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2018年第19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聚合】在中央音乐学院隆重开幕。此次音乐节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和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联办。
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是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国际现代音乐专业活动,也是国际电子音乐学界令人瞩目的高端互动平台。今年的音乐节为10月22日至28日,恰逢第36届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CIME-ICEM)2018主席年会在此期间举行,来自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的业界精英汇聚北京,7个系列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异彩纷呈:
2018电子音乐会演出系列(14场不同风格样式的多媒体电子音乐会);
2018电子音乐大师讲学系列(11个单元的大师讲学);
2018年第15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系列;
2018年第6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学术论文评奖;
2018【聚合】电子音乐主题论坛;
2018国际电子音乐新技术新设备展演;
2018年第36届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北京)主席年会。
开幕式音乐会中,《不!可能》《疯狂的布》《移动的盲点》《MexiColorNoise》《光线》《双脑》《声音周期4-声音塑性》《来自比邻星的信息》等电子音乐作品精彩呈现,多数曲目为中国首演或世界首演。
《疯狂的布》
《光线》
《不!可能》是为Max,Kyma与三个红外线感应器而作的交互音乐。这是一首同时驾驭肢体细节语言和剧烈运动而表现音乐速度和重击力度的作品,通过演奏者和乐器之间的交互,逐层加强音乐强度,推动作品发展,最终达到高潮。
《不!可能》
《双脑》是一部多媒体网络实时电子音乐作品,由相隔千里的两位作曲家通过网络完成演出。来自两个表演者的脑电波数据在两个远端的位置之间实时交叉传输,在舞台上的主表演者和另外一名表演者会实时将他们的脑电波数据转换为多层结构的声音,同时与来自两个表演者显微镜下的图像相混合。
《双脑》
《来自比邻星的信息》为长笛、萨克斯、钢琴、打击乐,电子音乐与视觉影像而作,张小夫担任作曲及现场电子音乐演奏。作品在真实乐器之间,真实乐器与电子音乐之间,构建多样化的音乐语汇、独特的色彩和时空的对话。
《来自比邻星的信息》
今年音乐节的一大亮点是,中国作曲家张小夫首次作为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年度人物,这也是19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创办以来的首位华人作曲家。为庆祝这一殊荣,2018年10月24日,张小夫教授举办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专场,美国丹尼奖国际电子音乐比赛主席(Denny Awards)、美国丹佛大学罗氏艺术与科技学院院长罗启仁(Dennis Law)院长将亲赴现场,为其颁发美国丹尼奖首届“梯郁太郎终身成就奖”奖杯和荣誉证书,以表张小夫教授三十余年来在中国及世界舞台上,对于创作、教育、科研及国际学术交流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与贡献。
在10月28日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结束之后,音乐节的部分曲目将在杭州等地启动巡演计划,历年音乐节中的优秀作品也将组成系列音乐会,在北京高校和剧院等地举办巡演,将新时代的新声音延伸到社会层面,发展与传承音乐与科技的智慧成果,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电子音乐的魅力。
【聚合】——2018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主题阐述
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张小夫教授表示,2018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的主题为《聚合》,象征着一个时代亮点的聚焦,意在能量的聚集,理念的汇流,智慧的集合,思想的碰撞与创新。
电子音乐是音乐与科技聚合的结晶,行进在音乐艺术探索与拓展的时代前沿,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体现在人类对未来音乐空间的创新实践。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音乐平台同样具有这样的使命,我们不仅汇聚电子音乐的各路精英,更期待通过能量、理念、智慧、思想的聚合,迸发出一往无前的精神力量,探求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新聚合的路径,实现音乐灵性与科学智慧的聚合,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2018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日程安排
具体详细日程安排请点击图片或原文查看
返回首页,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