的记载:“乐用玉磬一架...长笛一,短笛一...”可见在坐、立部伎中有长、短笛的应用,长笛就是竖吹笛,即单管箫。
  除了文字记载以外,从出土文物来看笛箫的应用更加清晰明确。唐高祖堂弟李寿墓中的石刻壁画,现收录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原图像记载该坐、立部伎共有二十四人,其中坐部伎十二人,立部伎十二人。奏乐者皆为女乐伎,衣着统一,富有美感。
  由此可见,在唐代宫廷燕乐中,坐、立部伎的规模是较大的,笛箫也作为伴奏乐器在其中被高度使用。唐代坐、立部伎使用乐器丰富,既有中原本土乐器又有西域乐器,展现出了唐代器乐发展的繁荣之景。
  三、总结
  综上所述,横笛在唐代的宫廷用乐中应用的更加广泛,真正达到了笛箫乐器共同发展的局面。唐代宫廷燕乐发展极为繁荣,在音乐方面博采众长,吸收了诸多外来音乐用以宫廷宴飨,可见统治者对外来音乐的重视与喜爱。
  西域乐器被广泛使用,并不代表本土音乐及乐器被忽视,在重要场合的音乐演奏多奏中原音乐,在用以欣赏等娱乐时则更多使用西域音乐。横笛与单管箫在此期间发展迅速,这也为笛箫在唐之后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