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不能让孩子的音乐学习丢失了音乐的本质!

编辑:csm351
2018-11-16来源:百家号

  最近,在某个钢琴学习讨论群中看到了以下一段对话:


  其中一个同学认为,学习钢琴应该技术至上,技术是弹奏钢琴的基础,没有技术,一切都是空谈;
  另一个同学认为,钢琴演奏要注重音乐性,而且要学会分析作品,注重作品风格的把握。
  对于技术性和音乐性孰重孰轻,一直以来在音乐教学中都是一个备受争论的话题,即使是钢琴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苏联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曾说:“学生要想成为良好的钢琴家,精通技巧是首要条件之一。”
  德国钢琴家汉斯·冯·彪罗曾说:“对于一个钢琴家的三件事,第一件是技巧,第二件是技巧,第三件也是技巧。”
  波兰钢琴家霍夫曼指出:“现代技巧中,有种令人遗憾的倾向,就是技巧本身变成了目的。任何时候,只要技巧本身变成目的,并篡夺了真正的目的——音乐内容的地位的话,就应当把它清除掉。”


  那在孩子的音乐学习中,到底应该更注重音乐性的培养还是技术性的培养呢?其实音乐性和技术性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音乐性是目的,而技巧是手段。演奏音乐好比朗读文章,标准的普通话是提升朗读水准的一种手段,但表现作者文字背后的诗情画意,冷暖人生,才是最终应该传递给聆听者的。
  但现阶段,大众对艺术的审美还是停留在“弹得快,唱得高,画得像”上,所以,我们身边学习器乐的孩子技术水平普遍都比较突出,但却忘记了音乐的本质是音乐性的表现。
  音乐性的培养
  是提升孩子内在素养的基本要求
  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和气质内涵,而这些素养光靠单纯练习手指技能完全无法获得。拥有过人的手指技术,只能证明孩子非常刻苦勤奋,这些只是停留在手指上的东西。只有孩子能够明白自己演奏的音符到底有何种意义,表达的是什么情感,这才是能真正影响孩子的认知,深入骨髓的。
  音乐性也能服务于技术
  技术水平越高,对于音乐情感的可塑性就越强。反言之,音乐情感的表现,也能有助于技术难点的解决。例如《李斯特第十一狂想曲》的开头,这一部分由大量的快速震音组成,想要将这些音符快速均匀地演奏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加上音乐性的处理,将震音作一个由慢到快的速度变化,让快速震音的弹奏有一段缓冲的时间,这一技术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李斯特第十一狂想曲》第1-3小节

  但是这种速度或者是力度的变化,必须要符合作品风格和情感的处理,不能盲目为了解决技术难点而影响音乐表达的准确性。
  注重音乐性的培养
  才能让孩子对学习音乐保持兴趣
  每个人天生对音乐就有一定的洞察力,孩子们喜欢音乐,其实就是这些天生的洞察力使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与神奇。但很多孩子一旦开始学习乐器,便“执着于”练习手指技术,并不是说孩子不应该注重这些基本的手指要求,但往往这种枯燥的练习让他们忘记了音乐原本的美好,扼杀了孩子们对音乐探索的欲望。
  所以,只有回归音乐的本源,让孩子不断发现音乐的丰富情感和绚丽色彩,才会激发孩子对音乐无尽的探索欲。
  有情感的音乐才是鲜活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面上早已出现了一种钢琴自动演奏系统,只要钢琴装上这样的装置,钢琴便能自动演奏,并且技术无可挑剔,还能准确地模拟出各种音乐中的变化。但是这样完美的演奏真的能取代人类吗?
  机器的演奏只是按照设定演奏,虽然毫无差错,但是一成不变。它永远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永远无法揭示音乐中的深刻内涵,永远无法体现音乐的价值。
  音乐是鲜活的,它的灵魂靠人们代代相传,机器是冰冷的,它只能演奏出音乐表面的技术和人们所设定的情感变化。只追求技术的演奏,跟机器又有什么区别?
  法国著名钢琴家玛格丽特·朗曾经说过:“只有人的演奏才能赋予音乐生命,一种玄妙而又不可挽留的昙花一现的生命。”这才是音乐的意义。


  但强调音乐性并不是要放弃技术性,无技术,无音乐;练技术,为音乐。音乐性和技术性必须共同发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音乐。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