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日本音乐治疗的形成和发展

编辑:csm351
2010-06-16

  音乐治疗是二战期间从美国的军队医院精神病院发源并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近代人文科学,它结合了音乐心理医学等诸多实践类应用学科的特长,以辅助的角度帮助人类缓解病痛的折磨。音乐治疗是运用音乐对人体所具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效的特点,对人类身心疾病的恢复身体机能的维持和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所进行的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治疗手段。日本的音乐治疗是受到美国的影响,是今年来发展迅速的国家之一。以下是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对日本音乐治疗的考察和体会。
  1.日本音乐治疗的形成

  上世纪60年代初的日本对音乐治疗还是一无所知,这时名为《生活之艺术》一书在东京出版发行。这本书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音乐在生活中对人类身心的影响及作用。

  这本书可以说是在日本出版的第一本有关于音乐治疗方面的专著。此书的作者叫“樱林仁”,他当时是东京艺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樱林仁致力于发展日本的音乐治疗,他不但翻译了大量美国音乐治疗的文献资料,还积极的投身到各所音乐大学中开展音乐治疗的普及讲座。樱林仁为推动日本音乐治疗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1967年受樱林仁的邀请,英国的音乐治疗师Juliette.Awin到东京艺术大学进行音乐治疗的讲座。此次的讲座在日本的学术界掀起了很大的冲击和反响。两年后〈1969〉Juliette.Awin再次受到邀请到日本的东京和大阪做巡回讲座,这次她介绍了关于智障儿童音乐治疗的实践技法。此次Awin的巡回讲座在日本再次掀起了一股对音乐治疗的学习热潮,日本的音乐治疗在以后短短的几年中便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始创阶段。从日本的音乐界、心理学界、医学界、教育界中聚集了众多对音乐治疗抱有浓厚兴趣的人士,参加了这次讲座,他们受到Awin的启迪治疗界的带头人,在音乐治疗的教学策划以及实践工作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日本音乐治疗学会”的成立经过
  日本的音乐治疗逐渐进入了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日本社会各界纷纷以民间组织的形式成立了多个音乐治疗协会及研讨会,例如在1970年由樱林仁倡导并发起了“日本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座谈会”。这个协会每年发行研究年报,向日本国内介绍海外先进的音乐治疗技术以及优秀的治疗案例,为拓展日本的音乐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75年由松井纪和在日本举办了首届“暑期音乐治疗培训班”,这个为期一周的培训班在每年夏季都聚集着来自日本各地的热心参与者,人们在这里交流音乐治疗的心得体会,聆听专家的讲座并参加音乐沙龙。“暑期音乐治疗培训班”为初学者及富有经验者提供了共同学习,相互切磋的场所。这个组织的活动至今仍然延续着。

  1986年5月日本成立了“bio-music研究会”这个研究会是以心理学家、演奏家、医学工作者、教育家等理论界人士组成的专门研究音乐治疗学理念为核心的专业机构。这个当时只有50余名会员的小型组织目前已经发展到会员超过了1000名。

  1994年4月,以音乐治疗的社会实践为基础核心的40余位活动家组织并发起了“日本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协会”。这个协会的宗旨是从音乐治疗的临床研究出发,科学并灵活的运用音乐治疗的理论,使其和社会实践有机的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总结音乐治疗的意义和功效,使其不断的发展和前进。
  1995年4月,“日本bio-music研究会”和“日本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协会”合并成“全日本音乐治疗联盟”,至此日本音乐治疗学界的统一管理机构应运而生。“日本bio-music研究会”和“日本临床音乐治疗协会”仍属于联盟下属的两个分会。“全日本音乐治疗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日本的音乐治疗迈进了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发展阶段。联盟成立后,设置了各种性质的工作委员会,如: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评定工作委员会、制定培养音乐治疗师的教学大纲工作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在短短几年中便做出了大量积极有效的社会工作。

  1996年6月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评定规则由“全日本音乐治疗联盟”颁布出台,同年,第一批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考评工作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展开,1997年4月由“全日本音乐治疗联盟”认可并颁发资格证书的首批100名音乐治疗师诞生。此后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评定每年举行一次,到2004年1月25日,第8次评审工作结束后,目前在日本拥有音乐治疗师资格的专业人士为943名。

  “全日本音乐治疗联盟”分别在1997年2月和2000年11月召开了两届学术集会后,于2001年4月更名为“日本音乐治疗学会”,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全国范围的学术集会,目前该学会的会员已超过6000人。

  音乐治疗是二战期间从美国的军队医院精神病院发源并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近代人文科学,它结合了音乐心理医学等诸多实践类应用学科的特长,以辅助的角度帮助人类缓解病痛的折磨。音乐治疗是运用音乐对人体所具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效的特点,对人类身心疾病的恢复身体机能的维持和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所进行的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治疗手段。日本的音乐治疗是受到美国的影响,是今年来发展迅速的国家之一。以下是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对日本音乐治疗的考察和体会。
  1.日本音乐治疗的形成

  上世纪60年代初的日本对音乐治疗还是一无所知,这时名为《生活之艺术》一书在东京出版发行。这本书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音乐在生活中对人类身心的影响及作用。

  这本书可以说是在日本出版的第一本有关于音乐治疗方面的专著。此书的作者叫“樱林仁”,他当时是东京艺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樱林仁致力于发展日本的音乐治疗,他不但翻译了大量美国音乐治疗的文献资料,还积极的投身到各所音乐大学中开展音乐治疗的普及讲座。樱林仁为推动日本音乐治疗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1967年受樱林仁的邀请,英国的音乐治疗师Juliette.Awin到东京艺术大学进行音乐治疗的讲座。此次的讲座在日本的学术界掀起了很大的冲击和反响。两年后〈1969〉Juliette.Awin再次受到邀请到日本的东京和大阪做巡回讲座,这次她介绍了关于智障儿童音乐治疗的实践技法。此次Awin的巡回讲座在日本再次掀起了一股对音乐治疗的学习热潮,日本的音乐治疗在以后短短的几年中便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始创阶段。从日本的音乐界、心理学界、医学界、教育界中聚集了众多对音乐治疗抱有浓厚兴趣的人士,参加了这次讲座,他们受到Awin的启迪治疗界的带头人,在音乐治疗的教学策划以及实践工作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日本音乐治疗学会”的成立经过
  日本的音乐治疗逐渐进入了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日本社会各界纷纷以民间组织的形式成立了多个音乐治疗协会及研讨会,例如在1970年由樱林仁倡导并发起了“日本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座谈会”。这个协会每年发行研究年报,向日本国内介绍海外先进的音乐治疗技术以及优秀的治疗案例,为拓展日本的音乐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75年由松井纪和在日本举办了首届“暑期音乐治疗培训班”,这个为期一周的培训班在每年夏季都聚集着来自日本各地的热心参与者,人们在这里交流音乐治疗的心得体会,聆听专家的讲座并参加音乐沙龙。“暑期音乐治疗培训班”为初学者及富有经验者提供了共同学习,相互切磋的场所。这个组织的活动至今仍然延续着。

  1986年5月日本成立了“bio-music研究会”这个研究会是以心理学家、演奏家、医学工作者、教育家等理论界人士组成的专门研究音乐治疗学理念为核心的专业机构。这个当时只有50余名会员的小型组织目前已经发展到会员超过了1000名。

  1994年4月,以音乐治疗的社会实践为基础核心的40余位活动家组织并发起了“日本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协会”。这个协会的宗旨是从音乐治疗的临床研究出发,科学并灵活的运用音乐治疗的理论,使其和社会实践有机的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总结音乐治疗的意义和功效,使其不断的发展和前进。
  1995年4月,“日本bio-music研究会”和“日本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协会”合并成“全日本音乐治疗联盟”,至此日本音乐治疗学界的统一管理机构应运而生。“日本bio-music研究会”和“日本临床音乐治疗协会”仍属于联盟下属的两个分会。“全日本音乐治疗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日本的音乐治疗迈进了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发展阶段。联盟成立后,设置了各种性质的工作委员会,如: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评定工作委员会、制定培养音乐治疗师的教学大纲工作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在短短几年中便做出了大量积极有效的社会工作。

  1996年6月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评定规则由“全日本音乐治疗联盟”颁布出台,同年,第一批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考评工作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展开,1997年4月由“全日本音乐治疗联盟”认可并颁发资格证书的首批100名音乐治疗师诞生。此后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评定每年举行一次,到2004年1月25日,第8次评审工作结束后,目前在日本拥有音乐治疗师资格的专业人士为943名。

  “全日本音乐治疗联盟”分别在1997年2月和2000年11月召开了两届学术集会后,于2001年4月更名为“日本音乐治疗学会”,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全国范围的学术集会,目前该学会的会员已超过6000人。
  3.日本音乐治疗的学科教育
  在日本音乐治疗的学科教育已经很普及和发达了,除音乐治疗学的职业专科学校以外,各所音乐大学中均普遍设有音乐治疗学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国、公里音乐大学还设有音乐治疗学的博士学位。根据“日本音乐治疗学会”对音乐治疗学的相关规定,音乐治疗学专业的本科生在校期间要完成大学4年所规定的最低标准124个学分,具体要求如下:音乐占40个学分,分必修和选修课,包括音乐理论课如:音乐通论、和声学、美学,音乐史等,音乐技术课如:乐器演奏、视唱练耳、合唱、合奏、指挥等;音乐治疗学为24个学分,全部是必修课,包括:音乐治疗概论、音乐治疗理论、音乐治疗学的临床操作、音乐治疗技术课如:即兴伴奏、编曲等,以及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心理学类为14个学分,全部是必修课,包括心理学概论、临床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健康科学;医学类为12个学分,全部是必修课,包括医学概论、治疗学、临床医学、相关联医学;教育类为8个学分,有音乐教育、教育原理及特殊教育。此外还有外语、共同课、体育也占有相应的学分。

  日本的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两年,对音乐治疗学的研究生课程虽没有相关规定,但设置这个专业的大学以“学会”对本科生课程的规定为基准,对学生的挑选以及课程的设定要求的更加严格和精益求精。以笔者在日留学的母校------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的音乐治疗学课程为例,两年内要完成40个学分,这包括:精神医学、临床医学、音乐治疗临床研究,儿童成长心理学、成人心理学、音乐治疗实例研究、文献研究以及社会实践和重要的硕士论文。
日本的音乐治疗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曲折和多元化的发展阶段,目前已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有规模的音乐治疗学体制以及适应社会结构的生存形式,在世界音乐治疗学的舞台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4.日本音乐治疗的重要补充

  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是一种新兴的、涉及音乐、声学、物理、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多学科的艺术疗法。它可用于健康状态的维护,亚健康状态的调治和临床疾病的康复治疗和疾病的辅助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社会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这种具有的安全、无毒副作用、有效、低成本、娱乐性及可接受性强、易推广、家庭和机构均可应用等特点的疗法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接受和喜爱,并在欧美等国医疗机构,尤其是在康复治疗中得以应用。
  Olav Skile[1-2]是挪威教育家和治疗家,从事重度认知和躯体障碍儿童的康复医疗工作多年。他发现将肌肉紧张痉挛的脑瘫儿童放在卧式大音箱上,播放音乐可使患儿愉悦、肌肉痉挛缓解并放松。他认为,这些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是音乐声波振动所致,便着手进行研究。

  1982年国际音乐与医学学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上,该学者发表其研究结果:
  ①低频音乐声波振动可使人放松,而高频音乐声波振动可使人紧张度增高;
  ②节奏感强、音量大的音乐可引发人的攻击性,而节奏舒缓、音量适中或弱的音乐可使人镇静和放松。
  ③富含30 ~120Hz正弦波的音乐声波能达到心身放松治疗目的。

  他首次提出体感音乐疗法的概念:通过听觉和触振动觉接收及传导的方式,使人体感知音乐,达到身心治疗目的。随后,欧美各国学者从人体心理、生理和行为等层面对体感音乐疗法进行研究,并在临床物理康复科、儿科、内科、外科、疼痛科、妇产科、临终关怀、心身疾病科、血液透析和心理科等临床学科内进行临床观察。与此同时,随着体感音响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体感音响设备相继开发出来。

  其中,日本音乐治疗联盟理事、工学博士小松氏[3-4]历经20余载,研究开发的第五代小型高效换能器的科技含量最高。该换能器能将音乐中16Hz ~150Hz低频电信号分拣出来并经过放大转换成物理振动。以此换能器为核心部件,小松氏相继开发出的不同类型的体感音乐治疗设备如床垫、足垫、靠垫、地台等,配以日本或西洋体感音乐光盘,在日本多家医院和休闲场所进行试用。临床观察表明,这种体感音乐治疗方法能缓解失眠症、紧张压力、抑郁状态、过敏性肠综合征、便秘、神经性贪食、厌学症等心身症状,同时也应用在输血、手术、血液透析、老年痴呆、便秘、褥疮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5-10]。(体感音响能大幅增强音乐的临场感,拥有上百篇临床报道,显著提高普通音乐治疗的生物干预度,是音乐理疗的理想工具。)

  2002年,中国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亚健康研究室引入日本新体感音乐设备,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专业体感音乐治疗室,组建了集中国音乐、声学、生物物理、心理学、实验与临床医学及神经生物学等学科专家为一体的体感音乐治疗研究课题组。在国家及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资助下,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宫音体感音乐,建立了宫调体感音乐放松疗法并完成了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


  3.日本音乐治疗的学科教育
  在日本音乐治疗的学科教育已经很普及和发达了,除音乐治疗学的职业专科学校以外,各所音乐大学中均普遍设有音乐治疗学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国、公里音乐大学还设有音乐治疗学的博士学位。根据“日本音乐治疗学会”对音乐治疗学的相关规定,音乐治疗学专业的本科生在校期间要完成大学4年所规定的最低标准124个学分,具体要求如下:音乐占40个学分,分必修和选修课,包括音乐理论课如:音乐通论、和声学、美学,音乐史等,音乐技术课如:乐器演奏、视唱练耳、合唱、合奏、指挥等;音乐治疗学为24个学分,全部是必修课,包括:音乐治疗概论、音乐治疗理论、音乐治疗学的临床操作、音乐治疗技术课如:即兴伴奏、编曲等,以及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心理学类为14个学分,全部是必修课,包括心理学概论、临床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健康科学;医学类为12个学分,全部是必修课,包括医学概论、治疗学、临床医学、相关联医学;教育类为8个学分,有音乐教育、教育原理及特殊教育。此外还有外语、共同课、体育也占有相应的学分。

  日本的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两年,对音乐治疗学的研究生课程虽没有相关规定,但设置这个专业的大学以“学会”对本科生课程的规定为基准,对学生的挑选以及课程的设定要求的更加严格和精益求精。以笔者在日留学的母校------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的音乐治疗学课程为例,两年内要完成40个学分,这包括:精神医学、临床医学、音乐治疗临床研究,儿童成长心理学、成人心理学、音乐治疗实例研究、文献研究以及社会实践和重要的硕士论文。
日本的音乐治疗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曲折和多元化的发展阶段,目前已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有规模的音乐治疗学体制以及适应社会结构的生存形式,在世界音乐治疗学的舞台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4.日本音乐治疗的重要补充

  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是一种新兴的、涉及音乐、声学、物理、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多学科的艺术疗法。它可用于健康状态的维护,亚健康状态的调治和临床疾病的康复治疗和疾病的辅助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社会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这种具有的安全、无毒副作用、有效、低成本、娱乐性及可接受性强、易推广、家庭和机构均可应用等特点的疗法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接受和喜爱,并在欧美等国医疗机构,尤其是在康复治疗中得以应用。
  Olav Skile[1-2]是挪威教育家和治疗家,从事重度认知和躯体障碍儿童的康复医疗工作多年。他发现将肌肉紧张痉挛的脑瘫儿童放在卧式大音箱上,播放音乐可使患儿愉悦、肌肉痉挛缓解并放松。他认为,这些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是音乐声波振动所致,便着手进行研究。

  1982年国际音乐与医学学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上,该学者发表其研究结果:
  ①低频音乐声波振动可使人放松,而高频音乐声波振动可使人紧张度增高;
  ②节奏感强、音量大的音乐可引发人的攻击性,而节奏舒缓、音量适中或弱的音乐可使人镇静和放松。
  ③富含30 ~120Hz正弦波的音乐声波能达到心身放松治疗目的。

  他首次提出体感音乐疗法的概念:通过听觉和触振动觉接收及传导的方式,使人体感知音乐,达到身心治疗目的。随后,欧美各国学者从人体心理、生理和行为等层面对体感音乐疗法进行研究,并在临床物理康复科、儿科、内科、外科、疼痛科、妇产科、临终关怀、心身疾病科、血液透析和心理科等临床学科内进行临床观察。与此同时,随着体感音响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体感音响设备相继开发出来。

  其中,日本音乐治疗联盟理事、工学博士小松氏[3-4]历经20余载,研究开发的第五代小型高效换能器的科技含量最高。该换能器能将音乐中16Hz ~150Hz低频电信号分拣出来并经过放大转换成物理振动。以此换能器为核心部件,小松氏相继开发出的不同类型的体感音乐治疗设备如床垫、足垫、靠垫、地台等,配以日本或西洋体感音乐光盘,在日本多家医院和休闲场所进行试用。临床观察表明,这种体感音乐治疗方法能缓解失眠症、紧张压力、抑郁状态、过敏性肠综合征、便秘、神经性贪食、厌学症等心身症状,同时也应用在输血、手术、血液透析、老年痴呆、便秘、褥疮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5-10]。(体感音响能大幅增强音乐的临场感,拥有上百篇临床报道,显著提高普通音乐治疗的生物干预度,是音乐理疗的理想工具。)

  2002年,中国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亚健康研究室引入日本新体感音乐设备,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专业体感音乐治疗室,组建了集中国音乐、声学、生物物理、心理学、实验与临床医学及神经生物学等学科专家为一体的体感音乐治疗研究课题组。在国家及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资助下,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宫音体感音乐,建立了宫调体感音乐放松疗法并完成了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