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学校音乐教材建设期待儿童音乐创作的繁荣

编辑:csm351
2009-08-02

作者:金亚文


  高水准的音乐教材不仅需要高水准的教材编写,同时更需要高水准的少儿歌曲作品,因为这是音乐教材编写的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小学音乐教材的质量与水平。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在教材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大致经历了全国统编、各省自编、一纲多本、新课程实验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音乐教材均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  
  “文革”结束以后,为了恢复正常的音乐教学,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以改变“语录歌”、“样板戏”和“革命歌曲”取代音乐教材的状况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1980年开始,教育部委托人民音乐出版社根据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先后组织编写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音乐试用课本》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音乐试用课本》(包括五线谱版和简谱版),这两套教材作为全国统编音乐教材在全国各省、市广泛使用,它标志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编写开始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1981年以后,中小学音乐教材改写由各省、市自行编写,至80年代中期,全国省、市自编写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已达十几套,这些教材的歌曲内容有了较大变化,欣赏曲目也有了一定拓展,教材的结构大多少是“歌曲+乐理+视唱”的形式,这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小学音乐教学“以唱歌为主”和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指导思想。
  1986年开始,随着学校音乐教育地位的提高和音乐教学实践的深入,以及国外音乐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引进,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国家教委提出了在统一要求前提下编写不同特色教材,即“一纲多本”的原则。人民音乐出版社等单位编写出版了“六三制”、“五四制”、“沿海版”、“大城市版”、“农村版”等多种音乐教材,使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21世纪之初,国家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随着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两个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音乐新课程实验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全国中小学师生面前。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一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和以人民音乐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三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为代表的新课程音乐教材充分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音乐经验,注重音乐与人、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世界的密切联系。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整合与拓展了新的音乐学习领域。特别是教材的呈现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文主题明线与知识技能暗线的合理编排,以人为本的乐谱设计,使课本能够真正为学生所用。同时又兼顾和方便教师使用,应是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上的一个成功范例和重要突破。另外,配套完整的音响及教师用书使实验教材更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总之,新世纪我国学校音乐教材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作者:金亚文


  高水准的音乐教材不仅需要高水准的教材编写,同时更需要高水准的少儿歌曲作品,因为这是音乐教材编写的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小学音乐教材的质量与水平。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在教材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大致经历了全国统编、各省自编、一纲多本、新课程实验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音乐教材均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  
  “文革”结束以后,为了恢复正常的音乐教学,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以改变“语录歌”、“样板戏”和“革命歌曲”取代音乐教材的状况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1980年开始,教育部委托人民音乐出版社根据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先后组织编写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音乐试用课本》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音乐试用课本》(包括五线谱版和简谱版),这两套教材作为全国统编音乐教材在全国各省、市广泛使用,它标志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编写开始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1981年以后,中小学音乐教材改写由各省、市自行编写,至80年代中期,全国省、市自编写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已达十几套,这些教材的歌曲内容有了较大变化,欣赏曲目也有了一定拓展,教材的结构大多少是“歌曲+乐理+视唱”的形式,这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小学音乐教学“以唱歌为主”和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指导思想。
  1986年开始,随着学校音乐教育地位的提高和音乐教学实践的深入,以及国外音乐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引进,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国家教委提出了在统一要求前提下编写不同特色教材,即“一纲多本”的原则。人民音乐出版社等单位编写出版了“六三制”、“五四制”、“沿海版”、“大城市版”、“农村版”等多种音乐教材,使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21世纪之初,国家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随着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两个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音乐新课程实验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全国中小学师生面前。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一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和以人民音乐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三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为代表的新课程音乐教材充分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音乐经验,注重音乐与人、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世界的密切联系。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整合与拓展了新的音乐学习领域。特别是教材的呈现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文主题明线与知识技能暗线的合理编排,以人为本的乐谱设计,使课本能够真正为学生所用。同时又兼顾和方便教师使用,应是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上的一个成功范例和重要突破。另外,配套完整的音响及教师用书使实验教材更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总之,新世纪我国学校音乐教材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三十年来,学校音乐教育在教材建设方面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虽然主要取决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但我国儿童音乐创作的兴旺与繁荣为音乐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歌曲作品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一般包括适合少年儿童聆听和演唱的歌曲和器乐曲两类音乐作品。其中歌曲部分占有比较大的大的比例,是教材编写的主要资源,歌曲部分通常由中外民间儿歌童谣和中外音乐家创作的少儿歌曲构成,其中创作歌曲又占有较大的比例,有时甚至成为一本教材的主体。因此可以说,高水准的音乐教材不仅需要高水准的教材编写,同时更需要高水准的少儿歌曲作品,因为这是音乐教材编写的源头,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中小学音乐教材的质量与水平。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歌曲的发展历程,我们大致可以看到由重视歌曲的思想性及德育作用,到强调歌曲的音乐性及知识技能意义,再到关注歌曲的人文性以及审美价值这样一条发展轨迹。特别是学习和研究了音乐新课程的教材歌曲作品后,可以基本归纳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新教材歌曲的选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音乐教材的编写和歌曲的选用着眼于所有学生,为每一个学习者服务。以往的教材往往从学科出发,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教材内容的构建和歌曲的选择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而新教材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考虑问题,强调学生的“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有益于学生在音乐上的持续发展。因此,教材内容关注音乐同人生的密切联系,突出音乐与人、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的自然关系,紧密结合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反映和融入学生生活,满足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实际的音乐需要。教材的体系结构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逻辑设计,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是音乐与人类各种关系的综合反映。
  二、突出时代特点,增强歌曲的亲和力  
  学生对传统中小学音乐教材“听几百年前的音乐,唱几十年前的歌”普遍感到厌倦,那些距离他们比较遥远的歌曲作品他们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往往不能自然地深人到学生的情感层面。虽然一些经典歌曲作品仍旧被保留在新教材中,但比例已有所减少。而大量充满时代精神,贴近现代生活的新歌曲新作品进人中小学音乐新教材,大大增强教材的时代性与亲和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一个崭新的天地。
  三、具有鉴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好听耐唱
  音乐新教材中的歌曲包括了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旋律美等许多审美因素。比如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们的心声;在创作手法上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新的歌曲教材还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优美的曲调产生了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种曲调和音韵美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就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新教材在歌曲编选上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价值观,既强调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弘扬,同时又重视对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了解。把音乐教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人文主题组织教材,将我国各地民歌、民间音乐,以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各民族音乐作品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吸收外国优秀的少儿歌曲,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根据上述分析,就为使更多更好的少儿歌曲作品能够进人教材领域,向各位词曲作家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不仅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深人研究孩子们的生活,处于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科技时代的孩子们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他们每天心里在想什么?他们有着什么样的音乐需求?我们的少儿音乐创作应该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找到音乐作品与少年儿童心灵之问的契合点,而音乐作品也才能真正地活起来。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成长环境的开放和接受教育途径的多向,使学生拥有丰富的信息掌握方式和对事物的理解途径。世界在变,社会在变,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那么成年人以往只扮演教育者的观念也需要改变,艺术家应学会蹲下来同孩子交流,这样才有可能进人孩子们的世界。二是民间儿歌童谣相对少儿创作歌曲来说数量极少,而质量较高、适合学生演唱的更是风毛麟角:国外有很多音乐家对儿童民歌的改编和加工,效果非常好。比如匈牙利的柯达伊改编了许多民歌作为中小学的音乐教材,建议大家在这一方面做些尝试。
  最后想说一句,学校音乐教材建设的推进期待着儿童音乐创作的发展和繁荣,让我们为此共勉。谢谢!

  三十年来,学校音乐教育在教材建设方面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虽然主要取决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但我国儿童音乐创作的兴旺与繁荣为音乐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歌曲作品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一般包括适合少年儿童聆听和演唱的歌曲和器乐曲两类音乐作品。其中歌曲部分占有比较大的大的比例,是教材编写的主要资源,歌曲部分通常由中外民间儿歌童谣和中外音乐家创作的少儿歌曲构成,其中创作歌曲又占有较大的比例,有时甚至成为一本教材的主体。因此可以说,高水准的音乐教材不仅需要高水准的教材编写,同时更需要高水准的少儿歌曲作品,因为这是音乐教材编写的源头,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中小学音乐教材的质量与水平。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歌曲的发展历程,我们大致可以看到由重视歌曲的思想性及德育作用,到强调歌曲的音乐性及知识技能意义,再到关注歌曲的人文性以及审美价值这样一条发展轨迹。特别是学习和研究了音乐新课程的教材歌曲作品后,可以基本归纳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新教材歌曲的选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音乐教材的编写和歌曲的选用着眼于所有学生,为每一个学习者服务。以往的教材往往从学科出发,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教材内容的构建和歌曲的选择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而新教材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考虑问题,强调学生的“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有益于学生在音乐上的持续发展。因此,教材内容关注音乐同人生的密切联系,突出音乐与人、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的自然关系,紧密结合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反映和融入学生生活,满足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实际的音乐需要。教材的体系结构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逻辑设计,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是音乐与人类各种关系的综合反映。
  二、突出时代特点,增强歌曲的亲和力  
  学生对传统中小学音乐教材“听几百年前的音乐,唱几十年前的歌”普遍感到厌倦,那些距离他们比较遥远的歌曲作品他们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往往不能自然地深人到学生的情感层面。虽然一些经典歌曲作品仍旧被保留在新教材中,但比例已有所减少。而大量充满时代精神,贴近现代生活的新歌曲新作品进人中小学音乐新教材,大大增强教材的时代性与亲和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一个崭新的天地。
  三、具有鉴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好听耐唱
  音乐新教材中的歌曲包括了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旋律美等许多审美因素。比如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们的心声;在创作手法上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新的歌曲教材还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优美的曲调产生了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种曲调和音韵美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就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新教材在歌曲编选上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价值观,既强调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弘扬,同时又重视对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了解。把音乐教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人文主题组织教材,将我国各地民歌、民间音乐,以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各民族音乐作品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吸收外国优秀的少儿歌曲,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根据上述分析,就为使更多更好的少儿歌曲作品能够进人教材领域,向各位词曲作家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不仅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深人研究孩子们的生活,处于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科技时代的孩子们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他们每天心里在想什么?他们有着什么样的音乐需求?我们的少儿音乐创作应该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找到音乐作品与少年儿童心灵之问的契合点,而音乐作品也才能真正地活起来。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成长环境的开放和接受教育途径的多向,使学生拥有丰富的信息掌握方式和对事物的理解途径。世界在变,社会在变,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那么成年人以往只扮演教育者的观念也需要改变,艺术家应学会蹲下来同孩子交流,这样才有可能进人孩子们的世界。二是民间儿歌童谣相对少儿创作歌曲来说数量极少,而质量较高、适合学生演唱的更是风毛麟角:国外有很多音乐家对儿童民歌的改编和加工,效果非常好。比如匈牙利的柯达伊改编了许多民歌作为中小学的音乐教材,建议大家在这一方面做些尝试。
  最后想说一句,学校音乐教材建设的推进期待着儿童音乐创作的发展和繁荣,让我们为此共勉。谢谢!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