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法媒称新一代中国乐团指挥迅速成长:寻求国际认可

编辑:csm351
2018-07-30来源:凤凰新闻

  原标题:法媒称新一代中国乐团指挥迅速成长:寻求国际认可
  参考消息网7月15日报道法媒称,在长期依赖西方指挥之后,中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交响乐团正在把指挥棒交给新一代的中国乐队指挥。
  据法新社7月9日报道,当中国广州交响乐团的管弦乐手们给乐器调音时,景焕在后台紧张地攥着她的指挥棒。
  报道称,36岁的景焕是新一代在国外受过训练的中国乐队指挥之一。继钢琴和弦乐演奏者等中国独奏音乐家赢得全球知名度后,中国也希望在指挥领域得到认可。
  报道还称,景焕曾就读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并担任当地交响乐团的指挥助理,后来加入了中国南方的广州交响乐团。
  2017年,广州交响乐团登上了北京一个享负盛名的舞台,参加了9大交响乐团为庆贺北京音乐节20周年而轮流登台演出的“马拉松音乐会”。
  景焕说:“在中国,在中央音乐学院,我们注重的是技巧。”她说:“所以在技巧上,我们非常强……但作为一名年轻的指挥,在中国没有多少机会能马上指挥一个真正的交响乐团,而在美国就容易早早地积累很多经验。”
  著名乐评人徐尧说,中国现在有大约80家交响乐团,而8年前只有大约30家。这些交响乐团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徐尧说:“‘指挥荒’的问题依然存在:大多数交响乐团都由中国人担任指挥,但一名指挥有时需要负责3家乐团!”他指出,和西方一样,中国也缺少可以让年轻指挥积累经验的“小乐团”。
  不过,54岁的上海和广州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始人余隆认为,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
  余隆曾长期跟随身为著名作曲家的祖父学习钢琴,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时,他成为第一批到海外留学的中国音乐家之一。
  余隆在柏林接受了训练,然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回到了中国。当时,指挥在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他说:“这是一项非常特别的工作。你必须向乐手们传递关于诠释音乐的信息,所以这相当难。”
  曾在美国受训的小提琴手王简(音)说,在中国当指挥仍然有其特殊的挑战——以及回报。
  她说:“在中国演奏既非常有趣又富有挑战,因为部分观众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曲目。”
  此外,中国交响乐团的大部分乐手都是被当作独奏乐手来培养的。
  10年前,法国指挥家埃马纽埃尔·卡莱夫在站上贵阳交响乐团的指挥台时就曾碰到过这个问题。贵阳交响乐团是中国西南偏远省份贵州的一家民营交响乐团。
  卡莱夫说,那些20来岁的乐手“在技术上做好了准备,但在文化上还没有做好准备,他们没有接受过参加集体演出的训练”。
  他还记得自己在看到提醒观众何时鼓掌的霓虹灯指示牌时所感觉到的“文化冲击”。
  这名法国指挥家笑着说,资助乐团的富商愿意租下有名的施坦威钢琴或珍贵的阿玛蒂小提琴,但他们不愿意购买优质乐谱。
  卡莱夫说,10年过去了,虽然演出曲目仍常常局限于贝多芬、巴赫、勃拉姆斯等“大牌”作曲家的作品,但古典音乐在中国已不再被视为一种“舶来品”。
  他说,对于更现代的作曲家,“一些(中国)乐手在发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乐谱时的反应和他们的西方同行是一样的”。
  余隆对此表示认同,但他指出,随着公众越来越熟悉古典音乐,演出曲目也在逐步发展变化。他说:“这在今天仍然是一种外来的文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报道称,对他来说,真正的困难在于,很少有中国指挥在国外赢得过赞誉。
  引人注目的特例包括中国指挥界的先行者汤沐海。他曾在1983至1984演出季担任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后来又在美国、葡萄牙、澳大利亚和芬兰继续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其他例子还有中国的张弦。2009年,她在米兰成为意大利交响乐团中的首位女性音乐总监。
  余隆说:“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指挥中有很多杰出的人才,但我认为亚洲的指挥尚未完全被西方认可。这需要时间。”(编译/王雷)

  【延伸阅读】香港中乐团将赴川演出 首席指挥冀未来融入四川元素


香港中乐团技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阎惠昌。 钟欣 摄

  中新网成都6月3日电 (王鹏)“希望乐团未来能够融入更多四川元素,四川有很多独特的东西。”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阎惠昌日前对记者表示,他对于乐团即将在四川的演出充满期待。
  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周年,享有“民乐翘楚”及“香港文化大使”美誉的香港中乐团将于6月11日来成都演出。
  据悉,此次香港中乐团将为成都听众带来众多经典曲目。如《大得胜》、《良宵》、《穆桂英挂帅》、《黑土歌》等,其中《大得胜》、《良宵》更是应香港回归二十周年而挑选,热烈歌颂将士凯旋而归的良辰美景。
  香港中乐团是香港唯一拥有91位专业演奏家编制的大型职业中乐团。 钟欣 摄
  对于此次演出,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阎惠昌表示,他希望更多四川人知道香港中乐团,让更多四川人听到它的声音,看到它的表演,“也期待以后有更多人来香港听香港中乐团的演出,看到香港特区政府对中乐艺术的重视。”
  四川民族众多,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十分丰富,谈及乐团与四川元素的融合时,阎惠昌说,“我未来希望尽快把四川元素,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融入乐团演奏中,四川有很多独特的东西。”
  “四川的川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十分具代表性的。虽然没有京剧那么普遍,但川剧的锣鼓是非常富有特色的。”阎惠昌说,他多年前就有一个希望,川剧或川剧打击乐的部分能出现在香港中乐团的曲目中。
  “我希望两地的音乐交流可加深两地的文化发展,因为香港是个国际大都会,而成都有它浓烈的地方特色,在香港国际大都会的平台下,展示四川的文化特色是我们未来的期望。”已经来过四川四次的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阎惠昌说,他希望把香港具有特色的、跨界的、跨地域的艺术特色带到四川,加强香港和四川两地的艺术创作和交流。
  香港中乐团于1977年成立,是香港唯一拥有91位专业演奏家编制的大型职业中乐团,经常获邀于国际著名音乐厅及艺术节演出,足迹遍及欧洲、美洲、亚洲、澳洲、北极圈等地。(完)

(2017-06-03 11:57:02)

  【延伸阅读】交响乐团不再是男人的天下:女性指挥家崭露头角
  参考消息网3月8日报道西媒称,经典音乐领域大男子主义的最后一处堡垒也即将坍塌。英国主要交响乐团——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2月初宣布,乐团的下任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将由立陶宛女指挥家米尔加·格拉济尼特-图拉(1986年出生在维尔纽斯)担任。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3月6日报道,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的前两任音乐总监是西蒙·拉特尔和安德里斯·内尔森斯先生,从9月份开始,乐团将由一位女性来执掌。拉特尔2002年从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离职,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柏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职位,内尔森斯则将前往波士顿交响乐团任职,可以说他们都走向了更高的起点。但是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选择米尔加·格拉济尼特-图拉为内尔森斯的继任者并非一个孤立现象,而是一个越来越常见的趋势,就像郎朗带来中国钢琴革命、委内瑞拉青年指挥大师古斯塔沃·杜达梅尔横空出世那样。
  报道称,格拉济尼特-图拉与杜达梅尔正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2年杜达梅尔选择格拉济尼特-图拉作为自己在洛杉矶爱乐乐团的助手,两年后,格拉济尼特-图拉开始在气势宏伟的华特·迪士尼音乐厅指挥自己的音乐会。很快她就在洛杉矶崭露头角,被《洛杉矶时报》的评论家们形容为“米尔加热”,媒体称她的指挥风格“自然”、“充满活力和激情”。格拉济尼特-图拉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但同时又是与杜达梅尔完全不同的自由诗体。这让事情有了彻底改变,她并不重复或者附和一统天下的男性指挥家的风格,即“对力量的最明显表达”。格拉济尼特-图拉有自己的音乐风格,其基础是与乐师的共鸣和通感。她在接受CNBC电视台采访时说过,“指挥是建立在情感和沟通基础之上的。我们一起找到一种演奏和解释的方式。这种分享奇迹的感觉非常珍贵”。
  这种清新风格同样体现在其他女性指挥家身上,例如美墨混血指挥家阿朗德拉·德拉帕拉(1980年出生在纽约)。在她看来,秘诀在于女性对指挥有与生俱来的熟悉感,正如她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说的那样:“女人从小就是唱着、跳着、跑着、尽情抒发感情长大的”。德拉帕拉用身体表达语言,她的指挥风格让巴黎乐团以及伦敦爱乐乐团等一流乐团着迷,并且她最近被聘为澳大利亚一家主要乐团的指挥。这种自然流畅的表达在卡琳娜·卡内拉基斯(1982年出生在纽约)身上也能找到,她原本是小有成就的小提琴家,后来成为指挥家,去年6月她担任过欧洲室内乐团的首席指挥。韩国女指挥家张汉娜(1982年出生于水原)也是从大提琴演奏家转变而来。
  但也有女指挥家认为,性别不是指挥行业的障碍。例如意大利女指挥家斯佩兰扎·斯卡普奇(1973年出生于罗马)就曾表示,“如果指挥家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并且观点清晰,乐团就会听从于他,不管他是男是女”,斯卡普奇11月将指挥乐团在著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成为走进这个乐池的第一位意大利女指挥家。获得过德国乐团指挥奖的唯一女性--爱沙尼亚指挥家克里斯蒂纳·波斯卡也说过同样的话,“不同指挥家之间的差异更多来自人品和性格,而非性别”。甚至在中国等国家还出现了两代女指挥家,其中以张弦(1973年出生于丹东)为代表的女指挥家在西方国家已经小有名气,她曾担任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的指挥。在芬兰、葡萄牙等国家,女性担任主要国家乐团音乐总监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报道称,过去因为意识形态和文化约束以及音乐人、评论人士和公众的偏见,女性想要成为指挥家面临很多困难,甚至女性在拿起指挥棒时不得不躲在钢琴后或者乐池隐蔽处,老一辈女指挥家正是利用歌剧院、舞会或者音乐节打开了这个缺口。埃塞尔·莱金斯卡和安东尼娅·布里科是最早拿起指挥棒的两位女性,她们分别在1925年和1930年走上纽约爱乐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台。对于女性来说,最好的消息是女指挥家执棒乐团将不再是新闻。(编译/王露)

(2016-03-08 00:11:00)

  【延伸阅读】英媒:BBC聘史上首位华裔首席乐团指挥
  张弦在2015BBC消夏音乐会上出任BBC威尔士国力乐团指挥(图片来源:BBC)
  参考消息网12月2月报道外媒称,著名华裔女指挥张弦被英国广播公司聘任为BBC威尔士国立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2日报道,她成为英国广播公司麾下的五大交响乐团有史以来首次聘用的华裔指挥。
  报道称,张弦的聘期为3年,她将每年指挥约12场在威尔士各地举行的,以及BBC夏季消暑音乐节期间的一些音乐会。
  此前已经与BBC威尔士国立交响乐团合作过两年的张弦赞扬乐团音乐人是“真心喜爱演奏的特棒一族”。
  BBC威尔士国立乐团总监加尔维(Michael Garvey)在宣布消息后表示,张弦在最近一次BBC消夏音乐会上的指挥不但充满能量,而且平衡和细腻,让人当时就感觉到职位非她莫属。
  张弦在得知消息之后表示能够获此聘任十分荣幸。她说:“我与这个乐团合作过一段时间了,因此非常熟悉”。她还表示与一个熟悉的乐团继续合作在排练就可以省很多力气。
  报道称,张弦正式出任BBC威尔士国力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的第一场演出定于明年九月在威尔士首府卡迪夫;届时将演奏19世纪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萧斯塔科维奇(Shostakovich)、姆斯基-科萨科夫(Rimsky-Korsakov),以及法国作曲家柏辽兹(Berlioz)的作品。

(2015-12-02 10:26:00)

  【延伸阅读】“听见”中国文化软实力——专访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吕嘉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记者许雪毅)“冷空气热空气交锋才能下成雨,全球华人携手用西方音乐的表现形式演绎中外经典,能更好展现和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吕嘉说。
  27日,国庆节前夕,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主办的“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逾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音乐家用旋律与歌声祝福新中国65岁华诞。作为此次音乐会的总监及指挥,吕嘉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我们华人音乐家共有的梦想是,走出去,学有所成,然后回国来,见证祖国的不断强大,并参与其中。”吕嘉说。
此次音乐会汇集了郑小瑛、殷承宗、吕思清等享有国际盛誉的多位音乐家,包括活跃在世界各地的10多位“首席”。
对此,吕嘉如数家珍: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郑闻晓、德国萨尔州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圆号韩小明、意大利米兰斯卡拉弦乐室内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李娜、澳大利亚斯尼玛亚洲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家马俊一、新加坡交响乐团首席黑管演奏家马越、曾任韩国KBS国家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演奏家的全星海……
  在“全球华人音乐会”的尾声,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音乐家一一起身向观众致意,赢得如潮掌声。
  如今,在世界很多一流乐团里,都能见到华人的身影。吕嘉就是一个“走出去”的例子。24岁时,他获得意大利特兰托的安东尼奥·普兰佩得罗第国际指挥大奖赛第一名,从此开始职业指挥家生涯。26岁起,他已在德国、意大利、瑞典等各大歌剧院、乐团担任音乐总监,迄今已在欧美及亚洲一流歌剧院和交响乐团中指挥演出2000余场。
  “这些年来我们的职业音乐家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长足进步。”吕嘉说,“1988年我刚到欧洲时,我们的音乐家非常少,当时我是意大利的乐队里唯一一个中国指挥家,而现在我们的音乐家在欧洲可以组成好几个交响乐团。”
  此次“全球华人音乐会”,既有德沃夏克第九交响乐《思乡》等西方经典,也有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女高音《茉莉花》等东方旋律,这是吕嘉十分自豪的一点:华人音乐家可以用西方音乐的表现形式,让世界为之感动和折服。
  他说:“1990年我到勃拉姆斯的家乡——德国汉堡,就在他家门口指挥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能够演绎德国最正宗的东西,我觉得特别成功。现在中国人能演绎最好的交响乐和歌剧,也能挖掘我们自身最精粹的文化传统,并得到海内外的肯定,这是我们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表现。”
  吕嘉认为,文化来不得“急功近利”,但新中国成立65年、改革开放30多年,华人音乐家的“功”已经基本练成。他们把在国内需要几十年才能走成的路,浓缩成国外的一二十年。“和世界上一流乐团比起来,我们还有一定差距,但东西方交流的锋面已经形成,我们的音乐软实力即将步入一个新阶段。”
  他希望有一个家一样的平台,把全球各地优秀华人音乐家召集起来,携手向全世界展示华人的音乐实力。“以我来说,在欧洲在美国混得再好,也就是柏林爱乐乐团或意大利托斯卡纳乐团的总监,只是他们历史的一部分,而我立足中国的土地,就可能创造历史。”

(2014-09-28 00:21:14)

  【延伸阅读】“中美亟须开展高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对话”——访纽约爱乐乐团中国春节音乐会指挥余隆
  新华网纽约2月12日电(记者刘莉)“纽约爱乐中国春节音乐会,由美国主流社会自发组织,观众大多来自美国政界和商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反映了美国人希望了解中国音乐和文化的主观意愿,中美亟须开展高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对话,”12日,中国著名指挥家余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今年是余隆二度执棒纽约爱乐乐团的中国春节音乐会。今年的音乐会中西音乐碰撞、交融的韵味十足,无论是著名钢琴家赫比·汉考克对《二黄》的诠释,还是马勒与叶小刚两个版本的《大地之歌》的较量,让美国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余隆说:“3000多名美国各界名流出席当晚庆典,此前,多位美国政界和商界知名人士参与了音乐会的组织工作。此外,当地部分社会团体也对这次活动大力支持,使得这么一场高层次的音乐交流得以实现,促进了中美人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据余隆介绍,举办中国春节音乐会的想法来源于几位美国音乐界人士。作为文化领域的专家,他们对中国文化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对比中国在美国社会大多停留在“中国城”、中国餐饮等认知的程度上,他们认为应该加强中美音乐的交流,向美国人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
  他说:“我们已经在开会讨论明年和后年春节音乐会的演出安排,因为这两年举办得非常成功,观众对我们产生更高的期待。美国观众认识郎朗等一些世界知名的音乐家,但对活跃在中国国内的一些艺术家还缺乏了解,包括中国著名作曲家和少数民族演唱家,因此,高层次音乐和文化对话迫在眉睫。”
  纽约爱乐乐团是第一个举办中国春节音乐会的演出团体,东西方高层次的一次音乐交流选择在纽约实现,是客观需要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余隆表示,纽约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在纽约一个城市展示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力甚至大过在很多国家的展示。
  不过,余隆指出,在向西方推广中国文化前,中国音乐界也应该做好和国际对接的准备。“西方主流社会有它的职业化工作方式,中国音乐需要与西方音乐职业化对接,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余隆说:“音乐的语言全世界公用,大家能够通过音乐,没有语言障碍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音乐具有更大想象空间,音乐对文化的诠释也更容易,希望音乐可以成为中美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

(2013-02-13 16:02:03)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