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特殊时期的音乐课

编辑:csm351
2020-04-23来源:百家号
  你印象中的音乐课是怎样的?是按下播放键就能简单上完一节课?还是轻轻松松赏析几段经典乐曲就结束?
  其实,对音乐老师而言,音乐课并没有那么轻松!为了让大家的音乐课有质量、有深度,老师们除了要谙熟音乐作品外,还需要有灵敏的触觉去探索音乐的本质。尤其是在当下的特殊时期,他们更希望借音乐传播正能量,让同学们坚定信念,减轻焦虑。
  为此,我校音乐老师阎磊写下了自己在疫情期间由特殊的音乐课引发的思考,传达了对同学们的关怀和期待,并希望在当下的特殊时期,帮助大家领悟音乐背后蕴藏的民族精神内核,增强文化自信。
  茉莉花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笛子演奏曲
  始于《茉莉花》的思考
  从疫情爆发到武汉解封,这段时间我国人民以自觉、奉献的高配合度实现了疫情管控,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了中国为防控疫情所做出的努力,许多国际友人也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对中国的赞颂和感谢。
  还记得在疫情爆发初期时,我点开了一个视频,当黑色的屏幕上跳出“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句诗时,我便开始泪流满面。
  接下来,捷克爱乐乐团CEO大卫·马雷切克面对镜头动情地说:“亲爱的朋友们,请收下捷克爱乐乐团的问候与祝福。我们对上一次的中国巡演还记忆犹新,特别是在武汉举行的音乐会,充满了美好的回忆。我们非常牵挂现在你们所要面对的一切,在此我们希望表达我们的友谊和支持,并告诉大家我们的牵挂和祈祷。我们将用音乐这种最好的方式与你同行,请欣赏我们为你特别演奏的《茉莉花》。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在感动之余,我不禁开始思考:一个交响乐界百年老团为什么想到录制这样一个祝福视频?是什么契机促成了这样一场没有观众的演出?我想,是因为《茉莉花》这首江苏民歌背后蕴藏着这样一层深远的传统文化:不要渲染悲伤,而是要给正在抗击疫情的中国人民传递最美好的爱与祝福。
  “中国的第二国歌”
  古人有作《茉莉》一诗:“刻玉雕琼作小葩,清姿元不受铅华。西风偷得馀香去,分与秋城无限花。”诗中以“刻”、“雕”两字形容茉莉花虽小,却质坚如玉似琼,仿佛由技艺高超工匠雕镂而成。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从小便喜欢茉莉花的原因。
  民歌《茉莉花》曲调特别,旋律优美、流畅,节奏多变,自明、清时期以来就在我国东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浙江、江西十分流行。在流传的过程中,虽然旋律和歌词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不管如何传唱,它所表达的爱恋、不舍、赞美的情感都是贯穿始终的。
  随着广泛流传,《茉莉花》以各种表演形式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歌剧《图兰朵》时选用了中国民谣《茉莉花》的曲调。
  196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周恩来嘱告随行的人带上江苏民歌《茉莉花》;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艺晚会上,男女二重唱《茉莉花》;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在1999年中葡两国政府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中国军乐队都演奏了江苏民歌《茉莉花》;
  ……
  音乐课课件
  热爱生活的中国人唱着它,不同肤色的人唱着它,人们赞美着茉莉花芬芳馥郁、朴实无华,也希望这个世界能像茉莉花一样更加纯真和谐。
  我校史峻羽同学吹奏《茉莉花》
  优美的旋律、高洁之质的象征、对美好的歌颂......这些都是让《茉莉花》广为流传,甚至被国外友人称为“中国第二国歌”的原因,也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被更多次演奏,借以表达关怀、传递温暖的原因。
  学生们听了《茉莉花》后,也对这首传世名曲有了自己的体会——
  世界提起中国,总第一想起《茉莉花》的悠扬芬芳……这首歌何以拥有跨越文化审美的魅力呢?
  《茉莉花》是一首很有中国气质的歌曲五声音阶的曲调彰显着古典韵味的中国曲风,比起跨度大的神曲,她以唯美朦胧的气质见长。柔和的旋律过度让我联想到江南的姑娘,她浅浅微笑着,手中拈着一朵洁白的小花,徐徐走来……
  我想,这种不具攻击性的和谐温婉,不戏剧化的温婉表达就是我们的文化气质,是让世界铭记的最动人的一面。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茉莉花》带着中华的美,自信地在世界舞台上绽放了。
  高二年级 郑清扬同学
  《茉莉花》的旋律轻快动人,音符之间似乎能沁出一股淡淡的茉莉花香气,给人甜而不腻的奇妙满足感。会使听者不由自主地随旋律轻轻哼唱。看似如烟云般清淡,再品味便觉得余味浓重回味无穷,小清新式的优美涤荡心灵。
  高二年级 赵骏宇同学
  从《中国挺你》到《武汉十二锣》
  疫情期间,在为同学们挑选授课资料时,我还选取了《中国挺你》视频,因为在第一次看到这个视频时,完全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我希望能让同学们在得到音乐慰藉的同时,更能深刻领会音乐背后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正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以这个视频资料作序,我为同学讲述《武汉十二锣》背后的故事。
  2020年2月13日,谭盾在纽约飞往布鲁塞尔的飞机上,不休不眠写成了《武汉十二锣》。时间紧急,来不及抄谱,乐手们只能对着谭盾的手稿复印件演奏,而音乐厅里的十二面铜锣则刚刚从比利时各大交响乐团和音乐学院集结而来。2月13日我在网络上得知消息,在每天的疫情关注的同时,我多了新的牵挂:一定要听这个作品,一定要在课上介绍《武汉十二锣》给我的学生。
  4月12日,在武汉解除封城的第5天,谭盾带着《武汉十二锣》回国了,这是一场真正的云上交响。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保加利亚、法国、韩国、挪威、德国、以色列十国的艺术家,于武汉、上海、纽约三地,通过5G技术在线联袂演奏。位于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品,传递着2400年前的声音。钟敲了整整十二下。
  谭盾说,在中国文化中,生命以十二为一循环,十二响代表着祈福美好,共振生命。对中国人而言,无论是在举国欢庆的时候,还是悲伤消沉的时候,锣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十二”不仅代表着十二时辰、十二月份、十二生肖里体现的生命轮回、生生不息,更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此呼吁人类共同对抗病毒。
  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创作的音乐作品正是由于植根于中华民族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才让更多人更加了解了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中华民族。因此《武汉十二锣》的问世是国人之幸事。
  金声玉振,武汉解封
  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武汉十二锣》唤起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上曾侯乙编钟奏响的《茉莉花》的美好回忆……
  编钟演奏《茉莉花》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它的出土不仅改写了中国古代音乐史,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
  音乐课课件
  静置在湖北的古老编钟,似乎早早就预示着,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驰援下,必将迎来今朝:金声玉振传喜讯,武汉解封九州贺!
  最后,请带上耳机,请聆听2.5吨重的曾侯乙编钟,奏响穿越2400年的“华夏正音”。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邮轮游学才艺嘉年华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扶持计划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口琴  化蝶品牌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