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古代国家管理音乐事务的官署,在秦代就有乐府的存在!

编辑:csm351
2018-12-09来源:百家号
缘事而发的乐府
       乐府,本来是古代国家管理音乐事务的官署。乐府的设置,根据文献的记载始于汉武帝时代,而1977年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带有“乐府”铭文的雨钟,证明了秦代已有乐府的存在。
       魏晋以后始把汉人所称的“歌诗”改称为“乐府”,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汉代的乐府,是除汉赋之外最主要的韵文体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它是从先秦的《诗经》到唐代的诗歌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汉代的乐府是《诗经》文化精髓的继承者。当代学者余冠英先生对此给以高度的评价:“我们应该指出,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虽然早就表现在《诗经),但是发展成为一个延续不断的、更丰富、更有力的现实主义传统,却不能不归功于汉乐府。”


 
       对汉乐府的整理和研究,历来为学人所重视,重大成果,代有累积。宋人郭茂倩辑录《乐府诗集》,近人闻一多撰写《乐府诗笺》,今人逯钦立编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使乐府诗的编录臻于完备。
       今人萧涤非的《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王运照的《乐府诗述论》,可视为反映时代研究水平之作。此外,曹道衡的《汉魏六朝文学论文集》,以功力深沉识见博雅见长,张永鑫的《汉乐府研究》,则以刻意求新引人注目这也说明,汉代乐府诗的研究,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汉乐府的鼎盛及其分类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有一段治史者所熟知的话:“自汉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齐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这段话涉及乐府始设、乐府的内容及其文化功能等重要事项。
       班固曾多次明确乐府始设年标,《汉书·礼乐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他又在《两都赋·序》中说:“至武帝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与《艺文志》所言,若合符契。班固有良史之誉,如无相当依据,当不会如此言之凿凿。然而,史籍中又确有自相矛盾的记载:据《史记·乐书》在孝惠和文、景之世,已有乐府;而在《汉书·礼乐志》中,也有孝惠二年乐府令夏侯宽的记载。那么,乐府究竟是出现于汉初,还是武帝始立,就成了一个难以论定的历史之谜。


 
       1977年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带有秦篆“乐府”二字的错金甬钟为破解这个谜底,提供了可能。乐府在秦代已经出现,汉初沿袭其制,实在情理之中。那么,对班固多次论及的乐府始设于武帝的说法,该如何理解?恐怕只能从乐府的职掌在汉武帝时代经历过重大变化来考索。
       上引《汉书·礼乐志》的记载,尤为重要它涉及武帝之时与乐府相关的几个变化:定郊祀之礼,采地方风谣,以宫廷文学家填写诗赋,以宫廷乐师论律合音。其间透露出这样一种可能:采地方风谣以作乐府诗的来源可能是汉武帝时代的一个新变化。
       乐府诗的分类,《汉书·艺文志》语焉不详。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兼音乐家蔡邕,将东汉明帝时的宫廷音乐分之为四个品级:“一日太予乐,郊庙上陵之所用焉…二日雅颂乐,辟雍飨射之所用焉…三黄门鼓吹乐,天子宴群臣之所用焉…四日短萧铙歌乐,军中之所用焉。”前两品为雅乐无疑,后两品是否为俗乐,学界尚有不同意见的争鸣。


 
       黄门鼓吹乐的主要部分是相和歌辞,而现在传世的相和歌辞,大多源于民歌,似乎把黄门鼓吹列为俗乐更为恰当。南朝学者沈约就曾指出:“凡乐章古词,今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子》、《白头吟》之属是也。”
蔡邕的四分法,未免太过笼统。后世学者务求向细致具体方向发展。
       宋代著名学者郑樵在《通志·乐略》中,把上古至唐代的乐府诗作,详细划分为53类。它有精密详尽的特色,却又难免过于繁琐之讥。
       郑樵对其中的汉乐府部分,是下了较大功夫的,他专列了几类汉乐府,特别是对“相和歌辞”一类又详作区分,并把“相和”与“鼓角横吹”等来自于民间的作品,尊为乐府之中的“雅声”,给以前所未有的尊崇评价。


 
       另一位宋代学者郭茂倩,积前人之大成,以一人之力编定《乐府诗集》百卷,将历代合乐之作汇为一书,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迄五代,分之为十二大类,与汉乐府有关的,共有七大类,即郊庙歌辞、鼓吹曲辞(著名的《汉铙歌十八曲》列于其中)、相和歌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杂谣歌辞。此后谈汉代乐府分类者,大多循其余轨。
       如果从作者的不同社会阶层分析,汉代乐府诗实可划分为三大类别。
第一类,西汉贵族乐府。
       此类乐府不仅作者通常为贵族,所咏物事亦限于贵族,且为天子朝廷所专用。
《安世房中歌》,用于宗庙祭祀。据《汉书·礼乐志》载,原名“房中祠乐”,作者是高祖唐山(复姓)夫人,至汉惠帝时,易名为“安世乐”,班固合前后两称于一而加著录。


 
       由于作者是高祖之妃,故对“房中”之义颇多歧说,实则“房”字在上古可指宗庙陈主之所,故称之为汉初的祭祖乐歌是恰当的。《安世房中歌》史称17首,其主要内容是在宣传儒家伦理,特别着力于表彰孝道。其第一章开宗明义:“大孝备矣,休德昭清。”汉代重孝道的一代之制,实由此而见其端倪。
       《郊祀歌》,用于祭祀泰一等天地尊神,是汉武帝确定郊祀之礼时,由文学家司马相如等人作歌,经音乐家李延年等人整理谱曲而成的作品。
       它共有19章,是西汉文人乐歌的代表作,表达形式明显带有模仿楚辞的色彩。其中部分篇章,或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如《日出入一章,实为太阳神礼赞,气势非儿;或可反映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天马歌》:“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重现了汉武帝凿空西域的历史盛况,它所塑造的“天马”形象,实为汉代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但从总体来看,《郊祀歌》是典型的宫廷文学和宫廷音乐作品,以侈陈乐舞声歌之盛为其能事,文字古奥,实非一般人能理解和接受。


 
       《饶歌十八曲》,古人曾指为军乐,但其中内容极为庞杂。余冠英先生有如下一段精彩评论:“其中有叙战阵,有纪祥端,有表武功,也有关涉男女私情的。有武帝时的诗,也有宣帝时的诗;有文人制作,也有民间歌谣。”但是其演奏吟唱范围,则应限于宫廷之中,贵族之间。
       《铙歌》历来号称难读,但其中确实有可称之为“神笔”的佳构杰作。如,体现反战情绪的《战城南》,反映男女情爱的名篇《有所思》和《上邪》,其思想价值和文学成就,皆可称之为汉代乐府的代表作。
       《铙歌》皆以变化繁富的长短句写成,这与楚辞余音的《安世房中歌》、《郊祀歌》迥然不同,这与吸收了北狄、西域的“新声”直接相关。它为我国诗体的发展,别开一新局面。
第二类,两汉民间乐府。
       这是汉代乐府的精华所在。民间音乐历代多有,泛称为“俗乐”,与官方庄严肃穆的“雅乐”相对比,它少有意识形态的拘束,生动活泼而富于生命力,故往往受到朝野上下的喜爱。


 
       春秋战国之世,著名统治者喜爱俗乐而厌听雅乐的故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到西汉中后期俗乐的整体音乐水准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无要妙之音,变羽之转。
       今,富者钟鼓五乐,歌儿数曹;中者鸣竽调瑟,郑舞赵讴帝王与达官显贵喜爱俗乐的记载不绝于史。乐府的采诗活动在汉武帝之世形成一个高潮绝非偶然。
       第三类,东汉文人乐府。民间乐府诗,在西汉时就成了文人仿作的对象,至东汉形成了文人乐府的第一个高潮。文人乐府之作,郭茂倩列入《杂曲歌辞》之中;逯钦立把著名文士的乐府作品集中于《汉诗》卷五—《汉诗》卷七,为读者提供了便利。
民间乐府为原创,文人乐府是仿作。原创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机勃勃;仿作依样画葫芦,很难形成自己的个性。文人乐府的形式,多为五言,这对于五言诗的发展,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班固的《咏史》虽被人评为“质木无文”,但却引起了上层文人的关注,相继创作,经张衡《同声歌》,发展到蔡琰的《悲愤诗》,五言新体的诗已在诗坛形成了风气。所以,文人乐府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较之民间乐府确有相当差距但在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仍有其一席之地。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