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胡琴音乐人才培养”渐入佳境

编辑:csm351
2018-04-01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胡克非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描写了用急管繁弦来演绎离别和乡愁,别有一番滋味。”日前,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胡琴音乐人才培养”在西南民族大学正式开班,西南民族大学校长在致辞时引用这一诗句,为学员讲述了一段胡琴的历史。

  “过去很多胡琴研究课题是针对汉族音乐展开的,但胡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是一两件乐器、一两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就可以涵盖的。不仅要挖掘汉族的胡琴音乐,更要把少数民族地区的胡琴艺术资源发掘整理出来,使其发展传承并走向大众。”“胡琴音乐人才培养”开班仪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音乐学家乔建中说。

  为加强胡琴尤其是少数民族胡琴艺术学科的建设,提高艺术人才的专业水平,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结合自身科研力量与地缘优势,于2016年12月申报了“胡琴音乐人才培养”项目,并于2017年9月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穆兰表示,“胡琴音乐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发挥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聚焦藏弦胡、彝弦胡、侗族牛腿琴、壮族马骨胡等少数民族多形态的胡琴音乐,从教学、表演、创作、理论四方面对学员进行培养。

  据了解,本次培训班课程设置具有理论系统性、民族性、民俗性、艺术实践性、跨界创新性、成果时效性等特点,改变了以往人才培养注重技法的单向性,侧重胡琴艺术文化多视角的解读与理解,通过培养一批来自全国各艺术院校、文艺院团,具有胡琴演奏基础,志在深入研究藏族、彝族、侗族、壮族等民族音乐的艺术工作者,提升其专业技能、拓宽艺术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以达到抢救、保护、整理、推广和普及西南地区多形态胡琴艺术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将不断挖掘少数民族民间胡琴的种类与形态,建立少数民族胡琴艺术研究中心,针对少数民族胡琴进行专项研究。

  “胡琴音乐人才培养”项目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谭勇介绍,该项目师资雄厚,由中国民族民间文艺专家、民族音乐艺术家、音乐教育家和藏族、彝族、侗族、壮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教材编委会成员等40余名专家为学员授课。项目团队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报名材料上百份,通过对报名者进行胡琴演奏、创作、理论方面的严格甄选,最终确定来自全国(含港澳台地区)各艺术院校胡琴专业教师,以及从事藏族、彝族、侗族、壮族胡琴表演、创作、乐器改良的专业人士20人为项目学员。

  参加培训班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胡杨民族乐团的青年二胡演奏员陈腾飞,对少数民族音乐有着特殊的兴趣。“少数民族音乐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传承方式。相信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我会对西南地区多形态的胡琴艺术形式有更深刻的了解,回到单位后,我也会把这次学习的收获分享给同事们,为胡琴艺术作更多贡献。”陈腾飞说。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