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国外音乐教育体系

编辑:csm351
2010-06-27

   一.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

  铃木镇一是1898年出生于日本的音乐教育家。他所创立的“才能教育”教学方法,在50年代取得了显著成绩。60年代在日本接受其方法教育的儿童超过20万人。铃木教学法以其非常成功地教授儿童学习演奏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和长笛等乐器,引起了世界音乐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当代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又一比较有影响的体系。

  铃木的教育观念并不以培养音乐家和职业音乐工作者为主要目标,而是希望通过最好的方法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传播“音乐中的爱”,使所有的儿童都能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人类具有真正优美的心灵与感觉。

  铃木镇一本着对艺术及人类潜能的肯定,提出“才能音乐教育”。这里所谓的“才能”,并非指培育天才儿童,而是指开发深藏于每个儿童内在的潜能。他通过儿童学习“母语”的启示,把他的音乐教育哲学基础和方法称之为“母语方法”。他发现儿童能够轻易而自然地学会他们自己的母语。无论各种语言多么复杂和困难,儿童都会成为他的母语的专家。领木感到如果儿童有能力掌握像语言难度那么大的事情,那么这种能力也会使儿童成功地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铃木认为,“母语方法”对音乐教育的启迪是:

  母语是依靠环境来学习的。整个环境都是孩子的老师。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人是其环境的产物。只要有美好的音乐环境就能够造就具有美好音乐能力的孩子。

  母语的学习是不断地听、模仿和重复的过程。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也应该充分重视听、模仿和重复的作用。

  母语的学习是以非正规的过程为基础,以儿童的能力自然发展的。没有人会硬性地规定孩子到几个月时,讲话能力就要发展到某种程度。音乐的教育也应该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和实际能力。

  母语的学习过程是自然、愉快的。幼儿学讲话时,是从简单的单音开始,在父母、亲人不断的鼓励下,逐渐会讲词语、句子。音乐的学习也应该有自然、愉快的环境,要不断地以爱心鼓励儿童的点滴进步。

  铃木的才能教育有五项原则:更早的教育、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指导方法、更多的训练和更高水平的指导者。

  铃木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有以下特点:

  (一)才能教育越早开始越好。 铃木曾说过,当婴儿刚生下的那一天,我们就应该把唱片挂上唱机,让他聆听最美好、高尚的音乐。使儿童听音乐就像听母亲讲话一样,使音乐教育与婴、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相同过程。铃木的主张是音乐教育从零岁开始。虽然婴儿时期不进行系统的学习、训练,但是音乐听觉的培养、美好音乐的熏陶,将为儿童以后的音乐能力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创造优良的音乐环境。铃木认为,应该提供好的音乐录音带给父母和家庭,让美好的音乐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准备学习演奏的曲目,孩子听熟了之后,不但学习得快,也为他的演奏确立了一个高标准的追求。

  (三)充分利用模仿、重复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大量练习。传统的教学往往总是要求儿童学会看谱再演奏,常常是这些困难的读谱扼杀了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使儿童不能享受演奏的乐趣。根据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的特点,应该通过对录音音乐和对教师的模仿、大量的重复练习,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敏锐反应和高超的音乐记忆。铃木所强调的重复不是机械的单纯重复,而是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使儿童总是有新的学习目标的重复。

  (四)用听觉引导儿童的学习。如同学习语言是由“听”开始的一样,学习音乐必须从倾听优秀音乐的实际音响开始,而不是从辨认音乐符号、学习概念开始。

  视谱在教学中也是重要的,但是演奏的进度不依赖于视谱能力,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安排进度。

  (五)母亲直接参与儿童的学习活动。母亲的参与在铃木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她或者先于儿童,或者和儿童一起学习,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练习的认真努力,成为激励儿童的最直接的榜样。母亲与教师的密切配合也使儿童随时都会得到鼓励和帮助。这也是铃木体系在早期儿童技术才能音乐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保证之一。

  (六)创造集体教学和观摩的机会。铃木认为,在集体的学习环境中,儿童之间可以获得更接近于自身水平的技术榜样和精神榜样。适当的竞争也会激励更强的上进心。铃木建议在教学中安排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的集体教学,以便让年幼的儿童有机会和比他们年长的、技术上较高的儿童一起学习。

  (七)高质量的教材和高水平的教师。铃木教育体系的教材选择标准严格。要求通过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优秀小品和世界名曲的主题、片段来发展初学儿童的音乐技能。要求让儿童学习各国的民歌、童谣和各个时代的著名作品,而不让儿童接触格调不高的音乐。目的是提高儿童的音乐趣味。铃木十分重视教师的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对儿童的极大爱心和耐心。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严格认真的作风,才能成为高水平的指导者。

   一.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

  铃木镇一是1898年出生于日本的音乐教育家。他所创立的“才能教育”教学方法,在50年代取得了显著成绩。60年代在日本接受其方法教育的儿童超过20万人。铃木教学法以其非常成功地教授儿童学习演奏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和长笛等乐器,引起了世界音乐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当代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又一比较有影响的体系。

  铃木的教育观念并不以培养音乐家和职业音乐工作者为主要目标,而是希望通过最好的方法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传播“音乐中的爱”,使所有的儿童都能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人类具有真正优美的心灵与感觉。

  铃木镇一本着对艺术及人类潜能的肯定,提出“才能音乐教育”。这里所谓的“才能”,并非指培育天才儿童,而是指开发深藏于每个儿童内在的潜能。他通过儿童学习“母语”的启示,把他的音乐教育哲学基础和方法称之为“母语方法”。他发现儿童能够轻易而自然地学会他们自己的母语。无论各种语言多么复杂和困难,儿童都会成为他的母语的专家。领木感到如果儿童有能力掌握像语言难度那么大的事情,那么这种能力也会使儿童成功地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铃木认为,“母语方法”对音乐教育的启迪是:

  母语是依靠环境来学习的。整个环境都是孩子的老师。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人是其环境的产物。只要有美好的音乐环境就能够造就具有美好音乐能力的孩子。

  母语的学习是不断地听、模仿和重复的过程。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也应该充分重视听、模仿和重复的作用。

  母语的学习是以非正规的过程为基础,以儿童的能力自然发展的。没有人会硬性地规定孩子到几个月时,讲话能力就要发展到某种程度。音乐的教育也应该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和实际能力。

  母语的学习过程是自然、愉快的。幼儿学讲话时,是从简单的单音开始,在父母、亲人不断的鼓励下,逐渐会讲词语、句子。音乐的学习也应该有自然、愉快的环境,要不断地以爱心鼓励儿童的点滴进步。

  铃木的才能教育有五项原则:更早的教育、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指导方法、更多的训练和更高水平的指导者。

  铃木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有以下特点:

  (一)才能教育越早开始越好。 铃木曾说过,当婴儿刚生下的那一天,我们就应该把唱片挂上唱机,让他聆听最美好、高尚的音乐。使儿童听音乐就像听母亲讲话一样,使音乐教育与婴、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相同过程。铃木的主张是音乐教育从零岁开始。虽然婴儿时期不进行系统的学习、训练,但是音乐听觉的培养、美好音乐的熏陶,将为儿童以后的音乐能力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创造优良的音乐环境。铃木认为,应该提供好的音乐录音带给父母和家庭,让美好的音乐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准备学习演奏的曲目,孩子听熟了之后,不但学习得快,也为他的演奏确立了一个高标准的追求。

  (三)充分利用模仿、重复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大量练习。传统的教学往往总是要求儿童学会看谱再演奏,常常是这些困难的读谱扼杀了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使儿童不能享受演奏的乐趣。根据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的特点,应该通过对录音音乐和对教师的模仿、大量的重复练习,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敏锐反应和高超的音乐记忆。铃木所强调的重复不是机械的单纯重复,而是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使儿童总是有新的学习目标的重复。

  (四)用听觉引导儿童的学习。如同学习语言是由“听”开始的一样,学习音乐必须从倾听优秀音乐的实际音响开始,而不是从辨认音乐符号、学习概念开始。

  视谱在教学中也是重要的,但是演奏的进度不依赖于视谱能力,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安排进度。

  (五)母亲直接参与儿童的学习活动。母亲的参与在铃木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她或者先于儿童,或者和儿童一起学习,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练习的认真努力,成为激励儿童的最直接的榜样。母亲与教师的密切配合也使儿童随时都会得到鼓励和帮助。这也是铃木体系在早期儿童技术才能音乐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保证之一。

  (六)创造集体教学和观摩的机会。铃木认为,在集体的学习环境中,儿童之间可以获得更接近于自身水平的技术榜样和精神榜样。适当的竞争也会激励更强的上进心。铃木建议在教学中安排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的集体教学,以便让年幼的儿童有机会和比他们年长的、技术上较高的儿童一起学习。

  (七)高质量的教材和高水平的教师。铃木教育体系的教材选择标准严格。要求通过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优秀小品和世界名曲的主题、片段来发展初学儿童的音乐技能。要求让儿童学习各国的民歌、童谣和各个时代的著名作品,而不让儿童接触格调不高的音乐。目的是提高儿童的音乐趣味。铃木十分重视教师的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对儿童的极大爱心和耐心。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严格认真的作风,才能成为高水平的指导者。
  二.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

  1965年美国教育部艺术人文教育资助的、在纽约曼哈顿维尔学院举办的音乐课程研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而且由此产生了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其目标是探讨学生音乐学习的潜能,制定从小学到中学循序渐进的新型课程指南和有关的教学材料。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是美国60年代音乐教育界对中小学音乐课程设计在思想观念和方法上的一项重大革新。它的理论基础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过程》一书中所阐述的理论观念。

  布鲁纳提出,为尽快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材料,最有效的途径是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学科材料形成综合、全面的认识。一门课程在其教学的进程中,应该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上来,以这些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了与其相适应的完整体系。

  布鲁纳认为,如果能够明确学科的基本结构,并进行适当的组织,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都能够理解复杂的概念。在音乐中,音高、时值、力度和音色是基本的要素;在视觉艺术中基本要素是空间、光、色、线和组合,这两者最终的要素都是形式。基于这些要素,按照概念复杂程度的不断增长形成课程的方法和教材,就能够实现理想的螺旋型课程结构。

  布鲁纳的思想影响了美国绝大多数学科的课程设计,其中同样对音乐教育产生了影响。曼哈顿维尔的音乐课程计划就是把对学科的认识过程设计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环”的系列。每一个环中的学科结构不变,学生从最基础的环的内容开始,大部分学习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前面的问题引发出后面的问题,螺旋越向上,就能够越来越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整体的学科结构。

  在为三至十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的“综合音乐课程指南”中,音乐学科基本结构的六个组成方面是:音高、节奏、曲式、力度、音色、和声音型。它与十六个发展水平阶段联系起来,成为音乐概念发展的立体螺旋形式。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还完成了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术语编排的基本音乐概念系列。目的是对音乐概念有更明确、具体的表述,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曼哈顿维尔课程研究的成果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最新发展基础上的,它为未来音乐教育的目标、形式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贡献。
  三.综合音乐素质教育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是指学科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是通过构成音乐的共同性因素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总体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是本世纪60年代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赞助的音乐教育研究项目“当代音乐教育计划”的研究成果之一。针对美国当时传统音乐课程中,以彼此割裂的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只能对音乐获得支离破碎的印象的问题,提出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了解所学习的音乐作品与特定的历史时期、风格等的联系,有碍于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洞察、理解等音乐能力。

  这项研究后来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校的表演团体产生了积极影响。传统的美国学校表演团体中,以乐队排练代替了音乐课程,目的就是展示精美的音乐表演。他们参加许多比赛、音乐节和典礼等功用性和礼仪性活动,这虽然能为其成员提供一种愉悦的感受,但这只是音乐的制造,未必是完美的音乐教育。因为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只能得到总谱中某一分声部的演奏体验,个人音乐能力难以充分发展,难以全面地学习音乐史、音乐风格、理论和作品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表演成了目的,而它本应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音乐素质一词往往用来指表演者的综合音乐品性,它是用于实践的理论,是用于音乐表演中的知识和技能。”在综合音乐素质教育中,包含各种音乐活动——表演、听赏、分析、作曲、指挥和改编,并建立一种富有刺激性的音乐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有机会不断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创造性的音乐体验”。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使音乐表演与素质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成为互相促进的关系,这是对音乐表演技术活动的积极革新和充实发展。
  四.卡巴列夫斯基的新音乐教学大纲

  卡巴列夫斯基(1904~1987)是前苏联的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是一位热爱儿童、热爱音乐教育工作的音乐家。他认为,儿童是生活中最善良、最纯洁的,如果作曲家不为儿童工作,不仅是剥夺了孩子的很多东西,而且作曲家本人也会失掉很多。他倾注了毕生精力于儿童的音乐教育。卡巴列夫斯基在70年代曾主持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音乐实验室”的工作,领导编写、制定了新的音乐教学大纲。并在70岁高龄时,毅然辞去音乐学院教授的职务,亲自到普通小学任教8年,研究、验证、总结和推行新大纲的实施。

  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育观念深受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美育思想的影响。他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作为新教学大纲的题词。他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道德伦理与美是一致的”这一美育思想极具价值。他认为,道德伦理与美的一致性在孩子与艺术的接触过程中表现得最充分。因为艺术的特点、艺术课程与科学技术课程的原则区别,就在于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兼有道德伦理因素和美的因素。任何力量都不能把这两种因素分开。所以,没有艺术,特别是没有音乐,就不能真正地培养人的个性。“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

  卡巴列夫斯基明确指出,新大纲的教学目的不是要求掌握某些技能技巧,而是要提高学生真正的艺术修养。新大纲注重音乐与文学、造型艺术、以及人类文明历史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要使学生理解音乐就是生活本身。

  卡巴列夫斯基以歌曲、舞曲和进行曲三种形式作为新课程教育的核心。他认为,这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音乐基础,而其他则都是它们的变体和发展。

  这套教学大纲是由一系列课题组成的,也就是专题性地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连续性。教师可以在学季或全年的大纲范围内将教学内容灵活掌握,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各年级的主要课题例如:

  一年级:《三根支柱——歌曲、舞曲、进行曲》、《音乐表达什么》、《音乐的语言是什么》。

  二年级:《歌曲、舞蹈、进行曲发展为歌曲性、舞蹈特点、进行曲风格》、《音调》、《音乐的发展》、《音乐的结构》。

  三年级:《祖国的音乐》、《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是没有疆界的》、《世界上各民族的音乐是互相影响的》、《作曲家、演奏家、听众》。

  四年级:《音乐与文学、美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年级:《我们是否可以看见音乐》、《音乐的改造力量》、《音乐的力量何在》。

  六年级:《音乐的形象》、《音乐的戏剧性》。

  七年级:《音乐与当代生活》。

  八年级:《音乐的评价》。

  这套教学大纲充分体现了“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这一原则,体现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形成他们的艺术观、世界观的目的。
  以上所介绍的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和改革项目是20世纪世界音乐教育的主流,并且跨越进入了新的世纪。自20世纪以来,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是许多国家普遍重视培养儿童音乐能力的学校音乐教育;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关注青少年的音乐能力培养,创立了各具特色、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教育观念从培养少数音乐天才转向对全民艺术素质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相关学科的影响,艺术教育中不同学科之间的逐渐融合渗透已成为发展趋势,预示了美好的前景。对于艺术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目的等一系列哲学、理论问题的探讨,正在不断地深入进行。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把艺术教育摆在整体教育的大背景、摆在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加以研究。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在不断进取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在大力改革,比较艺术教育研究必将成为富有重要意义的系统工程。
  原文链接:http://www.cshsxx.com/oblog/user1/84/archives/2006/1012.html


  二.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

  1965年美国教育部艺术人文教育资助的、在纽约曼哈顿维尔学院举办的音乐课程研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而且由此产生了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其目标是探讨学生音乐学习的潜能,制定从小学到中学循序渐进的新型课程指南和有关的教学材料。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是美国60年代音乐教育界对中小学音乐课程设计在思想观念和方法上的一项重大革新。它的理论基础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过程》一书中所阐述的理论观念。

  布鲁纳提出,为尽快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材料,最有效的途径是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学科材料形成综合、全面的认识。一门课程在其教学的进程中,应该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上来,以这些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了与其相适应的完整体系。

  布鲁纳认为,如果能够明确学科的基本结构,并进行适当的组织,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都能够理解复杂的概念。在音乐中,音高、时值、力度和音色是基本的要素;在视觉艺术中基本要素是空间、光、色、线和组合,这两者最终的要素都是形式。基于这些要素,按照概念复杂程度的不断增长形成课程的方法和教材,就能够实现理想的螺旋型课程结构。

  布鲁纳的思想影响了美国绝大多数学科的课程设计,其中同样对音乐教育产生了影响。曼哈顿维尔的音乐课程计划就是把对学科的认识过程设计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环”的系列。每一个环中的学科结构不变,学生从最基础的环的内容开始,大部分学习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前面的问题引发出后面的问题,螺旋越向上,就能够越来越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整体的学科结构。

  在为三至十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的“综合音乐课程指南”中,音乐学科基本结构的六个组成方面是:音高、节奏、曲式、力度、音色、和声音型。它与十六个发展水平阶段联系起来,成为音乐概念发展的立体螺旋形式。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还完成了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术语编排的基本音乐概念系列。目的是对音乐概念有更明确、具体的表述,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曼哈顿维尔课程研究的成果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最新发展基础上的,它为未来音乐教育的目标、形式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贡献。
  三.综合音乐素质教育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是指学科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是通过构成音乐的共同性因素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总体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是本世纪60年代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赞助的音乐教育研究项目“当代音乐教育计划”的研究成果之一。针对美国当时传统音乐课程中,以彼此割裂的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只能对音乐获得支离破碎的印象的问题,提出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了解所学习的音乐作品与特定的历史时期、风格等的联系,有碍于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洞察、理解等音乐能力。

  这项研究后来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校的表演团体产生了积极影响。传统的美国学校表演团体中,以乐队排练代替了音乐课程,目的就是展示精美的音乐表演。他们参加许多比赛、音乐节和典礼等功用性和礼仪性活动,这虽然能为其成员提供一种愉悦的感受,但这只是音乐的制造,未必是完美的音乐教育。因为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只能得到总谱中某一分声部的演奏体验,个人音乐能力难以充分发展,难以全面地学习音乐史、音乐风格、理论和作品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表演成了目的,而它本应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音乐素质一词往往用来指表演者的综合音乐品性,它是用于实践的理论,是用于音乐表演中的知识和技能。”在综合音乐素质教育中,包含各种音乐活动——表演、听赏、分析、作曲、指挥和改编,并建立一种富有刺激性的音乐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有机会不断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创造性的音乐体验”。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使音乐表演与素质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成为互相促进的关系,这是对音乐表演技术活动的积极革新和充实发展。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