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探究独弦琴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传承,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编辑:csm351
2021-07-30

  独弦琴是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曾为宫廷乐器,以一弦弹奏而得名,现主要在我国广西防城港京族地区及邻国越南流传,曾因琴音小、琴曲少、传承区域与传承方式局限等原因濒临失传。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独弦琴得到了一定的传承,但很少有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学校,特别是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主要培养音乐表演与音乐教育人才,如若地方高校能利用地缘优势将独弦琴引入课堂,让音乐专业学生掌握独弦琴的演奏与教学,对于今后独弦琴在更广阔的区域、更广泛的群体中传播、传承意义重大。
  独弦琴在学校的教育传承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深入,独具特色的独弦琴作为地域性教学资源进入地方校园。主要通过广西防城港京族地区及南宁市部分中小学、少数高校在音乐类课程中融入独弦琴、在校园内组建独弦琴表演团队等形式进行教育与传承,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壮族为主的广西地区,流传于京族地区的独弦琴得到的关注不够。
  就目前校内传承现状来说,其教学区域局限,且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对弹唱技能等音乐本体层面的内容进行教育传承,而独弦琴背后的“文化”传承尚未得到重视。作为中国古老的、具有跨国音乐价值的、京族独具特色的乐器,独弦琴所蕴含的社会历史、民俗文化是深厚且独具一格的,在其音乐技能传承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呈现独弦琴的“整体文化”并进行传承值得深思。
  独弦琴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传承意义及可行性
  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声乐、西洋乐和少数汉族民乐等方面,这就导致了民族器乐,特别是优秀的少数民族器乐教学的欠缺。独弦琴作为地域性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是地方院校实现教学创新、形成教学特色、打造教学品牌的途径。
  广西众多高校已开展地方民族音乐进课堂的实践,在各院校已有“主打”特色音乐课程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追求教学种类的多样。从乐器学的角度来说,在教学中融入独弦琴,不仅是对中国古老弦乐器的拾遗,更为边境民族音乐的传承、少数民族乐器的教学与理论研究、乐器学的学科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
  独弦琴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传承策略思考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我国各地区高校音乐专业相继将地方优秀的民族音乐纳入课堂。但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不应只是音乐对象的多元,更应是音乐背后的历史源流、民俗文化等内容的多元、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多元,以此促使学生不仅会弹奏、会表演,且能科研、能教学。
  教学为主,实践为辅的教育传承模式针对不同高校不同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广”与“专”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在音乐专业中进行独弦琴的教育传承。“广”是面向所有学生,在《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等音乐理论类“大课”的相关章节中运用网络与多媒体设备通过图文视频介绍独弦琴,虽只是小篇幅地介绍独弦琴,但受众面广,可让所有参课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独弦琴。
  “专”即开设独弦琴演奏课等专门课程进行教学,借助特色课程,培养独弦琴演奏人才。音乐专业课程教学不能止步于课堂,尤其是技能类课程,必须通过多次舞台实践巩固音乐技能,锻炼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推动地方特色乐器参加校内外各类演出与竞赛,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也是对地方文化的展示宣传。
  采风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课堂,近距离接触音乐文化必不可少的途径,独弦琴广泛流传于京族民间,并依托于京族民俗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风活动,直观地感受与体验独弦琴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鼓励学生通过科学研究与创业实训等形式进一步了解、研究独弦琴,指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进行独弦琴的理论研究与音乐培训、乐器销售等创业实训,这样不仅是对地方民族乐器的传承,更为学生在专业上进一步深造以及未来创业就业提供了实践平台。
  结语
  独弦琴作为地方优秀的民族乐器进入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丰富了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课堂,促使教学内容日益实现多元化,注重音乐本体、历史源流、民俗民风、发展变迁等多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