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肖斯塔科维奇:苏联的“贝多芬”,既传统又新潮的音乐奇才

编辑:csm351
2020-09-28来源:百家号
  1906年9月25日,肖斯塔科维奇生于圣彼得堡。他9岁开始学习钢琴、并作曲;12岁又尝试写作歌剧,13岁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在那里,他得到老一辈作曲家格拉祖诺夫的器重,系统学习钢琴和作曲。
  1923年(17岁),肖斯塔科维奇完成钢琴专业的学业。1925年(19岁),他完成作曲专业的学业,毕业作品是《第一交响曲》。1926年,《第一交响曲》在列宁格勒公开演出,大获成功,这位年轻的作曲家立刻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自此,肖斯塔科维奇专心于作曲事业。他先后创作了反映十月革命和五一节的《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但反响并不太好。
  肖斯塔科维奇后来受雇于列宁格勒工人青年剧场,创作了大量的剧场音乐、电影配乐、管弦乐组曲、舞剧等。其中的三出芭蕾舞剧《黄金时代》(1929年-1930年)、《螺丝栓》(1930年-1931年)、《清澈的溪流》(1934年-1935年)是他这段时期的代表作。
  肖斯塔科维奇勇于尝试、作曲新奇、不落俗套,令人印象深刻。1934年(28岁),他的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大获成功。歌剧在列宁格勒演出3场、在莫斯科演出9场,场场座无虚席,备受好评。不到30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在苏联开始享有盛名。但作品过于新潮的作曲方式也引起批评,被认为是充满了混乱。
  这让肖斯塔科维奇调整了创作风格,在1937年(31岁)写了《第五交响曲》。这首作品大幅减少了之前较新颖的创作手法,而采用传统方式。11月21日,作品在列宁格勒首演,受到极大好评,演出后观众鼓掌达半小时之久。这部作品后来成为他最常演奏的交响曲。此后,他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任教,并逐渐确立了在苏联音乐界的老大地位。
  1941年(35岁),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列宁格勒遭到围困。身处战火中的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第七交响曲》(又叫《列宁格勒交响曲》)。这首长达75分钟的宏大乐曲,首演后备受好评,成了“反抗纳粹的象征”,立刻到欧洲、美国等地巡演,闻名全世界。
 
  (登上时代周刊的肖斯塔科维奇)
  1945年,联合国成立之际,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将肖斯塔科维奇的《相逢之歌》作为《联合国歌》的曲调。此后的几十年,这首高昂的旋律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响起,代表着和平自由的联合国。
  1948年,苏联对音乐创作中一些脱离群众的倾向提出批判,肖斯塔科维奇也被点名。此后,他尝试创作一些简单的、听众易于接受的作品。如清唱剧《森林之歌》(1949)、康塔塔《阳光照耀着我们祖国》(1952)。但他又不想放弃自己的艺术理念,依旧进行着比较复杂、抽象的音乐创作。《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948)、《第四弦乐四重奏》(1949)都是这样的作品。
  1953年(47岁),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第十交响曲》。作品中反复出现以他名字命名的小片段,称为“DSCH动机”。这首交响曲也成为了他最经典的代表作。
  1957年,肖斯塔科维奇获得列宁奖章。他也为这一年的十月革命40周年创作了《第十一交响曲》。1958年,他创作了十多首弦乐四重奏,在音乐界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1963年(57岁),《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重新上演。1966年,他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这是音乐界人士第一次获此殊荣。
  1975年8月9日,肖斯塔科维奇完成《第15交响曲》和《第15弦乐四重奏》后去世,享年59岁。在去世后,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的贝多芬”!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