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当一代音乐巨擘柴可夫斯基带着病痛离开人间之后,拉赫玛尼诺夫心情哀伤,为了缅怀一代大师,他写下了堪称绝笔的悲歌三重奏,以献给天堂中的伟人。琴韵悲哀寂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忧郁之情尽释其中。每一次,听完由钢琴主奏的旋律,悲情的泪水就会从我的眼中夺眶而出。这首钢琴三重奏足以与老柴的钢琴三重奏美!
“音乐是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最后也要回归到心灵中去。我所做的仅仅是简单明了地将我的心灵之语付诸笔端,这便是我的创作了。不论是爱情、痛苦、悲伤还是虔诚,通通都成了我的音乐。”
乐曲采用三部曲式。左手跨越两个八度的分解和弦几乎占据了钢琴键盘的一半,而右手则采用下行音阶式悠长而富有表现力的旋律和饱满的音响。这些是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风格最显着的特点。中段转为piu vivo(富有生机的、充满活力的),在右手双音和弦的伴奏下,悠长的主题旋律在左手出现,该旋律在《幻想小品集》中另一首作品《小丑》中也曾出现。随后旋律移到高声部,并逐渐增强形成高潮。再经过短暂的华彩乐段,进入第一段的再现。旋律以双音的形式极弱的再现,结尾以强奏的三连音三度和弦,强有力地结束乐曲。
真正的悲痛。
无法拭去的悲痛。
极致凄凉的悲痛。
似是丧失了一切的悲痛。
灰暗又光彩,柔美而激烈,拉赫玛尼诺夫兼具了肖邦的浪漫、李斯特的技术,但他比舒曼、勃拉姆斯更阴郁,更深沉,也更煽情,同时发展出更复杂、更丰富的合声进行以及更令人沉醉的旋律,在他的音乐里面,深藏了更多的挣扎和纠结,如同他颠沛流离的一生。
返回首页,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