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评论 > 正文

战国早期,贵族乐器的使用制度

编辑:csm351
2021-08-12来源:苏田历史达人

  自春秋晚期开始,诸侯君主们就开始追求规模形制宏大的成套青铜器,战国以后愈演愈烈。“盛其欢乐,大其钟鼓”,以此来炫耀其国力强盛和地位之尊,金石之乐在该时期达到了巅峰。
  此外,诸侯王们大多追求声色之娱,琴、瑟、笙、篪、鼓等乐器大量出土说明了当时丝竹之乐的兴盛。本文以诸侯—卿大夫—士进行分层,对战国早期的贵族乐器使用制度进行探索。
  一、诸侯
  该时期目前可知诸侯规格的墓葬乐器较少,仅有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以及无锡鸿山丘成墩越国墓两例。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乐器,分别出土于中室和东室。
  其中,中室有曲尺形钟虡一架,靠西南成列,三层悬挂编钟,一共65件,上层钮钟19件,分为6+6+7三组;中层甬钟33件,分为11+12+10;下层甬钟12件,镈钟1件。分为3+6+4三组。铭文显示镈钟为楚王所赠。
  编磬靠北成列,共32件,又有建鼓1件,小鼓1件,排箫2件、笙4件、篪2件、瑟7件小扁鼓1件,中室所出乐器被认为是庙堂使用;东室内有琴1件、瑟5件、均钟1件、鼓1件、笙2件,东室乐器被认为寝宫用乐。
  曾侯乙墓的钟乐器组合较为复杂,经过后期组装形成出土时的形制。李纯一根据测音结果,对编钟进行复原。他提出,上层钮钟第一组6件音律混乱,属临时拼凑,第二、第三组原为一组,被强行拆分为两组,且还差一件宫音钟。原应为14件。
  中层三组音律齐全,但中一组和二组相比,仅少了一个音,其余均相同,应不悬于一架钟虡上,且由于中层一组有14个簨虡眼后被填平的痕迹,由此,应是上层的14件钮钟悬于中层一组的位置。
  下层原没有楚王镈,由于该镈钟的加入,原来的音列被打乱。位于二、三组中间的一件钟被迫挪到一组最右,一组三件甬钟分别左移一位,最左一个甬钟由于没有位置,直接没有下葬。由此,二三组原为一组,共10件。一组原为3件。
  复原后的编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左侧一组14件钮钟、正面为12+10两组甬钟;下层左侧一组甬钟3件,正面一组甬钟10件。下层甬钟充当低音乐器。编钟加上编磬,再加上鼓、琴、瑟、笙、篪等乐器,应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乐队。
  具体的位置应是,编钟西南方向陈列,编磬北向陈列,形成曲形,琴、瑟、笙、鼓等乐器陈列期间。根据出土的两根撞木及三对钟槌可知编钟演奏为5人,加上编磬1人,瑟7人、排箫2人、篪2人、笙4人、鼓1或2人,一共22人左右。墓葬中随葬了21名女性,可能是属于这个乐队。
  另外,寝宫乐队的演奏人员大概是10人左右。相比于春秋时期的墓葬,无论是中原地区还是南部地区,诸侯、卿大夫等级墓葬中出土的乐器都以金石之乐为主,辅以鼓乐器,在春秋中晚期少数墓葬有出现瑟、箫等乐器,而战国早期的曾国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琴、瑟、篪、笙等乐器,且金石之乐的数量上相比于春秋时期也大幅增加。
  从该墓葬九鼎八簋以及曲尺形钟虡的出土上来看,战国早期并非无礼可循,反而是严格遵循礼制,由此,这个时期,应该是乐器制度的拓展,乐器种类和数量愈加丰富,非金石之乐和金石之乐开始一同用于祭祀、燕飨、射礼等场合。
  一方面,通过乐器的陈列方位及其数量等因素显示贵族的地位及身份,另一方面,非金石之乐更能带来声色之娱,在礼乐的进行中可以享受到愉悦的心情。孟子在觐见齐宣王提出了“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新乐多由丝竹乐器演奏,以宫寝乐队为主,而从战国时期随葬的大量金石之乐可知,该时期的庙堂之上不可能只有“进俯退俯”的新乐。
  孟子认为,今乐和古乐一样可以定君臣、明贵贱。随国的乐器制度应是对中原礼乐制度的一种灵活运用。无锡鸿山丘成墩越国墓从墓葬规模及随葬器物来看,大致规格相当于诸侯,但从墓主身份来看,丘成墩越国墓的墓主身份推断为越国大夫,应是厚葬的产物。
  战国初期是越国最强盛时期,随葬乐器有镈钟11件、甬钟10、16件共两组,编磬16件、悬鼓座4、句鑃29件、丁宁3件、錞于10件、悬铃34件、三足缶3件、振铎4件。从随葬乐器来看,丁宁(钲)、錞于、振铎等乐器主要运用于军事中。
  《国语吴语》记王亲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皆作。可见,丁宁、錞于、铎、鼓通常以组合的形式一同出现,应该是合奏的形式。錞于在战国中晚期以后也经常以单个的形式出土,可能也可单独作为军乐器。
  句鑃是流行于吴越地区的一种乐器,大多出土于越人居地,句鑃主要用于燕飨,乾隆五十三年于江苏发现的一枚句鑃,器身铭文:“隹王正月初吉丁亥,姑冯同之子择氒吉金,自乍商句耀,以乐宾客,及我父兄,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可见,越国的乐器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用于祭祀燕飨,主要有镈钟、甬钟、句鑃、鼓,二是用于军乐,主要有甬钟、钲、錞于、铎、鼓、铃等。越国在春秋时期地处偏远,与中原地区少有联系,一直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直到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战国初期勾践已灭吴,并称霸王。
  后又迁都至琅琊(今山东),开始大量接触中原文明,所出的甬钟、镈钟、磬、悬鼓均是仿自中原乐器组合形式,而钲、錞于、铎等也由中原传入。
  可见,越国称霸王后开始仿中原礼乐制度,甬钟10+16的数量大致也是春秋时期中原8件甬钟规格的扩展,11件镈钟的数量同样是以8为基,灵活增加。
  从上述两个诸侯规模墓葬出土乐器来看,战国早期金石之乐的组合依然沿袭了春秋时期的镈钟+甬钟(钮钟)或是镈钟+甬钟+钮钟的组合,按照李纯一的复原,曾侯乙编钟原为上、下两组,墓葬实际出土为上、中、下三组,可能是为了配合九鼎八簋的诸侯墓葬制度。
  春秋中晚期的诸侯金石之乐组合即是上、中、下三组,为了显示诸侯的身份,所以特意加入了不和音律的上层钮钟。而丘成墩越国墓葬,所出一组镈钟、两组甬钟同样可仿新郑李家楼窖藏三层进行排序,另外,从春秋墓葬来看,錞于、钲等军乐器主要同出于诸侯墓葬,战国早期沿袭了这个形式,想是同样为了凸显身份。
  二、卿、大夫
  战国早期,卿、大夫随葬乐器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场景,金石之乐十分盛行,不仅数量远远超过春秋时期,而且区域分布之广,该时期,卿、大夫乐器制度趋于混乱,七鼎或五鼎的卿大夫随葬三组编钟及一组编磬成为常态。
  从考古资料可以看出,战国早期卿大夫所用金石之乐的组合通常为两组或是三组,即镈钟、钮钟、甬钟的三元组合或是其中两两组合,通常再加上一组编磬。按照春秋时期钟类乐器制度,应为两组,而实际上卿大夫随葬编钟以三组为主。应当是乐器制度的进一步提升。
  从数量上来看,甬钟的数量大多为8或是8的倍数,十分齐整,而钮钟的数量则比较混乱,既有同于春秋时期的9件成编,如山西平陆尧店村虞国墓地、易县燕下都16号墓、琉璃阁M75等,又有8件、10件等成编的组合。
  而镈钟的数量以4为基数,灵活增加,以一组编镈为主。从非金石之乐来看,以信阳长台关1号墓为例,该墓出土木瑟3件、木鼓2件,加上竹简中记载的1件竽和2件笙,对照镇江丹徙王家山墓的纹盘乐舞图,除去舞人,演奏笙类3人,另有4人无法分辨,应为演奏瑟、鼓乐人。
  此外,信阳长台关1号墓锦瑟上还有一副彩绘,再现了宫廷乐舞场景。其中乐人两排,十人乐队,前排从右到左,第一人吹笙、余三人无法分辨,第五人持双槌作敲打,其左侧疑为一建鼓,第六人在舞蹈。
  后排右起第一人在弹琴、第二人在拍手歌唱、第三人似肩抗一短瑟、第四人似扛一件弦乐器、第五人跪姿在架子前,双手似持有物,可能在敲钟。
  除了楚墓以外,其它北部地区的墓葬少有非金石之乐的发掘,其原因可能如另一方面,王子初所说,“漆木质的乐器只有在与空气完全隔绝的饱水状态下,才能保存数千年。”可能这类乐器由于气候和地域的原因,北方地区难以保存到今天。
  章丘女郎山战国奏乐俑,既有钟、磬、也有鼓、瑟,同样为此类乐器的存在提供了证据。该时期卿大夫墓葬中并没有祭、飨乐器以及宫寝乐器的差别,可见,所有乐器既用在礼乐场合,也用在非礼乐场合。
  尽管战国早期,卿大夫所用乐器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有所拓展,在排列上也通常采用三组排列,但相比于诸侯用乐,无论是曾侯乙墓还是以诸侯礼厚葬的越国贵族墓,均在规模上小的多。
  三、士
  从春秋时期的墓葬来看,士阶层没有出现编钟、编磬类的金石之乐,至战国早期,诸侯及卿大夫阶层在使用金石之乐上扩大规模,但从已知墓葬来看,士阶层依然不随葬金石乐器,而是以丝竹之乐为主。
  长沙市杨家湾六号墓葬出土有乐人俑,其中有鼓瑟俑人、吹笛俑人以及击鼓俑人共4件,墓主身份应该为上士,瑟、鼓、笛应该为合奏形式,是一个四人的小乐队。从该俑人来看,士阶层所用乐队组合基本和卿大夫相同,但规模应该小于卿大夫。
  该时期出土的士墓葬及乐器并不多,可见,这个时期士阶层的社会活跃度仍然不高。总的来说,战国早期乐器制度,应是春秋晚期乐器制度的延续,即金石之乐和丝竹之乐的乐队模式,共同作用于礼乐场合。
  四、总结
  本文从墓葬中的礼乐器入手,对战国早期的乐器组合及其特征进行探讨。从墓葬乐器来看,战国早期,同一等级贵族使用乐器并非是一致的。战国早期,墓葬乐器达到了巅峰,贵族用乐规模进一步扩大,大夫随葬三组编钟及一组编磬成为了常态。在乐器组合上,沿袭了春秋晚期的组合,即金石之乐和非金石之乐并举。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