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基础音乐教育发生格局性变化

编辑:csm351
2022-10-15来源:音乐周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基础为本。十年为一个年代。党的十八大距今已是十年,又是一代新人茁壮成长。这十年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各方面的改革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更难能可贵的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理念正在发生改变。刚刚过去这十年,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普遍的“教音乐”基础上已经出现“用音乐教”的萌芽,从习惯于“培育音乐人才”转而探索如何“用音乐培育人才”。
  基础教育更为显要,
  音乐教育水涨船高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财政转为优先投入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战略地位得到凸显。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既是对家庭教育的期望,更是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随之而来,则是夯实中小学校的经济基础。2011年至2021年,生均教育经费中,高等教育增长1.5倍,基础教育则约为2.5倍。国家层面也建立了基础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各地已基本实现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与此同时,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跃升至1144.2万,十年来报考人数激增逾65倍。
  这十年是强基的十年,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大河有水小河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师资、地位也得到有力保障。2021年数据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教师已经达到83万人,较十年前增长52.3%。在教育部制订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艺术课程课时则占据总课程课时的9%-11%,超过史地课程的3%-4%、外语课程的6%-8%,也超过科学课程的6%-10%。
  美育价值得到彰显,
  音乐功能展露多元
  “音乐教育有什么用?”在艺术课程开齐开足之后,我们必须清晰回答这一核心问题。模糊的“无用之大用”已不足以回应新时代学生与家长的深切关注。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拉开了新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中小学由普遍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方向扭转。但直到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方才更为全面地明确了音乐教育等美育工作的作用: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进入多发时期,学校、家庭、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音乐教育在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大有作为。当下和未来的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则是创新创造型人才的竞争,而音乐教育等美育工作在发展学生左右脑协调、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意能力方面的作用显著。人才培养当然也包括立德树人、培根铸魂,音乐等美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优化情操,感受和表现美好,和德、智、体、劳等共同塑造孩子的积极未来。现实的改变已经在推动认识的改变,认识的改变必将推动音乐美育行动的改变。
  基础音乐美育除了经济支撑,也得到“双减”的政策加持。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我国中小学生“减负”、矫正“过度教育”六十多年来,第一次明确运用国家政策工具向校外培训机构“开刀”,一时间学科培训从广告林立迅速转为偃旗息鼓。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特别增加“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表述,这是对美育的一次革命性认知刷新。2022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在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之外也增加了“创意实践”环节。不过,在实践中,很多音乐教师将“创新创造”狭隘化为“音乐创作”“音乐编创”,这就有失偏颇,暴露出大多数教师对“创新创造”以及创意思维的理解水平尚待提高。音乐教师尚需浏览创意思维、创造力培养的书籍文论等资料,方可真正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如此一来,原来被音乐教材和音乐教师弃之不理的音乐冥想、音乐催眠等则可顺利进入音乐课堂。
  学科地位持续加强,
  鲜明突出育人导向
  早在200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随后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由工具性向“以人为本”转变。但改革绝非一蹴而就,虽然第八次教改取得了巨大成就,却也存在与高等教育缺少联动、成就感较弱的不足。
  具体到音乐美育,虽然其能够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但这作用是应然而非实然,更不是必然。不可否认,在高校音乐教师(师范)教育学科中,还存在严重的音乐表演惯性偏向,诸多音乐相关人群对于音乐美育的看法还存在较大出入。比如普遍的“重音乐轻美育”现象,比如将学科融合实施为条块相加的“四不像”,比如将增加大段语言文字说明视为“加强人文修养”……音乐课程的美育实现,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高校音乐教师教育学科的全面转型。
  从近十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有理由对未来保持乐观。与21世纪初音乐院系较多出现“音乐教育学生转音乐表演专业”的情况不同,这十年来则更多是“音乐表演学生转音乐教育专业”。与此同时,音乐教育专业终于从“音乐学(教育)”中独立出来,“名正言顺”为独立的“音乐教育”;音乐院系更多引入音乐教育教师,尤其是熟练掌握少儿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教师;原来的“音乐教育大班制”在向“音乐教育小班制”以及“小组课”转变;音乐教育专业不再是“低配版音乐表演专业”,而是逐渐体现出自己的理念、行动和技术手段,焕发出自己有趣、有益、有效的耀眼光彩……刚刚过去这十年,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普遍的“教音乐”基础上已经出现“用音乐教”的萌芽,从习惯于“培育音乐人才”转而探索如何“用音乐培育人才”。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期盼更多有理想、有追求、有行动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来共同建设这一伟大事业。
  中小学校已逐渐施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与学校的课程开发自主权大为增加。各地中小学结合地区与学校本身的特色,纷纷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地方音乐课节与音乐类校本课程,增设了音乐选修活动、音乐实践活动等,来满足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需求。不但如此,各个学校也开始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方法,为音乐课程增加适应性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音乐教育文化的全面革新也正在进行中。在学校中,以往的更多以音乐教师为中心的情况,正在转变为“通过音乐支持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音乐教材为中心正在转变为以音乐活动为中心,以音乐课堂为中心正在转变为以学生的音乐生活经验为中心。美育之目的不是艺术,而是心灵,以及创造力。这就需要作为美育工作者的音乐教师积极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将学习的主动权传递给学生,探索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适合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的教育行动。其实,由旧的“教育三中心”向新的“教育三中心”转变,作为非应试科目教师的音乐教师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
  国家弘扬文化自信,
  传统音乐后程发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突出强调“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和特殊优势”。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得到了更多份额,“唱家乡的歌”在一些学校成为例行活动。基础音乐教育者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开始意识到讲清楚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和特殊优势的重要性。比如,中国传统音乐“弹性节奏”与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均分节奏”是“不同的不同”,而非“不及的不同”,更非“不对的不同”;又比如,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音”具有带“腔”性,常常是“带弯儿”的一个音而不是平直的一个音,中国传统音乐唱谱平直需要被矫正;再比如,中国传统歌唱大量使用“断”的技巧,“逢入必断”“上声略断”,一字断为多音节,一句断为多关节,歌唱与伴奏你一句我一句轮替,歌唱普遍追求“连贯”的理念需要被丰富。
  不仅是歌唱,中国传统音乐整体来说都深受中国语言的影响。中国戏曲常见一个字延续半分钟以上,一个音节所配音符错落约是西方歌剧一个音节所配音符的5倍左右,这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根基、美学信念和独特表现手法也同样是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所应重视的内核。音乐教育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魅力。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些本质,才能在保留中国传统音乐韵味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传统音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发生格局性变化,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也并不限于以上叙述。十年来,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一些地方尝试教师交流轮岗,城乡差别得到缓解,乡村的学校音乐教育得到明显加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越来越面向中小学美育实际,更多音乐教育工作者频繁、长期深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一线;基础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重应试轻素养的理念已得到根本改观,挤占音乐课堂现象已得到根本扭转,音乐师资正在得到持续补充……
  基础音乐教育之目的是通过音乐来发展人,认清这一目的即可不拘一格用音乐灵活多样地开展音乐教学。倘若方向明确,未来即为可期。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基础音乐教育满怀期待和信心。我们惟有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