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学校 > 正文

双导师制:教育追求“幸福型”滋长

编辑:csm351
2011-11-08

导师,也许在大学比较普遍;导师制,也许在大学较为盛行。而在城市科技学校,“双导师制”,则成为引导学生幸福成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每个学生各不相同,各有特点。根据中职生起点低、差异大、对自我认识不清、对前途茫然的特点,学校采用“双导师制”,为学生配备德育导师(班主任或德育教师)和专业导师(专业课教师),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进行专业辅导,指导学生记录成长日记、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及时记录、月月评定、以学期为阶段调整指导,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规划未来。

“正德立身砺能树人”,以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德育工作,让更多的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是城市科技人始终不懈的追求。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学生终身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真正认识和了解学生,帮助学生重树信心;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帮助学生锤炼品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内化个人品德,“双导师制”成为学校培养合格建设尖兵的新思路,成为育人成才的风景线。

“双导师制”的基础:大德育视角,面向全体施教

“双导师制”虽然强调面对个体,实行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但这种机制必须建立在一种更宽广的育人视野中。

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正德立身”的教育理念,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的新育人观。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开设了生命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三大类、四大模块,涵盖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27门德育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有效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思想情感的认同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知、情、行的有机统一。

加强德育网络建设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学校建立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学校校长负责,分管校长主管,学生工作部门实施,教学等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团委和学生会积极参与的德育工作组织体系以及“学校——学生科——专业部——班级”的四级管理网络,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即教师肩负教学工作岗位职责和德育工作岗位职责)。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加强德育活动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是学校主题教育的主旋律,学校除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及禁毒、交通安全、普法等专题教育活动外,还注意推陈出新,采用“一个主题,多项活动、连续举行”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教育效果。如“爱心感恩”系列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红五月比赛等,每个系列活动至少含四种以上表演形式。如每年的一二·九校园文化艺术节,包括校园歌手比赛、黑板报、手工艺、书法、美术等10多种形式,历时两个月。丰富的活动,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丰富了课余生活,陶冶了情操。

旁白 大德育的视角,体现了全方位育人的意识和大局观。

“双导师制”的特性:贯彻爱的理念,关注个体提高

“双导师制”,非常注重学生个体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因材施教。

注重挖掘个体亮点,引领整体前进

客观地说,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往往入学成绩低,偏科、偏门的较多,智能水平差异大。但“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专长,教育不能像车间流水线生产标准件那样培养学生,应该多一把尺子衡量”。学校帮助学生分析自我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发展志向等,指导学生科学认知专业,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注重关爱特殊个体,助推整体前行

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单亲离异家庭孩子多,贫困低保家庭孩子多,学习困难孩子多,外来务工子女多。对此,学校深感难度之大,深感责任之重,所以始终着力重塑学生自信心,创设各种机会让他们找到成就感,看到自己被重视、被关爱的希望,用爱心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层,用爱心开启学生尘封的心智,用爱心拓展学生美好的人生。如:学校通过师生“手牵手心连心”活动,关注那些学习有障碍、心里有烦恼、生活有困难、品行有问题的学生,发掘他们的潜质,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成就他们的人生,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效果十分明显。

尊重学生自身实际,累积整体信心

在精英教育理念支配下,社会普遍认为中职学生是“失败者”,简单地给他们贴上了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标签,一旦出了问题更是大加指责。殊不知,有些学生还是未满18岁的孩子,他们能够在短短两年内实现学生到从业人员的角色转变,参与社会激烈的竞争,本身就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因此社会、家长、学校要真正认识和了解学生,要包容学生的缺点,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校借助技能节、艺术节、学校开放日,搭建展示学生风采的舞台,邀请社区代表、家长走近学生,看学生精湛的技能、看学生拼搏的精神、看学生精彩的才艺、看学生成功的微笑,让他们对学生重新定位,以平等的目光、赞许的神情帮助学生点燃成功的希望。

旁白 双导师制,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育人规律和个别化教育的艺术。

“双导师制”的重点:尊重学生成长规律,锤炼品行

一些教育往往对学生渴求过多,要求过高,动辄以“成功模范”和“道德楷模”衡量他们,学生不堪重负,学校德育建设和学生人格发展陷入了“知行不一”的尴尬境地。而学校德育教育强调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习惯。

小处着手,注重德育实效

学校根据中职学校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德育教育做小、做实,便于学生规范养成。如学生礼仪教育就从“礼典、仪表、语言、人际交往、公众场合、待客”6个方面入手,明确规范,由小及大、先易后难、由行到知,直至积小德成大德,实现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品德和素养。

大处着眼,注重德育长效

学校认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要为学生职业发展、终身成长服务,帮助学生适应角色的快速转变。如,在实训车间推行“5S”管理,渗透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对实习生实行跟踪教育,定期引导,从服装穿着、仪容仪表、工具摆放、工作步骤等方面强化要求,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尽快对接岗位要求。

贴近实际,激发实践领悟

学校德育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开展德育活动,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活动中,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到实践中。实践体验,对接社会要求,多年来,学校与100多个社区、企业加强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进行挂职锻炼、开展志愿者活动,进行专业技能实践,主动将“学、思、知、行”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适应社会要求,还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做人。

激发自省,内化个人品德

每每发生与学生相关的热点话题、在社会上引起重大争议的事件,学校都会适时引导,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网、校报、校刊、网络BBS、贴吧等平台进行思想观点大讨论,通过观点争鸣和碰撞,引发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规范,内化个人品德。

旁白 体验是品质形成的渠道,引导是品德铸就的方式。

景与情的特写 学生的“导师”有方

诸鑫炯老师班内有一位学生吴某,16岁,走读生,学习成绩偏下,智力较好,对汽修专业学习不太感兴趣,各科成绩平平。性格孤僻,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装病或逃学来抵抗。

面对这种情况,诸老师没有简单地对其进行处分,而是多次与其谈心,多次上门家访,甚至跟邻居交流情况,终于找到了吴某叛逆和对抗行为的深层原因。原来,吴某的母亲在他三岁时因病过世,缺少母爱的关怀,看到人家孩子都在父母的关爱下快快乐乐,健康成长,而他却只有父爱。再加上父亲很快就娶了继母,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了很大的创伤,于是他把自己封闭起来。另外,吴某的父亲是一名普通职工,厂里经常三班倒,工作压力较大,与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孩子;而他的继母,在一些细节方面对孩子的关心教育不够,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与孩子的沟通更少。

为了让吴某尽快转变过来,诸老师制定了专门的计划,首先跟家长多次沟通,对其家庭教育方法进行指导,说服家长加强交流,以倾听和鼓励为主;其次诸老师在吴某犯错误时,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其三诸老师利用吴某在汽修某专项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互助组,让其担任组长,促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年下来,吴某在专业技能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

而这仅仅是城市科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缩影,因为学校267名“诸老师”都在为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努力着,他们被称为学生的“导师”。

微型论坛 学生幸福成长是教育的第一要义

张巨浪

原材料通过加工,变成产品,这是工厂的责任,而把不同个性的人,经过教育,变成既有做人的共同准则又有个人特长的建设者,这是教育的责任,学校就是担当这种责任的摇篮。

显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让“自然人”变成“社会人”。而校训“正德立身砺能树人”,体现了这种精神。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别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就现阶段来看,这个群体是比较特殊的,因此要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施教,关注个体提高,激发群体生成,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在这过程中,教育要给学生以幸福,要让他们既体验现在成长的幸福,也要让他们具有能力创造未来的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双导师制”,就是为学生幸福成长保驾护航,为学生未来幸福开辟通道。

(作者为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校长)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