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省际 > 正文

一次音乐与远方的心灵之旅|赴广西侗族音乐与文化采风支教侧记

编辑:csm351
2018-06-16来源:南方网

  旅行中成长,心灵的体验,平凡的感动。5月初,作为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本科三年级学生,我们终于踏上了采风支教的旅程。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集体的采风活动,尽管身上带着任务,但是出行的心情多少有些兴奋。此次采风的地点是广西柳州市三江县,主要目的是观摩、学习当地侗族的音乐与文化。在为期一个多星期的采风中,我们住在侗寨里切身感受侗族风情,拜访了三位侗族音乐文化传承人,还到匡里小学开展了支教活动。虽然采风早已结束,如今回味起来,那些一路上的侗族风景、淳朴的侗族音乐文化传承者、求知欲强烈的乡里学生、与我一路同行的同学们…….这些事这些人带给我的开心与感悟,仍然久久回味不已。
  拜访侗族大歌传承人吴光祖
  与侗族小朋友结下不解之缘
  侗族大歌是中国侗族地区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是由集体参与、多人合唱的古老歌种。侗语称“嘎老”。“嘎”,就是歌;“老”,意思是篇幅长大。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广西,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梅林、富禄、洋溪等沿溶江一带的侗寨。我们首次拜访的就是侗族大歌传承人吴光祖。
  三江县在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的工作上做了很多工作,许多学校都聘请了资深歌师到校担任侗族大歌的教学课程,从而使得侗族大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侗族大歌传承人吴光祖在各个乡镇都担任过音乐教师。目前,他受聘于广西省三江县富禄乡匡里小学。通过联系吴老师,我们有幸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支教机会--到匡里小学给同学们上一节音乐课。正是这次支教活动,使得我们的采风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吴老师自年初调到匡里小学任教后组建了一支小学生合唱团,我们届时不仅可以真实聆听到合唱团唱侗族大歌,也有幸可以通过支教活动与侗族小朋友近距离接触,并力所能及地将我们学到的西方音乐体系中的音乐知识以上课的方式与他们分享。匡里小学6个年级共7个班(三年级有2个班),我们系到场的共30人分为7个小组,以一个小组负责一个班级的形式给同学们上一节音乐课。我所在的小组所负责的是六年级,年龄最大的班级学生自然也最懂事,我们制定的上课内容也相应的要更有专业性一些。最终我们设计的音乐课名为节奏与律动课,课程内容是通过肢体动作以及学习杯子歌来了解音乐中的节奏与律动。
  为提前了解学校坏境,出发前我四处搜集关于匡里小学的资料,在网上看到几篇关于资助该校的文章后便对具体情况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我们坐着大巴车去到导航中的匡里村所在地后,司机说:“到了,就是这,没有路了。”大伙儿下车一看,全都懵了--匡里小学的情况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我们走下山坡后看到一个非常小的码头,旁边停着一只小船,船老大说坐船一块钱一个人。小船非常的窄小没有座位,只蹲得下10个人。匡里村在河流的对岸,匡里小学就在村里,师生以及村民出入的唯一途径就是坐船。据了解,这所小学中95%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校是寄宿的,学生每周坐船来上学,而老师们同样需要每天坐船上班。虽然上学路比较艰难,但到了学校后大伙儿的心情就得变得愉悦起来,这里的环境不错,教室和校舍都很干净、整洁,同学们也都非常的乖巧、有礼貌,见到面都会叫老师好。
  教杯子歌:
  孩子们在心里埋下学音乐的种子
  我们六年级小组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切都很顺利,同学们都很配合。教杯子歌时,我们带上了小音箱放音乐配合杯子打节奏,因为班里人数多,杯子的声音很大,导致音乐的声音几乎都被盖住了。于是我们当即决定分小组进行,一个班共六列同学分成三组,两列同学为一组,分组配合音乐练习。这样问题就解决了,慢慢地同学们渐入佳境,玩得很开心,并学会了用杯子打出一些简单的节奏。课后我们将杯子留了下来以方便他们课后娱乐。时间过得真快,我相信“蝴蝶效应”,这样一个下午过后,总会有些事情发生着改变。说不定我们当中有些同学从此决定以后要从事支教事业,有些更加明确了当老师的决心,而匡里小学的同学们也在心里埋下了学音乐的种子......


  在练习的过程中,有一个男生给我印象深刻,他留着板寸头,坐在最后一排,个子高大但动作总是显得很笨重,老师在课上带领同学们一起用杯子打节奏的时候,他总是跟不上进度,急得冒一头大汗,脸色通红。发现这种情况后,我走到他身旁给他做示范,才发现他的右手手指天生非常短,所以抓杯子时非常吃力。而我们教的杯子歌主要是右手拿杯子做的动作,而且动作需要比较快的反应力,他完全做不到那么灵活。我在旁不停地小声鼓励,他非常不好意思,老说:“我好笨,我记不住,太快了。”听到这番话,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反省自己没有考虑到右手不灵活的同学,在备课时应该多学一套左手的杯子歌作为B计划。如果我们考虑周全,这种事情是完全可以迅速应对的,不至于让他伤心。虽然一直很吃力,但是他也从没停止过尝试,看得出他对这件新鲜事非常地感兴趣,可是因为自己手速慢实在是跟不上别人,所以只能干着急。一节课过后,由于时间不够充足,我并没有能够辅导他将整套杯子歌学会,这是我这次采风旅行中最大的遗憾。
  拜访侗笛、侗琵琶传承人:
  切身感受到侗族独特的音乐氛围
  第二天上午,我们到柳州市区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侗笛的传承人胡汉文,并参观了他自己的侗笛作坊。侗笛是侗族独特的吹口气鸣乐器,可用于独奏以及合奏,一般由芦笙竹制作而成,长短粗细规格不定,外形和洞箫相似。笛子上端吹口处装有簧片,无扩音装置也无调音孔,有七个出音孔、一个助高音孔及四个筒音孔构成。常用笛子有F、G调两种。演奏时笛身竖置,运用循环换气法将气流均匀送入气道,并通过手指按开音孔从而就可以发出优美的旋律。为了增强侗笛的表现力,胡老师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适应现代演奏技巧,解决了传统侗笛音域窄、音量小、音色差等难题,将传统的单管侗笛改良成双管侗笛,从而使侗笛原来只能演奏单旋律,发展为可以演奏和音旋律。


  其中最特别的是胡老师独创的一种技术--用侗笛模仿鸟鸣声,演奏时将制作好的活塞放入侗笛笛管底部,就可以使得笛子发出大自然中虫鸣鸟叫的声音。他为我们演奏的鸟叫声真的非常活灵活现,让人不禁想起《百鸟朝凤》电影中游天鸣对着树林吹的唢呐声,就是这个“味”儿。


  紧接着下午,我们还登门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琵琶的传承人杨永芳老师。杨老师的师傅吴贵元是寻江琵琶歌的第三代传人,杨老师在继承师傅的技艺和曲目之余,还将目前部分琵琶歌用简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了歌本。寻江琵琶歌是主要流行在广西三江县、龙胜县和湖南省通道县寻江河和渠水流域一带的一种艺术形式,兼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用四弦中型琵琶伴奏,常以一人自弹自唱的形式演出,也可多人同时演出,是侗族三大常用乐器之一,余下二者则为侗笛和芦笙。这两者我们都在本次采风中都见识到了。我们住的侗寨中有一个鼓楼,鼓楼下的空地处晚上经常举行有芦笙演奏的篝火晚会,本人有幸参加过一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侗族那独特的音乐氛围。
  采风手记:
  侗族音乐宝藏急待进一步挖掘和传承
  除了给侗族小朋友上音乐课,我们还有幸旁听了一节合唱团的音乐课。当时本人负责摄影,在教室走廊拍照时,发现了很多学生很好奇的趴在窗口往里看。合唱团大多是3年级、4年级的学生,窗外的学生则各个年级都有,从他们眼中真的看得到对音乐的渴望,他们也想进入合唱团学唱自己本民族的侗族大歌,只不过因为音乐老师少等各种原因,他们并不能如愿,所以只能趴在窗外“偷学”。音乐是有魅力的,尤其吸引小朋友们的兴趣,但可以教唱侗族大歌的老师相当少,而侗族大歌通常只用口传心教的教学模式,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从而进行记忆,所以既会唱侗族大歌又是音乐老师的人屈指可数。有限的谱子并不能精准地纪录侗族大歌中的某些细小变化,而且歌词运用的是侗语,方言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传承依然进展得不是很顺利。


  侗族的音乐文化底蕴其实非常浓厚,但由于其传承都是口传心教的模式,因此文字、影像资料还是相当缺乏的。就目前状况来看,非常缺少专业的音乐人士将侗族的音乐宝藏做一个详细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而侗族本民族的音乐人士对侗族音乐的传承做的并不够多,不少侗族音乐正在流失,很多侗族大歌因为没有保存下来而正在被遗忘,所以希望专业的音乐人士能逐渐看到侗族的音乐魅力,继而开始做保存、挖掘和传承的工作。如此,侗族音乐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弘扬。
  【阳江特约记者:阳春 梁宇晴】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