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好的教育是不浪费孩子的天赋

编辑:csm351
2021-07-26来源:作者:万玮
  关于天赋,我想请大家注意这样几个观点:
  ——人比人,气死人。我们可能不愿承认,但人与人之间的天赋确实有差距。班里的学霸与学渣的智商差距已经很明显了,但是如果学霸去和爱因斯坦比,这个差距要大得多。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总有其超出常人的地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认为,人有九种智能。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其实是数理智能,幸好这个世界数理智能只是统治基础教育。到了职场与社会,各种智能百花齐放。一个人可能数理智能很差,但是空间与人际智能很好,依靠这个长处,同样能获得人生的巨大成功。
  ——天赋与勤奋同样重要。一个人天赋很高,但是一点都不努力,天赋会被浪费。就像龟兔赛跑一样,兔子打盹了,乌龟才有了机会。但是如果兔子不打盹,乌龟是没有机会的。
  ——因材施教。有天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现代教育制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设计是基于学生的平均水平,如果有的学生天赋超群,的确应该有超前的学习。中国有少年天才班或是实验学校,国外有天才项目,教育界针对有天赋的孩子的这些做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如果没有天赋,把孩子送进这种班就是拔苗助长,甚至是把他们往火坑里推。
  ——多元评价。爱因斯坦曾说过,每个人都是天才。可是你如果对一条鱼评估它爬树的能力,那么终其一生,它都会觉得自己愚蠢无比。
  认识自己
  那么好的教育如何做到不浪费孩子的天赋?我以为,首先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主要是认识自己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长处与短处。未来在职场,在社会,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是靠长处立足的。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是他不擅长的工作,他很难成功,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感。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长处究竟是什么。实际上,如果评价维度单一,且所有学生用同一个标准排序,大部分人都不会真正发现自己的长处所在。
  短处就不同了,相对于长处,短处更容易被人所认知,因为当一个人遇到挑战,通常是他的短板被触碰的时候。有些时候,困难或者挑战并不是那么大,有人却始终迈不过去,暴露的便是绝对意义上的短板。聪明的人总是会扬长避短,前提是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二是学习方式。包括工作方式,沟通方式等。在一次演讲中我谈到阅读的重要性,有一位妈妈举手提问,说他年幼的儿子不太能够坐下来看书,但是很喜欢听故事,问如何让儿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我回答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几年前我在美国学习考察,听过一位美国中学校长的报告,他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了一所薄弱学校的学生学业水平,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开发一套有声学习系统,把学习材料全部转化为有声读物,让学生通过听的方式来学习。
  也有其他方式的划分。例如有人内向,有人外向。美国学者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对外向的人更有效,内向的人不喜欢参与讨论,而更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人群中外向的人多还是内向的人多?答案是内向的人略多一些,大约在55%。
  三是价值观。有的时候学生明明擅长做一件事,却选择不去做,这往往是背后的价值观在起作用。例如有一名学生放弃参加学生会竞选,因为她的好朋友也参加竞选,且非常渴望竞选成功,她不愿和好友竞争,相对于竞选成功,她认为友情更重要。如果遇到班里有青春期逆反的孩子,提醒各位老师,最明智的方法还是避免跟孩子冲突,否则他们往往会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立意志而选择跟老师正确的建议对着干。
  在职业生涯初期,我曾经考出奥数教练的证书,因为我挺喜欢教孩子解决有难度的题目,但很快我就放弃了,因为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希望自己只是做一个学科教师,更希望能成为一名全面的教育工作者。所以我后来全情投入班主任工作,还写出《班主任兵法》,并走上教育管理岗位。我们常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的背后,其实还隐含着价值观,是价值观帮我们做了一个个人生的选择。
  四是目标与定位。前几天,平和高三有一名学生找我写推荐信,我对他印象深刻。一直到高一他都对物理很感兴趣,未来想做一名物理学家。后来偶然参加了一个哲学社团,便一下子爱上了哲学,高二选课毅然选了哲学课,并且和同学组建了一个哲学读书小组,每天都一起讨论哲学问题。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他成了在哲学方面很有造诣的高中学生。我问他,未来有什么打算,他说会从事哲学的教学以及学术工作。
  在学生时代就明确自己人生目标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在读书时代把自己归结为好学生或中等学生,等到离开校园走上社会后才发现,以往的评判标准已成过去式,于是陷入迷茫之中。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连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都不知道,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方向。
  人活一世,总是要解决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我为什么要活着,或为什么要过这一生。许多人终其一生,浑浑噩噩,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一问题。知道自己来自于哪里,属于哪里,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情。中国人强调从小立志,也是这个缘故。
  有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推荐给校长和老师们使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每当采取重要行动或做出重要决定时,详细记录下对结果的预期。等待事情过后,再加以比较。预期与结果之间通常会有差距,深入剖析其原因,便会对自身有不一样的认识。
  人性很复杂,认识自己很难。认识自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向内看,看到真实的自己,另一种是向外看,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归根结底还是向内看,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其实也是为了看到真实的自己。
  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上有一块神碑,上书: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长处与短处
  小时候,我曾幻想自己是全能英雄,后来意识到不可能。一个人的长处即便是天赋所在,也需要后天不断地练习。如果样样都是长处,你哪有那么多时间练习呢?而另一方面,短处却实实在在放在那里,总有一些地方是低于平均水平的,因为不是兴趣所在,也不去练习,如果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成功回避,只会越来越短。
  长处和短处通常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是:成于长,毁于短。
  我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任何时候机遇都是无所不在的,只不过,机遇会主动选择具有某些特质的人,这是我们的长处得以成就我们的本质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成功都有偶然因素,我们无须沾沾自喜,我们的成功不是我们应得的,同样,他人的失败也不是他们应得的。
  然而,有一种失败却是宿命,那就是我们的短处所导致的失败。彼得原理说,每一个人都会被提升至他最终无法胜任的职位。也就是说,我们因长处而进步,因短处而停止。更有一些人,因一些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疏忽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就如同人终有一死一样,我们的短处让我们无法逃脱。
  另一个后果初看不合常理,其实也很常见,那就是:毁于长,成于短。
  大家都知道杨修的故事,因为听到曹操传夜间口令为“鸡肋”,便自以为猜出了曹操的心事,告诉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得知后大怒,以“动摇军心”为由,斩了杨修。杨修聪明不假,但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不知道的是,因为他之前的一些自作聪明之举,曹操早已心生不满,他已经处于危险境地。这就是毁于长。
  西方有一句谚语,叫做: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那么,你眼中看到的都是钉子。有人曾经对北大部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出身教师家庭的学生占比最高。那是因为他们的教师父母看过了太多的优秀学生、问题学生,如果一个模范教师掌控力又非常强,他的孩子无疑是不太走运的,要么甘于成为一个被锤子不断敲打的钉子,要么反抗成功,获得新生。
  一个人如果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终其一生都被这个弱点所困,常常感到痛苦,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个弱点成了他人生的动力来源,摆脱这个弱点带来的困扰成了他人生的目标。你看,一个没有人生目标的人有了人生目标,而一旦有了人生目标,就不会被抑郁症所困了。
  刺猬与狐狸
  如何不浪费孩子的天赋,我有三个建议。
  首先,释放天性,成为自己。
  我认识一位朋友,孩子读一年级,他和太太比较开明,孩子在幼儿园时没有报什么补课班,学什么学科知识。结果小朋友进了小学后就感觉比很多孩子起步晚。这个孩子有一个特点,对地图特别敏感,家里客厅墙上挂了一幅世界地图,小家伙每天都在地图前研究,指点江山。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小朋友竟然都看进去并且记住了。随便问一个国家,都能说出在什么地方,首都是什么城市。随便拿出一面国旗,他都能指出这是哪个国家的。
  又过了几个月,我再碰到这个朋友,他说把客厅墙上的地图给撤掉了,因为小朋友回家不做作业,先研究地图。他们感觉这是浪费时间。我连忙劝告他赶紧把地图贴回去,换作是我,说不定还另外再买一个地球仪供孩子研究。对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学习,不但是学习,而且是享受。每一个人在其感兴趣的领域,都可以走得很远,而每一个人的自信心、人生乐趣,也都基于此。
  平和学校倡导“我自”精神,即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自然的环境,让他们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将来,他在这个优势领域成为前1%的人物,必有前途。可能有人会问,有些孩子资质平平,即便在其感兴趣的优势领域,也进不了1%,怎么办?没有关系,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刻意练习,进入25%总是可以的。另外再寻找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努力一下,也进入25%。这样,复合这两个领域,同时进入25%,那就几乎是5%的人才了。如果实在找不到另一个领域,根据某些学者的建议,不如就选择演讲。一个人有某个领域的特长,又具备很好的演讲能力,就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
  其次,正视困难,超越自我。
  我自己曾经非常不善于表达。从小到大,我都尽可能躲避任何登台发言的机会。鬼使神差地,在大学毕业择业的时候,我竟然选择了做教师。我后来想,可能在我的潜意识深处有突破自我的强烈意愿,因此在关键时刻做出了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主要靠“嘴皮子”吃饭,于是我的讲话能力得到了锻炼。后来做了管理,不可避免地要发表演讲,脱稿讲话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其实我很清楚自己并不具备演讲方面的天赋,但是朋友们都说我的演讲水平超过了大多数人。
  如果把一个人看作木桶,长处就是长板,短处就是短板。长板决定了理论上可以装多少水,短板则将理论值拉回到现实状态。因此,如果自身有明显的短板,我们就需要面对现实,努力超越自我。大部分时候,通过一定的努力,我们都可以在短板方面得到明显提升。就好像一门学科从90分提升到95分很难,但是从10分提升到30分则要容易很多。
  平和学校提倡自信与自省精神,认为它们是硬币的两面,一个真正自信的人,必须是一个善于自省的人。所谓自省,就是善于看到自己的短板,并努力练习提升。
  事实上,的确有不少意志力坚韧的人硬生生将短板练成长板。很多年之前,平和学校邀请了一位书法家来给学生做演讲并当众挥毫泼墨创作。这位书法家没有双臂,他用嘴巴叼着笔写字。他在很小的时候不幸遭遇电击,失去双臂,可以说他的木桶完全失去了一块板。
  但现在,他可以用脚完成正常人能完成的大多数事情,而且练成了非常棒的书法。
  最后,随遇而安,体验不同。
  耶鲁校长在2017年9月的新生开学演讲中,引用了狐狸与刺猬的故事,鼓励他们“做一只聪明的狐狸”。这个故事源于古希腊的一句谚语:狐狸多机巧,刺猬仅一招。
  刺猬的一招就是把自己蜷起来。纵然狐狸足智多谋,也无计可施。人的一生选择做刺猬还是做狐狸,是一个难题。我的建议是,既要做刺猬,也要做狐狸。我们要随遇而安,体验不同。
  中国人常说,一招鲜,吃遍天。这是刺猬的思路:将我们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就靠这一招行走天下。然而,世界是多变的,如果我们选择回避不熟悉的领域,世界于我们而言就狭隘了许多。对于像我这样的管理者而言,常常会碰到无法回避的事情,这时候,学一点狐狸的技巧,还是管用的。
  平和精神的核心是自主。培养自主的人,也是古今中外所有好的教育的共同特征。具备自主精神的人,才能勇敢面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并且及时变换自己的角色与身份,成为那个更快的适应者。因此,不必纠缠于做狐狸还是做刺猬。需要做刺猬的时候就做刺猬,需要做狐狸的时候就做狐狸。当身边都是刺猬的时候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做狐狸,而当身边都是狐狸的时候我们就自主选择做刺猬,我们自然会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作者:万玮  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成员,2006年上海教育年度人物。出版有《班主任兵法》系列三本,销量超过50万册,另有《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遭遇问题学生》《用服务的态度做教师》《向美国学教育》《教师的五重境界》《40岁,开始学做教育》等专著出版。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