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头条 > 正文

以“歌”为枪 人民的音乐家

编辑:csm351
2022-09-18来源:今日石家庄
他们是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他们是“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写呼声”的红色音乐家,他们都是滹沱儿女。
战争年代,他们以“歌”为枪,创作出了大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的优秀歌曲,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的伟大现实。这些歌曲传遍了前线、后方,成为振奋民族精神、争取民族解放的号角,极大地鼓舞了国民士气。
他们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而且在他们离世许多年后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曹火星:“颂党第一歌”的创作者
在我党的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诞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歌曲,其中,被称为“颂党第一歌”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经过一代代人的传唱,至今经久不衰。它的作者就是石家庄平山籍人民音乐家——曹火星。

1924年,曹火星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岗南村。从小性格腼腆,喜欢读书,1937年,13岁的曹火星一口气考上了三所中学,其中包括保定中学。全家人都很高兴。拿着父亲给的六块大洋,曹火星本打算踏上去保定的求学之路,但没想到“七七事变”爆发,曹火星被迫辍学。
“读书救国”梦破碎,曹火星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抗日救国会,成为村里青救会的主任,帮民兵收粮食,带着儿童团员站岗放哨。
1938年初,少年曹火星瞒着家人,在一个深夜,偷偷跑出来,到平山县县农会参加革命。4月,平山县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了一支宣传队——铁血剧社(后名为群众剧社),14岁的曹火星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曹火星原名曹峙,1940年,剧社集体到华北联大学习,为表明抗战到底不怕牺牲的态度,很多年轻人都改了名字。同为老乡和剧社成员的张学新改名“张血星”,曹峙改名“曹火星”。“火”和“血”都是红色的,这表达了少年们想成为一颗红星,做一名无产阶级战士的愿望。
曹火星从小喜爱音乐,喜欢听村里人吹笛子、拉胡琴、敲锣鼓。上小学时,他对音乐老师弹奏的风琴很感兴趣。后来学校放假,他借到一件筝琴每天弹来弹去,学会了识简谱。作为剧社唯一能识简谱的人,进入华北联大后,曹火星被分入音乐系。
初入学时,曹火星略显苦闷。“他一心想着拿着枪上战场,消灭日寇,认为那才是革命”,女儿曹红雯说。卢肃是曹火星的老师,也是《团结就是力量》的曲作者,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少年的心事,对他说:“你手中的笔也是一杆枪,你用它写出好的歌曲,鼓舞大家抗战,同样也能消灭敌人”。听了这话,曹火星安心了不少。很快,他写出自己的处女作《上战场》。卢肃看过后,认为不错,鼓励他发表,这首歌被发表在了学校的刊物上。
1943年,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的小册子,宣扬“攘外必先安内”,破坏抗日统一战线,鼓吹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延安的《解放日报》及时发表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进行反击。
当时,群众剧社根据形势发展化整为零,组成若干小分队深入平西地区,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当年秋天,曹火星一行4人从边区总部河北阜平出发,徒步来到了堂上村,开展群众工作。
堂上村是现隶属北京房山霞云岭乡的一个偏僻小村庄,一间不大的房间内砌着一张炕、炕上放着一张小桌子,桌上有一盏煤油灯。这本是一个中堂庙的偏殿,也是曹火星的居所。
白天,曹火星参与剧社工作,晚上,便点着煤油灯,坐在炕沿上创作。当时,剧社在堂上村根据民间曲调填词创作了四首抗战歌曲,但觉得民歌力量不够,不能表达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日决心,于是,曹火星开始着手创作新歌。
他构思了三晚,最后用一夜的时间写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看着天空泛起鱼肚白,曹火星推开门,把这首新歌教给了一位在外站岗的儿童团小战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之后,这首歌就在村里广泛传唱。曹火星觉得民间流行的霸王鞭表演很有气势,便让老百姓一边耍霸王鞭,一边唱这首歌。
歌唱家王巍在《掌握时代脉搏的作曲家——火星》一文里写道:“仔细分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你会发现这首歌惊人的质朴。歌词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老百姓心里的大实话,流畅、上口。”最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在霞云岭、涞水和易县一带传唱,词曲在《晋察冀日报》上刊登后,这首歌就从霞云岭飞到了晋察冀边区,解放战争后,传遍了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的歌名被改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最初歌词中的“他坚持抗战六年多”,随着时间变化,最终成为了“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成为国家新的工作重点。曹火星创作了《勘探工人之歌》等反映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歌曲。为了写《勘探工人之歌》,他去内蒙古勘探队和工人生活一个月。他说,只有这样,创作出的东西,才贴近人民生活。
曹火星曾说过:“我的命、我现在所有成就都是党和人民培育的结果”。
公木:不朽的军歌之父
他从滹沱河畔走出,负笈北京时即宣传“抗日救亡”,后奔赴延安,一生为英雄的人民军队讴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铿锵有力,《英雄赞歌》荡气回肠。他心中牵挂故乡,藏书及字画珍藏等遗物全部捐赠家乡,设立的薪火奖学金至今惠泽家乡学子,病逝后长眠故里。他,就是革命诗人公木,是石家庄市近代革命史上十大名人之一。
公木原名张永年、张松如,1910年6月21日出生于辛集一个农民家庭。在滹沱河畔长大的他,形容自己童年时的眼界就像冀中平原一样平坦,“既平庸、平凡、平淡,又平实、平阔、平展”。
1938年,28岁的公木西渡黄河到延安,在抗大学习4个月,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任时事政策教育干事,在军直政治部文艺室工作。在延安,他的视野进一步开阔起来,还结识了著名作曲家郑律成。一位诗人,一位音乐家,两人惺惺相惜。
一天,郑律成来到公木的窑洞串门,无意中发现了公木在笔记本里写的一篇短诗《子夜岗兵颂》,就悄悄拿去谱成一首独唱歌曲,公木听后非常高兴,说:“一首诗变成一支歌,那确实是一个质的飞跃。”一个写诗、一个写曲儿的两人从此结为合作伙伴。
公木生前回忆说:“当时冼星海和光未然合作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很受欢迎。那什么是大合唱呢?不但我不了解,郑律成也不很了解什么叫大合唱。郑律成就跟我说,咱们也写个大合唱吧。那咱们写什么呢?就写八路军吧,八路军大合唱!就写八支歌,八路军嘛。他连起来做个谱儿,大家一块儿唱。”
那硝烟弥漫的战场,那冲锋陷阵的号角,那威武雄壮的队伍,使诗人的灵感之火化作撼人心魄的诗句。公木带着激情,一气呵成,写出了《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八路军与新四军》《炮兵歌》《骑兵歌》《军民一家》等八首歌的歌词。
尤其是《八路军进行曲》,坚毅豪迈,热情奔放,音律和谐,朗朗上口,有着一往无前、无坚不摧、排山倒海的革命气概。同年冬,这首歌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油印出版,首演于延安中央大礼堂。
1940年《八路军进行曲》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后,犹如插上了翅膀,带着高昂、激越的旋律自由地翱翔在各抗日根据地,成为激励广大军民团结抗战,英勇杀敌的精神力量。刘白羽曾经评价说:“这支歌如狂飙天落,旋卷整个艰难困苦而又英勇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英雄年代。”1941年8月,该歌获延安五四青年奖音乐类甲等奖。
1942年5月,公木以唯一部队文艺工作者的身份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周扬向毛泽东介绍了公木,说:“这是公木,写八路军军歌的。”公木在1997年深情回忆:“主席说了一句话让我终生不忘:‘写兵好,唱兵好,演兵好!’”
解放战争中,各部队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公木对歌词作了修改,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49年此曲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曲目。1965年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此后,公木一直奋战在我国文艺战线,1998年病逝于吉林长春。如今,公木先生的塑像仍矗立在吉林大学的校园内;公木的灵柩安葬于河北省辛集市烈士陵园。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