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省际 > 正文

陕西信息:梨园盛世,易俗百年

编辑:csm351
2012-08-17

 梨园盛世,易俗百年。作为曾经和英国皇家剧院、莫斯科大剧院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历史悠久的名牌剧院的西安易俗社,一百年来,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录着秦腔戏曲的发展与兴衰,承载着数千年三秦父老的喜怒哀乐与奋斗历史,更用经典与品牌的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朴素的西北人民。

百年易俗:经典与品牌的力量
  

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剧照之一



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剧照之二



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剧照之三

 梨园盛世,易俗百年。作为曾经和英国皇家剧院、莫斯科大剧院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历史悠久的名牌剧院的西安易俗社,一百年来,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录着秦腔戏曲的发展与兴衰,承载着数千年三秦父老的喜怒哀乐与奋斗历史,更用经典与品牌的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朴素的西北人民。

百年易俗:经典与品牌的力量
  

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剧照之一



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剧照之二



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剧照之三

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剧照之四


经典秦腔剧《三滴血》剧照



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剧照之五

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剧照之六



新编秦腔剧《柳河湾的新娘》剧照


  8月13日上午,西安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在西安易俗社大剧院隆重举行。这一天的西安,不仅牵动着陕西人的目光,包括大西北,乃至全国惦记着易俗社和秦腔的人,都会西望长安,想目睹一眼易俗社的百年盛典。

秦腔不死 秦音不绝

  “百年易俗树秦腔,百尺竿头再辉煌”,这是一生热爱戏曲艺术,尤其喜爱秦腔,关心秦腔艺术发展的习仲勋同志的夫人齐心,给易俗社百年华诞送来的祝福。
  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委托,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到会祝贺。
  文化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戏剧家协会和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甘肃省戏剧家协会、青海省戏剧家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戏剧家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戏剧家协会,纷纷发来贺信。
  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省政协主席马中平等出席会议,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西安市市长董军莅临庆典会场。
  “近年来,百年易俗社沐浴着文化改革的春风,紧追时代步伐,呈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创作的《柳河湾的新娘》、《秦腔》等一批优秀剧目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奖励,充分展示了现代秦腔艺术的时代魅力,对秦腔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景俊海在致辞中高度评价成功改革后的易俗社。
  董军在致辞时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安秦腔剧院公司改制和易俗小剧场全新开放后,易俗社坚持继承传统、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新路径,已逐渐成为秦腔精品创作与展演的重要平台、文化惠民的时代先锋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典范。
  “百年易俗社生机勃勃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样一句话:秦腔不死,秦音不绝”。在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专家座谈会上,众学者齐聚一堂,热议百年易俗社。“移风易俗,启迪民智是一种大胸怀。而正是有了这样的大胸怀,也才有了百年易俗社的长盛不衰”。中国戏剧研究会副会长周育德激动地表示。


  周育德说,提起易俗社,会有一种敬意油然而生。易俗社从成立开始,就有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担当。“移风易俗,启迪民智”是一种大胸怀。与易俗社同时代成立的剧社大都已经消失,而易俗社发展百年,流传至今,这绝对发人深省。在易俗社的百年发展历史上,有着强大的创作阵容,从编剧到演员,都有业内的顶尖人物,出现这种英才辈出、薪火绵延的现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易俗社从创立之初,就有着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开启民智、文化惠民的大胸怀。”
  上海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陈达明也表示,易俗社在中国独一无二,是中国戏剧界的骄傲。“秦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俗社可以说是秦腔这种‘非遗’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易俗社的辉煌百年,就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和物质文化遗产完美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才能得到最大的保证。

易俗精魂 史诗再现

  “乐奏长安,声动云天”。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在易俗大剧院的成功上演,将易俗社百年庆典活动推向高潮。这台秦腔史诗浓缩了百年易俗社的发展历程和光辉岁月,不但收获了全场观众的掌声,更是得到了多位名家的交口称赞。
  《易俗社》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半小时的演出,然而它通过四个篇章,将100年来的风风雨雨演绎的淋漓尽致。著名评论家何西来、苏育生,中国戏剧研究会副会长周育德等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和前辈都纷纷用“震撼”来形容这台演出。
  特意从北京赶回故乡参加易俗社百年庆典的著名文艺评论家何西来对秦腔史诗《易俗社》高度称赞:“秦腔如何从庙会艺术,发展到进入剧场正式演出,在百年历史上,秦腔如何远播华夏大地,如何启迪民智,我们都从这台史诗中找到了答案。”
  苏育生和周育德也说,这台史诗形象立体地展现了易俗社的百年历史,传递了易俗社重要的历史节点和佳话,演出进行得很成功。编剧的眼光颇为犀利,选点准确,这台专门为易俗社百年华诞打造的史诗,是一批批优秀的幕后人员精心努力的杰作。
  在史诗《易俗社》的四个篇章中,鲁迅老先生于1924年为易俗社题字“古调独弹”的片段实在让人为之动容。何西来说:“鲁迅作为最具时代特色的思想启蒙家,针砭时弊,忧国忧民,对京剧都没有如此高的评价,却被易俗社的秦腔所打动,写下‘古调独弹’这四个字,说明秦腔对中华民族的确意义深远。”
  而在“还我河山”篇章中,有“易俗社见证西安事变”的重要段落,这也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周育德说:“我对这段历史了解得并不多,但今天看了这场演出感到很震撼。这段历史反映了民族命运的兴衰,其深远重大,但知道的人并不多,我希望通过这场演出,能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
  易俗社创始人之一封至模的后人封五昌说:“我对易俗社经历的每一件故事都如数家珍,易俗社的这台表演的确颇具匠心。但我相信易俗社在历史上的重要程度远远不止这些,有几个人还知道它是陕西辛亥革命的仅存硕果。”易俗社在百年风雨中淬炼的易俗精神,已经远远超于秦腔本身,它所传达的“移风易俗,启迪明智”的本质,在一次次被发扬光大。封五昌说:“我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易俗社,读懂它在承担民族兴衰时担起的重任。”
  退休干部余先生在看完这台演出后非常激动,他说:“易俗社不仅是陕西的骄傲,中国戏剧的名片,更是中国一张亮闪闪、响当当、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这台史诗剧通过几个重大的事件,展示出了易俗社的沧桑变迁和百年风貌。我希望它可以成为常态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易俗社,进而了解秦腔。”

改制转企 破茧成蝶

  时代在呼唤着百年剧院破茧成蝶。
  2007年6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按照“保护传承与面向市场并重”的思路,以期利用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把以易俗社为代表的西安秦腔剧院打造成西安的强势文化品牌。移交后,西安曲江新区以市场化、精品化为导向,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市场经营并举的发展路径,一方面推行以聘用制为主的干部竞争上岗制,一方面全面推行企业化改革。
  文化体制的改革,让易俗社燃起了复兴的希望。
  2009年6月10日,公司与170名竞聘上岗的员工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西安秦腔剧院转企改制工作全面完成。期间,西安秦腔剧院创排的《柳河湾的新娘》入选“五个一工程”,主演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
  改革后,古老的秦腔艺术坚持面向市场,以资本为纽带,与旅游业紧密结合,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2009年8月,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改制以来,公司着眼戏曲传承,打造艺术精品。一方面坚持以“精品化创作”为导向,以“大剧目带动”为战略,加大新戏大剧创排力度。《柳河湾的新娘》在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后,又先后荣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大奖。除了提升《柳河湾的新娘》,公司还创排了大型秦腔现代戏《秦腔》、大型秦腔历史剧《七步诗》、新编秦腔历史剧《大明宫》,秦腔戏曲电影《寒窑记》等,这几部戏均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赏。
  在创排新剧目的同时,公司复排了20余部传统经典剧目,2009年公司复排了秦腔最为传统经典的《三滴血》和《火焰驹》,用“老酒换新瓶”的方式在尊重传统经典秦腔的基础上,保留了秦腔的灵魂和精气神,演出后,得到广大戏迷的热烈欢迎。
  改制以来,公司进行公益性及商业性等各类演出2000余场,惠及观众近千万人。2011年,公司累计完成各类演出1065场,各项收入超过4191万元,实现经营利润60万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经营收入连年攀升,在全国改制院团中已成为新的标杆。

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剧照之四


经典秦腔剧《三滴血》剧照



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剧照之五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
    • 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
    • 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