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给孩子《学音乐的理由》

编辑:csm351
2021-08-29来源:qq.com
  老师,请问我家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二级课?老师,为什么孩子右手还是没办法好好控制?左手的速度好像也比其他人慢?被一双双迫切又带点担忧的眼睛盯着,我只能语带安抚地说明孩子的状况。到底我的孩子怎么了?怎么会进度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如果她没有天分那是不是不该继续了呢?
  要想演奏一项乐器,并不像读懂基础的数学四则运算、背完7000个英文单字、理解化学式等一般学科一样只需动脑。演奏乐器是一项技术、思考、感知(听、视、触觉)等各方面能力的总和,除了需要如体育、美术等领域,以技术作为表达的手段外,也需要如学科般的许多知识理解。基本的能力从最外显的各种动作和技巧,到想要看懂乐谱的音高及节奏所需要的抽象思考及数学能力;待具备一定演奏条件后开始需要去学习如何从乐谱中的资讯去揣摩该曲目的情绪,甚至透过了解音乐家背景故事,进而更贴近地去传达作曲家的想法。而要想做到以上这些细节,则需要熟练到近乎反射动作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完美搭配。
  而小提琴之所以这么难入门的原因,是因为在基础的第一关动作的部分(包括了站姿、夹琴、持弓、按弦),就吓退了很多凭一股好奇的冲动便决定学小提琴的孩子和家长。但学琴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让我们来问问自己:我们会因为小孩物理不如爱因斯坦、羽球没有小戴厉害、英文能力不如native speaker、数学无法心算、国文无法写出如张爱玲般的隽永语句,就因此让小孩放弃这些领域的学习吗?
  怎么可能!
  没错,99%的家长的回答一定都是否定的。那否定的理由是因为这些科目有更深层的学习价值?还是只是因为升学成绩需要?
  最近在提倡的教育改革,很多人都认为学校的教育应该有所变革,除了科目间的界线不该再划分的那么清楚外,学习的重点也应聚焦于整合性的素养,而非局限于各科的专业知识。那音乐这个领域的教学是不是也应该要跳脱原本知识和技术的框架,发掘出对孩子的一生更有意义的学习重点?
  现今这个数位化的时代,各种免费方便又简单易上手的编曲软体随处可见,可以说是只要有手机、电脑,谁都能编曲写曲。这些科技产品让音乐的门槛好像不再那么高,不需太多的先备知识也能入门。既然用电脑就能够创作出音乐,那我们现在到底为何还要学音乐,甚至是学习演奏乐器呢?以下是几个在我学了20年的小提琴后,慢慢发掘并统整出来的附加价值。
  a.自信心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来自于自己有没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或是一个学习,透过上一篇(学音乐的理由?—是时候改变让孩子学小提琴的目的了!(1))的方法来增进孩子的成就感,让小朋友相信自己能够有所表现,进而一步一步达到强化孩子自信心的目的。而自信是会扩散的,当孩子在某一个领域开始感受到自己其实也可以表现的很好时,在其他领域的学习动机及成效也同样会获得提升。
  b.敏锐的听觉:(见音乐教育的角色突破(1)—音乐训练vs.语言发展)
  c.专注力:看许多网红或是在婚礼会场、展场的表演工作者拉琴,有时还能同时和听众互动,好像很轻松的样子,其实一点都不!千万别小看练琴时所需要的专注力!要想要有最基本拉琴的样子,从站姿、持琴、左右手手型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精雕细琢;若是想发出好听的声音就更不用说了,音准、运弓、揉音等基本的技术几乎是一辈子的课题;至于想要有黄俊文、曾宇谦一般神乎其技的表现,音色变化、乐曲理解(在e点详述)、各项特殊技巧更是不可或缺。当然并非每一个小朋友最终都要朝职业演奏家迈进,但是在严谨的练习过程中,能够训练孩子超人的专注力以及细心,这样的习惯往往会扩展到孩子在生活中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尤其是和练琴过程相像的学习上。
  d.一心二用的能力:在多数人的观念中,一心二用并不是一件好事,在我小时候也常常被师长们碎念不要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惨了!这篇是不是要屏蔽爸妈?),但事实上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的是需要我们一心二用甚至是一心多用的地方。举例来说,在课堂中抄笔记时,要能同时处理老师正在讲解的信息内容、消化理解、并转化整理成自己能够读懂的重点。可能有些老师会放慢甚至停下讲解的节奏让同学跟上,但是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社会,很多时候在和你沟通的对方是不会为了你而调整步调的,这时候就非常需要能够同时专注在一件以上的事情的能力。
  而练琴的过程正是在训练我们一心多用的能力。从一开始练习便需要训练让左手和右手做不一样的事情,当左手在为了一串快速音群伤脑筋时,右手却要持续淡定且平均的运弓;视谱需要在阅读谱中资讯(音高、强弱、表情、拍子)的同时,还要一面算拍子一面演奏;弦乐器在演奏时还需要非常专注地聆听自己发出来的声音,随时校正左手的音高及控制右手的音色。而当和他人合作时就更不用说了,音乐家被训练得要在忙着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聆听多个其他声部在做的事情,并机动地调整音量、音准、速度等等,让合奏能够更加完美。
  e.情绪的共感以及表达:音乐的演奏并非只是技术的表现,而是一个表达情感的媒介。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在失恋难过时听悲伤的情歌听到落泪、和朋友团聚因为唱或听HIGH歌让气氛热络起来等等的经验吧?人的情绪有喜怒哀乐,而音乐是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累积进化(或说演变)而来的,自然也会有这些情绪。相较于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的器乐曲多数没有歌词,作曲家要能以音符来表示他自己的所见所感,因此曲目需要较长时间铺陈,甚至有长达几十分钟包括了起承转合的乐曲;至于演奏家的工作,就是想办法将作者的原意最适切的传达出来了!要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便需要对情绪有很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借着同理作曲家创作该作品时的心境,去揣摩在许多音符和强弱记号等术语下所隐含的感情。在一次一次一点一点地去练习后,孩子对于情绪的感受力便会被强化,且更能够感同身受其他人的想法,这对于EQ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