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古琴提问,西塔尔琴回答,中印跨媒体戏剧《植咒》以音乐读懂“植物精神”

编辑:csm351
2018-03-19来源:解放牛网

        古琴“提问”,西塔尔琴“回答”;中国鼓“说话”,印度手鼓“应和”;以书法为背景,舞者用印度古典舞重新演绎家喻户晓的双头鸟故事,而中印山水神话源头之一的冈底斯山河流科考影像则成为重要的舞台装置。3月17日,中印跨媒体戏剧《植咒:天竺之华》在静安文化馆静剧场上演,通过两国间的音乐对话,将中印文化中充满自然属性和植物精神的共同要素以“植物咒语”的形态表达出来。


        本次跨媒体音乐剧实际上是一次新型文创实验。静安区文化局局长陈宏介绍,为了进行社区文化商圈营造和基层文化创新,静安区文化局创设了20多家灰引力基层文化服务网点,在社区创造海派文化客厅,并按照国际上流行的开放艺术共创社区概念改造了文化馆,“专门为各类文化、环保、公共文化服务、创意设计等民间机构提供免费的公共创意‘蕤造空间’,以激活静安区活跃的文创精神。”在文化馆正式启用不久,民间文创机构自然力研究院和上海阅读派文化交流中心,联合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印度CHAITI艺术基金会、上海音乐学院与横断山研究会,历时4个月,创设了这台集现场书法、古琴、西塔尔、中国鼓、印度手鼓、印度古典舞、多媒体装置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文化剧《植咒》。
        “一般概念中的植物是不动的,但在我看来,植物是一种充满动态和流动性的意象生产和景观创造,植物是一种思维方式。”自然力研究院联创人、《植咒》导演和编剧周雷解释,“在这台音乐剧中,我们让观众思考《山海经》里的植物、印度佛经中的植物以及巴西等南美国家的植物意象,最终去体会这些文化意象背后的植物精神。”



 
        为了准备这台剧目,主创人员远赴冈底斯山拍摄生态影片,并在印度、巴西等地搜集与植物有关的生态故事。“我的理念是用音乐阅读《楚辞》等与植物有关的典籍。”身为剧作人,周雷从中国古典《山海经》、印度多种吠陀经典中寻找故事,最终让古琴、西塔尔琴这两种中印乐器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他所理解的“植物精神”。而“咒语”在此也并不一定是宗教用语,“它成为一种持续出现、多重环绕、绕梁不散的袅袅余音,通过这种声音宇宙的营造,观众可以沉浸在一种新的语境中,重新看待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各自经典。”周雷的学科背景是人类学,供职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编辑部,专攻植物学领域的科普媒体推广。此次通过音乐、舞蹈、展览的综合形式介绍植物知识,是他继2017年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合作《楚辞:植物归来》多媒体剧后的第二次尝试。
        来自印度CHAITI艺术基金会的辛哈已经在上海生活多年,他认为此次活动基本由民间机构自我驱动,通过原创的戏剧脚本,导演让不同文化的创作者都可以有自己表达的自由,“提供了很好的文化交流和对话情境,在自由创作的同时,导演还将研究调查成果发布和跨国文化市集结合起来,的确是极具创造力和活力的文创方式。”
        自然力研究院负责人李晶晶介绍,除了《植咒》的跨媒体音乐剧演出,主创人员还在创作同名绘本及多语种文创产品;此外还担纲空间设计师,整体设计了静安区文化馆的“蕤造文化共创空间”。演出当天,主创人员邀请了一大批与服饰、绘画、手工艺、印刷品、生态环境保护、环保教育有关的中印组织机构代表,在静安区文化馆的中庭广场举办了中印文化体验日,吸引了数百人次参观。“突破‘静态展出’思路,在一个文化空间平行举办多场跨国文化互动,以此推动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动态生产。”李晶晶说。静安区文化馆馆长韦燕华介绍,《植咒》将作为静安区文化馆支持项目进行二次演出,“为更多基层社区市民、客居上海外国受众提供高质量定制式的跨文化创新服务。”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