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妈妈,你不喜欢我吗?”音乐大师一句话刺痛无数父母,孩子最大的追求只是一句肯定

编辑:csm351
2021-02-28来源:qq.com

  Professor前几天看了一个音乐家Benjamin Zander的大师课。其中有一个叫Annabelle Lee的亚裔小女孩,在课上演奏小提琴,小姑娘拉琴时一板一眼,乐声也十分流畅,可见平时练习十分勤勉。

  美中不足的是,她的表演感情不够充沛,看起来很紧张,演奏全程表情都过于严肃、僵硬,仿佛游离在音乐之外,无法全身心沉浸其中。

  音乐家Zander上前指导,不断带动孩子的情绪,琴声一瞬间就饱满了起来。

  点评完后,他突然走到台下,向小女孩的母亲问道:“你觉得你女儿她美吗?”

  女孩的妈妈显得有些无措:“According to my husband, yes.”(我老公说,她很美)

  Zander接着问道:”那你觉得呢?”

  妈妈想都没想就笑着否认:“No. Not yet.”

  Zander又问:“你觉得她小提琴拉得好吗?”

  妈妈再次表示否定,认为女儿表现不佳,摇头说:“No.”

  听完女孩母亲的回答,Zander似乎找到了女孩演奏的症结所在,他说:“我得告诉你一件最最重要的事,你的焦虑会影响到你的女儿。如果你一直表现出焦虑,她会成长为一个时刻都紧张忧虑的人。”

  他指着站在台上默默低着头的小女孩说:“需要改变的不是那里,而是这里(指向女孩的母亲)。她可以展现出她的技巧,却难以挤出一丝微笑——这才是我所担心的。”

  “你唯一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在课程的最后,他认真地鼓励小女孩:“玩得开心,享受生活,因为你是一个很棒的女孩,你有很棒的音乐天赋,你演奏得很好。”

  站在众多陌生人面前演奏,本来就是一件考验勇气的事,但本应该为女儿提供情感支持和力量的妈妈,却在众人面前,直言女儿不漂亮,琴拉得还不够好。

  正如音乐家所指出的那样,父母的焦虑和压力能让孩子掌握顶尖的琴技,却永远无法教会孩子如何表达真我,如何乐在其中。

  很多时候,需要做出改变的不是孩子,恰恰是家长自己。

  壹焦虑的父母,“空心”的孩子教育专家洪兰曾表示,父母不要过分的紧张,保持平常心很关键,孩子其实远比我们想象中敏感,如果父母很焦虑,那孩子必然会加倍焦虑。

  发愁孩子会说话的时间太晚、担心孩子太内向、害怕孩子学坏、担忧孩子竞争不过同龄人……父母时刻处于焦灼不安的状态,就会对孩子抱有一种无意识的否定,这种不耐最终都会投射给孩子。

  Professor经常感受到来自有娃朋友的各种焦虑,其中最多的就是择校焦虑。

  有个同事他的孩子刚上学时读的是一所普通幼儿园,在送女儿上钢琴课和几个家长聊天时得知,他们的孩子都从普通幼儿园转去了各种特色实验学校,他一下子倍感焦虑,开始和妻子商量,趁孩子入学没几天,赶紧退学转去上那些“一席难求”的幼儿园,不能让孩子从幼儿园,就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一截。

  同事女儿上了小学以后,成绩位居班级前列,但夫妻俩心中仍有不安。他在许多家长群里了解到,市内许多名校的孩子更“牛”,这些学校的教育水准被夸得天花乱坠……孩子能早早就接触奥数、少儿编程,阅读量比普通学校多几倍。

  他又陷入了新的焦虑,深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害怕女儿的优秀不过是“矮子里拔将军”,等到了初中一定就落后于人了。

  于是,夫妻俩决定把孩子转到“更好的学校”去,又开始为如何才能把女儿转到“更好的学校”里去而焦虑奔波,四处找人、打听消息。
  父母的焦虑给孩子留下的阴影是伴随他们一生的。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在题为《时代空心病:焦虑的父母和迷茫的孩子》演讲中提到,北大一年级的新生中有超过30%的学生有厌学、认为学习没意义的倾向,还有40%多的学生认为自己找不到人生的价值。

  不少孩子遵循父母灌输的成功和优秀的逻辑按部就班地长大,读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考最好的大学,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去努力?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空心”其实就是指缺乏意义感和存在的价值感。

  正是因为他们行动的意义和目标从来都是父母塞给自己的,而不是自己主动寻求和确立的。即便取得了成就,依然无法摆脱内心的空虚和无意义感,获得真正的踏实和快乐。

  父母的焦虑,会让孩子时刻处于紧张和自责之中,学不会自我调节,缺少自我驱动力。像一个在外力驱使下上了发条的机器,为了填补父母和自己的“安全感”奋力学习、工作,一旦失去外界强有力的驱动,就难以前进。

  孩子不是一个容器,不要试图让孩子升级打怪解锁新技能,将这个容器填满。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让孩子成为具有目标感、自我调节能力的人。

  贰放下焦虑,别做直升机型父母父母的焦虑往往来源于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过多不合理的期待和标准。

  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人生理想或遗憾投射给孩子,把孩子当做自己人生的延续。

  在综艺节目《放学后》里,小女孩吴欢芮的母亲对她寄予厚望、学习要求极高。写完作业还要练舞蹈,甚至为了节省时间,让孩子一边看书、一边压腿。

  吴欢芮写作业时,妈妈就坐在一旁盯着她,一边不断“输出”压力,一直把希望女儿“出人头地”挂在嘴边:妈妈每天辛辛苦苦上班工作,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切都是为了供你,为了让你有出息。

  “妈妈就想让你好好学,将来有个大出息。”

  看到女儿埋头不做声,忍不住不断逼问女孩,你难道不想以后上一个好大学吗,找一个好工作吗?

  向女儿灌输,家庭条件不好,你只靠你自己改变自己的人生,我帮不了你。

  女孩不想让母亲再逼自己,哽咽着说,自己已经有了目标,就一定会努力去实现的。

  母女俩写作业时大吵,妈妈被气哭跑走但这样的回答显然没能抚平妈妈的焦虑,妈妈的说教声量越来越高,依然不依不饶。

  小女孩最后终于忍不住反问道:“你一回来就是天天说我。”

  一边哭一边朝妈妈大喊道:“你再这样逼我,我可能真的会反呢!”

  有一种父母,习惯了对孩子过度养育、过度焦虑,被称为“直升机式父母”,他们就像时刻盘旋在孩子头顶的直升飞机,“监视”着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不能接受一丁点的失误。

  对孩子过分紧张,使他们无法承受孩子达不到自己制定的标准,往往控制不住把坏情绪留给了孩子,导致两败俱伤。

  叁不被肯定的孩子,一生都在受挫Professor的朋友小汪,讲过自己曾因为母亲的一个举动,心寒了很久。

  她小时候一直偏科,语文成绩很好,数学尤其差,每次考完试,父母从来不看她的语文试卷。

  父母给她安排了满满当当的课外辅导,每周六晚自习后她都要一个人穿越大半个市区去上课。

  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她的理科成绩有了小进步,语文作文更是被当做范文在班里传阅。

  放学后,她跑回家,迫不及待地抽出语文试卷想要跟妈妈分享喜悦,但妈妈却把语文卷子摆在一边,让她先拿出理科的试卷来,面色不虞地说:“先想想你那些数学物理化学吧!”

  这件事一直烙在小汪的心里,她一直想问母亲:“你为什么就不能夸夸我呢?”

  过度焦虑的父母习惯性盯着孩子的不足,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渴望着得到父母的认可。

  每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最初都来源于父母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赞赏的抚摸和一句真诚的表扬。

  一个不被家长肯定的孩子,一个时刻准备着接受家长批评和不满的孩子,很难鼓起勇气,表达内心的想法真实想法。

  父母的欣赏,会让孩子相信自己是被爱着的,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去探索这个世界,面对未知的挫折和生活的磨砺。

  三毛曾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说出一直藏在心底的对父亲的话:“对我来说,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学着看到孩子的闪光点,放下过分的焦虑,给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空间。

  Professor点评:“过分焦虑的家长必然会养出压抑的“空心”孩子,最后只会导致“两败俱伤”,扼杀孩子自身的潜力。只有父母豁达不焦虑,不过度干预,孩子才能充分地成为自己。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直达
 
       关键词: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CSMES  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才艺擂台赛  音乐培训   钢琴    中音联新文旅一带一路艺术小镇  C.CMU艺术小镇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