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品味古琴里的文人美学

编辑:csm351
2022-05-31来源:广州日报

  2003年,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那一批联合国非遗项目,中国入选了两个,除了古琴,还有一个是昆曲。
  “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刚刚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我们可以在展厅中一睹22张宋、元、明、清珍贵古琴的绝代风华,以及古琴文化世界的风雅。
  “奏刀而玉质,成器而金声”
  2004年1月1日,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沉寂已久的岭南古琴多年来第一次公演。广东琴人以此纪念岭南古琴的一代宗师杨新伦105周年诞辰。演出的第二天,杨新伦的嫡传弟子、岭南琴派第八代传人谢导秀在海珠区东晓南路的家中告诉记者,当时全国“精通”古琴的专家不过区区50人左右,爱好者仅数千。而在广东,经常一起交流的爱好者,也只有五六十人。
  一晃,时间已经过去了快20年。谢导秀先生已经仙逝。但他心心念念的古琴文化,好像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在小洲村、在沙湾镇、在永庆坊、在农讲所,身着汉服,怀抱古琴的少男少女们,在树荫间、斜阳里轻步走过,意气风发。
  所以我们能在广东省博物馆里与刚刚开幕的“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相遇,在展厅中一睹22张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宋、元、明、清珍贵古琴的绝代风华,以及粤博所藏书画、文房、古籍的风雅。
  那是《修竹远山图》中的山亭独坐,是《推篷春意图》中的花枝烂漫;是烟江叠嶂,是“杏花春雨两晴天”。
  琴名,有“大吕”,有“雪声”,有“松石间意”。那是人与自然的通感,是心与音乐的联接,“奏刀而玉质,成器而金声。山川畀之耶!其天性之耶!”
  这或许是之前许多琴人所望而不可得的风雅。
  岭南的古琴,广东的琴人,又不只有风雅。
  宋末,崖山,十万军民蹈海殉国,《古冈遗谱》传留世间。
  广东四大名琴之“绿绮台”,见证邝露抱琴的悲壮;“天蠁”则在抗日战争中亮相“广东文物展览会”,无声却有力。
  琴声,琴心,都是时代的精神。
  展出一级文物16件/套
  “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共展出文物展品6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6件/套,另有工艺类辅助展品百余件。广东省博物馆的专家表示,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音乐、艺术的民族。中国乐器众多,古琴因何独得文人青睐,成为文人之器,众器之君呢?展览在“山隐隐”“水迢迢”两个部分中,从“音乐艺术”与“文化特征”两个方面,来讲述古琴独特的魅力。
  第一部分“山隐隐——古琴音乐艺术”,以文人美学为切入点,带观众听懂琴曲。一个人第一次听琵琶、古筝或钢琴等乐器演奏,很容易便能够感受到乐曲旋律之美;但第一次听古琴,往往会难以把握其美感,形容不出好在哪里。其实这正是古琴音乐的最大特点:不以旋律取胜,而极为注重音色。这种写意化的表达宜于抒发性情,与文人审美高度契合。展览这一部分将中国传统哲学与审美相结合,用不同风格的文人书画作品来表现各种音乐特征,将声音之美形象化、可视化。在文人美学的体系下,与观众一起赏琴曲,品琴音,感受古琴音乐艺术氛围。
  第一部分展出的重量级展品——北宋“松石间意”琴,琴背后所镌刻的琴名为苏东坡题写。此琴流传到明代,又有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沈周、王宠等人落款铭刻于上。如此众多的名家题刻聚集在一张琴上,实属珍贵。现场还能听到广陵派琴家马维衡用这张琴弹奏《平沙落雁》的录音。
  文人美学和音乐艺术融合
  第二部分“水迢迢——古琴文化世界”,介绍古琴的发展历史、历代文人琴家、琴谱、琴派的形成,以及琴歌相和、文人雅集等传统,展示一个丰富博大的文人精神世界。古琴从先秦礼乐到文人之器,漫长的历史中,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都与琴有着不解之缘:汉代的司马相如、蔡文姬,魏晋时期的嵇康、陶渊明,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等,无一不是琴中高手。这一部分结合文人斫琴与文人藏琴,讲述古琴独特的记谱方式、众多的琴家流派、丰富的文化典故,以及深厚的文人传统。
  中国古代早期,琴被视为礼乐制度的重要载体。汉代以后,古琴的音乐性受到更多的重视,琴身的形逐渐由半箱式向全箱式过渡,增大了共鸣箱,音乐表现力增强。魏晋时期不同琴式开始出现。唐代,琴的结构趋于成熟,较之后世宋代的琴显得面板圆鼓,琴音更为响亮。而“唐圆宋扁”的不同形制,代表的也是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和使用场景。
  在古琴文化史上,琴从来不是独立存在,无论是典礼、宴乐还是雅集,与之相伴的总有诗书画弈和静雅器物。苏六朋的《十八学士图》中,大文人们几人一组,或抚琴,或对弈,或展卷,或品茶,再现了一个典型的古琴使用场景。广东省博物馆专家表示,古琴音乐是文人美学和音乐艺术的高峰,悠远缥缈;古琴文化是文人传统与古典文化的江流,奔涌绵长。高山流水,大音希声,展览在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的氛围中,为观众营造一个静谧惬意的古琴世界。
  为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展览期间将陆续推出策展人导赏、学术讲座,古琴弹奏教育课程、展厅古琴演奏等互动活动。
  艺课堂名琴探秘
  “松石间意”琴
  时代:北宋
  尺寸:通长122.5厘米
  琴式:仲尼式
  琴为桐木面板,梓木底板。鹿角霜灰,通体髹黑漆。发小蛇腹断、流水断和牛毛断。黄金徽,和田玉轸、和田玉雁足。琴底满刻铭文,连琴名共有文字题刻十二则,印款一枚,是目前所见题刻数量最多的古琴。落款者多为宋、明、清著名文人,且以吴地文人为主,如苏东坡、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沈周、文彭、王宠、石渠、陈庭鹭等。如此众多的名家题词聚集在一张琴上,这在古琴中颇为罕见。据其上“坡仙琴馆”印章,此琴曾为苏州怡园主人顾文彬(1811-1889)所藏。
  潞王“中和”琴
  时代:明
  尺寸:通长120.8厘米
  琴式:列子式
  琴为桐木面板,梓木底板。八宝灰胎,通体髹黑漆,磨损处可见下层红漆,发小蛇腹断和牛毛断。
  蚌徽,玉质雁足。琴底板项部楷书琴名“中和”,龙池下刻:“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落款“敬一主人”,下有篆文“潞国世传”印章。
  张瑞图制琴
  时代:明
  尺寸:通长125.3厘米
  琴式:仲尼式
  琴为桐木面板,梓木底板。鹿角霜灰,现漆为后髹,深栗壳色,黑中泛红,漆底隐现小蛇腹断纹。池沼皆为长方形。蚌徽,红木雁足,足底为委角方形。龙池内右侧墨书“天启六年岁次丙寅仲秋月……”,左侧“果亭山人瑞图制”。
  此“果亭山人”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张瑞图的名号。张瑞图的书法笔势生动、峻峭劲利、顿挫疏爽、节奏感强,是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称,张瑞图也是一位制琴爱琴之人。
  “凤鸣”琴
  时代:宋
  尺寸:通长127.7厘米
  琴式:伶官式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诗经·大雅·卷阿》
  琴为桐木制,薄鹿角霜灰,通体髹黑漆,发牛毛断加流水断。蚌徽。琴底颈部刻篆书琴名“凤鸣”,其下刻行草四言诗两行,落款“景祐元年春日,清画堂主人题”。下有篆书方印“王元颖印”。此琴曾经《今虞琴刊·古琴征访录》记载,时为藏家袁均所藏。
  朱致远制琴
  时代:元
  尺寸:通长121.8厘米
  琴式:仲尼式
  琴为桐木面板,梓木底板。鹿角霜灰,黑漆,流水断加细密牛毛断。池沼为长方形,纳音低平。蚌徽。琴底龙池内纳音右侧刻“赤城朱致远制”。朱致远为元末明初人,所斫琴为历代琴人珍爱。
  卫中正款琴
  时代:北宋
  尺寸:通长117.4厘米
  琴式:仲尼式
  琴为桐木面板,梓木底板。鹿角霜灰,通体髹栗壳色漆,漆面有修补痕。面漆发蛇腹断,起剑锋。蚌徽,雁足底刻五瓣梅花形,带绒剅角质轸七个。龙池内纳音左侧阴刻楷书“宋庆历道士卫中正制”。卫中正是北宋制琴高手,他曾奉旨斫“琼响”琴,明王祎为该琴作《琼响操》,可见后人对其所斫之琴的珍视。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