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南泥湾》作曲者马可:新中国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

编辑:csm351
2021-12-01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年来到……”一首首熟悉、动听的歌曲,一段段经久不衰的音乐,这些经典难忘的旋律都出自同一人之手,而这位作者从来没有在音乐院校深造过,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后来却走上了音乐的道路,成为中国新音乐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就是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马可。
  马可(1918-1976年),江苏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马可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
  1918年,马可出生在江苏徐州的一个自由职业家庭,他的名字是从福音书上圣徒马可那里借用而来。1935年,他考入河南大学化学系,刻苦读书,“梦想做一个发明家”,以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一二·九”运动后,他和许多进步青年积极响应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走出校园,到开封火车站参加“卧轨请愿”示威,露宿10多天。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发起和组织河南大学“怒吼歌咏队”,编选和教唱抗日歌曲,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他以火一般的热情,创作了《保卫我们的平津》《抗日五更调》等群众歌曲。适逢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率“救亡演剧队”来到开封,住进河南大学大礼堂。马可一直跟随冼星海参加各种救亡歌咏集会,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得到了冼星海的直接教诲。
  1937年12月,19岁的马可毅然抛弃科学救国的幻想,投身到抗日洪流中。他参加了“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后改编为“军委会政治部抗敌演剧第十队”,创作出《保卫洛阳》《守黄河》《吕梁山大合唱》《游击战歌》等200多首富于战斗性的救亡作品,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被冼星海称赞为“极力趋向大众化、民族化的新形式”。
  马可和孩子们在一起
  1939年底,马可来到延安,经冼星海推荐,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在1943年的新秧歌运动中,他编写剧本、作曲、参加演唱和乐队伴奏。由他编写的节目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由他作为主笔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被誉为新歌剧的里程碑。
  1945年12月至1949年10月,马可随鲁艺挺进东北新解放区开展工作,先后谱写《我们是民主青年》《南泥湾》《咱们的军队回来了》《帮助军队打胜仗》《咱们工人有力量》等革命歌曲,同时还创作了《荒火》《血海深仇》《夫妻识字》《小二黑结婚》等歌剧。1947年2月,马可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夙愿。
  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可的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研究进入了全盛期。他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室主任、歌剧系主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主编等,长期担负着音乐教育、戏曲研究和发展新歌剧事业,同时还写出了《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百余篇音乐评论和理论文章。
  1976年7月,这位为人民而歌的音乐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歌至今还在人民中间流传,他走过的光辉路程,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
  马可一生致力于民族音乐研究,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重要贡献,为人民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有人说,马可的创作,是紧密地遵循毛泽东文艺革命路线和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斗争实践进行的。他以崇高的理想和革命的斗志,在每个关键时刻,迅速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在抗日战争中是这样,在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也是这样,他以歌曲来表现革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斗争生活,热情地为工农兵歌唱,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